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例窦房结功能障碍(SAND)患者术前预置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电极导管,其中4例术中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时使用TEAP稳定了循环功能,表明TEAP技术是确保SAND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有效的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其他文献
总结了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验。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诱导后,静滴普鲁卡因1mg·kg-1/min-琥珀胆碱40µg.kg-1/min并吸入1%安氟醚。CO2气腹后,PETCO2升高(P<0.001)。牵拉胆囊时60%患者血压升高。术中肌肉松弛满意,术毕迅速清醒。
对低流量紧闭麻醉环路内注药的分布,以及环路外挥发器释出药物及其环路内稀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吸入段注入1ml三种含氟麻醉药液体产生较高的吸入浓度峰值,均在4%或更多,呼出段注药2ml则不然,最高不过1.7%,但可控性差。注药1ml后30分,环路内橡皮和塑料对麻醉药的吸收以安氟醚最大(30%),而新鲜钠石灰对麻醉药的摄取则是七氟醚最多(62%)。环路外挥发器在500ml/min的低流量下,开至刻
观察41例患者应用曲马多后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静滴曲马多2mg/kg,在31~35岁组和≥56岁组患者的异氟醚MAC值分别为1.07%和0.96%,静滴曲马多4mg/kg,在这两个年龄组异氟醚MAC值分别为0.98%和0.90%。和基础值相比,静滴曲马多4mg/kg后患者心率和血压分别增加23.5%(P<0.001)和7.7%(P<0.001),10分钟后Ⅱ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探讨了利用肺音参数做为量化指标,对高频喷射通气(HFJV)进行定量化管理的可能。研究发现:因白噪声的干扰,不宜用直接声强度测定方法研究HFJV时驱动压与肺音关系,吸气相肺音强度较呼气相明显强,且吸气相包络幅值与驱动压正相关,肺音功率谱呈指数衰减曲线,气管音中含有哮呜音。经对比,初步认为HFJV下肺音与正常呼吸音相同。
对21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了血气观察。结果发现,为显露手术视野而持续注入腹腔的CO2可吸收进入血循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因此术前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宜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爱肌松、泮库溴铵在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中应用的肌松效应及心血管效应。结果表明,爱肌松的肌松效应及心血管效应和泮库溴铵类似,就肌张力恢复时间而言,爱肌松快于泮库溴铵。推荐爱肌松应用于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并提出给药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期刊
观察了钙通道阻滞药(CCB)硝苯吡啶(Nif)与阿屈可林(ATC)或维库溴铵(VCR)联用对患者神经肌肉阻滞(NMB)效应的影响。20例用Nif治疗者随机分成两组(AN和VN组);20例未用Nif患者亦随机分成两个对照组(AC和VC组);AN和VN组患者Nif的剂量分别为0.41±0.01mg/kg和0.22±0.01mg/kg。结果表明:用Nif(10~30mg)患者血清Ca2+从30分钟开始下
报告400例应用小剂量吗啡、新斯的明及灭吐灵复合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止痛时间、胃肠蠕动、恶心、呕吐及尿潴留情况。并和单纯注入小剂量吗啡作对照,发现应用复合镇痛液组止痛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对照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延长,试验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上腹部手术较慢,中、下部手术次之,下肢手术最快,且无一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单纯应用吗啡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鉴于部分患者插尿管,尿潴留情况无可比性。认为
观察69例患者,探讨影响Pa-ETCO2的因素,以期通过PETCO2正确地推测PaCO2。根据临床诊断、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以下五组:(1)脑外手术组;(2)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心内分流组;(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组;(4)无心内分流心脏病组;(5)法乐氏四联症组。结果表明:(1)PaCO2和PETCO2有较好的相关性;(2)在脑外组及心脏手术组体外循环转流前Pa-ETCO2变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