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交易心理分析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警惕奇石交易中的心理误导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或存在某种心理缺陷,那么,任何市场状况、交易信息、行情涨跌、相互竞争、突现的难题、意外的情况,以及圈套和欺诈等等,都会引起心理的波动和变化,以致达到难以自制的程度,这时便容易产生心理误导,使行为失控,从而造成买卖或收藏的损失。
  (1) 听风就是雨。听说某地市场疲软或行情看涨,某个石种走俏或滞销,不做调查研究,不管本地和自身情况,急着大进大出,结果很可能不是买亏,就是卖亏。市场信息有真有假;有规律性的反映,有人为的炒作;有全局性的,有局部性的;有影响深远的,有关系一时的,需要辨别真伪,全面掌握,仔细研究,并结合本地和自身的情况,然后才能采取适当的行动。
  (2) 让人牵着鼻子走。交易时心中无数,缺少主见,经常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计划,这就难免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别人的影响,被轻易说服接受别人的主张、意见和要求。本来看好的石头,别人说不好,他也就觉得不好了;本来不看好的石头,别人说好,他也就觉得好了。本来想做的买卖,听别人随便说一句“买得”、“买不得”、“卖得”、“卖不得”就立刻改变主意,做出相反的决定。结果可想而知。
  (3) 喜怒形于色。一些缺乏经验或性情直爽的人,在交易中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暴露无遗,让对手能够从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准确猜测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否急于成交,可能接受哪个价位,性格上有什么缺点等等,从而投其所好,采取对策,调整价位,以达到促成交易、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结果,发现自己总是吃亏,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4) 落入人情陷阱。做交易,搞收藏,人情都要讲的,问题是要提防假人情。素不相识的人,对你特别殷勤,拉关系、套近乎、送礼物、请吃饭、又许愿、又承诺,先说不谈生意,后来大谈生意,这种人你就要留个心眼了。如果碍于情面,就只有挨宰的份了。有趣的是一些人分明挨了宰,心里还觉得挺舒服,这些人一定还会挨宰。
  (5) 追求天地价格。无视当前市场状况及价格波动,买奇石限定在最低价格上,卖奇石坚持在最高价格上。前者对可买可不买的石头是个好办法,后者对执意收藏或不急于出售奇石的也是上策。但是,当你在最低价格上不肯松动时,别人加价就把你想到手的石头买走了。坚持在最高价格上卖石的人,也许会错过许多永远不会再有的最好交易机会。
  (6)偏爱早市晚市。每天打早开门的石馆常有新品奇石出售,特别是每周一两天的间歇性地摊市场,总有很多新石头上市,赶早比较容易买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但价格通常偏高,因为卖主还有很多时间接待其他顾客。晚市价格一般偏低,因为卖主希望增加收入,特别是那些尚未成交的卖主或不想将石头带走的卖主,不过,此时好石头大多被别人买走了。
  (7)钟情沙里淘金。一些人喜欢去地摊上、石农家或偏远的地方买石头,开始常能在大量的劣石中选到一些好石,价格也很便宜,后来去的人多了,好石就不易买到了,价格甚至比交易发达的地方还要高出许多,这时再去往往会白花路费。行动快,去得早,离得近的人最能从砂里淘金中得到好处。但是,对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8) 志在花中选花。有精品意识,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更愿意去大市场、大收藏家那里,在众多好石中选择精品。虽然价格很贵,但增值空间很大,一块石头的利润也许要比十块百块普通石头的利润更大。他们的石头不是以吨计,而是以块计,每块都是有很高价值的收藏品。如果出售,每块都能卖到好价钱。自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沙里淘金的机会。
  (9) 贪多而忘精。一些人急于求成或为显示实力,藏石动辄以吨计,数十吨上百吨便是“奇石大王”,前往一看却没有多少精品。这无论对搞收藏或做买卖都是一件劳神费力、事倍功半的事情。精品,当然越多越好;一般石品,收藏没有档次,出售利润不多,还会滞销,甚至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无论对收藏或销售来说,既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精品才能显示实力,精品越多则实力越强。反之,数量再大,精品不多,还是没有实力。
  (10)图贱而得废。一些人专门买卖贱价石头,想法都是一样,即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买石头时总想用最少的钱从低档石甚至垃圾石里面挑选出上品石或精品石,结果买到的大多是废品,既无收藏价值,又卖不出去,能卖掉的利润也很低。当然,贱价石头里面偶尔也能发现好石甚至精品,那就要靠很好的眼力和各人的石运了。如果收藏和经营专门去买卖贱价石头,肯定会得不偿失,难有成就。
  (11)因小而失大。交易中买卖双方的预期价格已经到位,但有的人往往为了计较几个小钱,最终使买卖泡汤,或者丢掉了好石,或者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这就叫“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却又连芝麻也没得到。小钱虽小,却有个心理平衡问题,成交价有时就是极限价,超过这个极限,一方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交易就做不成了。
  (12)因噎而废食。买石卖石,不论是谁,即使十分精明、老练,都会有走眼、失手、打错算盘的时候,自然最后都是收藏上或经济上的损失,有时是非常痛心的损失。有的人因此产生畏惧心理,在买卖或收藏中谨小慎微,甚至不敢再做买卖,再搞收藏。结果,不是废弃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便是使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从此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动力,变得没有光彩,没有生气。
  即使心理素质很好的人,在复杂多变的交易中,特别是在感情和利益的驱动下,难免发生心理误导,难免因心理误导而造成收藏上或经济上的损失。完全避免心理误导是不可能的,就像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提高警惕能够减少误导,减轻误导造成的损失,但在根本上还是要不断总结奇石交易的实践经验,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良好、交易经验丰富、勤奋执着、百折不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成就卓著的奇石收藏家或企业家。
  
  四、如何提高奇石交易中的心理素质
  
  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奇石鉴赏水平,对市场过去、现在、未来的了解和把握,交易经验,市场变化中的应变能力,经营或收藏的计划性、科学性、现实性和周密性,经济实力和收藏水平等,都是奇石交易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的决定因素。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奇石鉴赏水平,对市场的全面把握,丰富的交易经验,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科学、现实、周密的经营或收藏计划,合理、巧妙地利用资金和藏品的交易能力,是具备奇石交易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便无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培养提高奇石交易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别人身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学习心理学,学习市场交易和收藏理论,学习文艺知识,欣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研读石谱和奇石论著,研读奇石,同石友交流石艺,向专家和能人请教,总结市场交易和奇石收藏的经验教训等等,都是培养提高奇石交易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方面,你付出的劳动越多,越虚心,越努力,心理素质也就越好,提高也就越快。反之,如果自以为是,轻视学习,瞎碰乱撞,心理素质就不会好,想提高也是办不到的。
其他文献
在各级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江源区委、区政府的直接资助下,经众多松花奇石文化爱好者的不懈努力,历经两年多的紧张筹备,吉林省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于4月10日在吉林省江源区成立。  成立大会在江源区人民政府会议厅隆重举行,吉林省民政厅、白山市、通化市领导和白山、通化、延边、吉林、北京等赏石协会代表及石友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成立大会。大会组织严密、程序正规有序,经过与会代表的举手表决,选
期刊
黄龙玉草花,质地、色彩、图案、意境大多是出类拔萃的。这件草花石,石中有画,画的是心意,画中有诗,写的是情感。  随意几笔,即泼出了朦胧之烟霞,飘逸之流云,俊秀之山体,奇幻之渡桥,丰饶之潭底;更似古树苍苍,水草悠悠,鱼影穿梭;最妙处在右面桥头一小洞,幽深莫测,令人神往。在蓊勃氤氲雾气的笼罩下,整幅画显得似梦似幻、仙气飘渺。  久视之,恍若置身其中。
期刊
是住人的,人是有个性的,个性   是需要张扬的。这种个性张扬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居家环境的布置与摆设。就奇石的居家摆设而言,生活物品往往和藏品“济济一堂”,摆放不当,不仅影响石头的观赏效果,甚至让人感到拥挤凌乱。那么,怎样才能使奇石的摆放与居家布置、家具摆设、环境色彩更加协调,更好地展示出奇石的观赏效果呢?为此,本文从现代家具摆设、奇石摆放展示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理念,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使居
期刊
我 们已知,世界上有两大文化   体系对人类的影响最大:一个是以古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儒、道、释文化,即东方文化;另一个是从古希腊这个系统过来的、以欧美为中心的近代西方文化。毫无疑问,这两大文化体系就决定了东西双方赏石文化大背景的差异性。  1、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人赏石观的倾向很明显是唯心的,认为石头是有生命的东西,笃信天人合一,人与石能够和谐共存;而西方人却普遍认为石头并无什么生命,只是独立的
期刊
闲暇时,邀三五好友小聚,品茗读石,享受那份真正属于自己   的惬意与轻松。味醇目悦神怡之际,劳苦之外的非非之想会自觉不自觉地感觉些茶与石的相似与相关。时日渐久,总算从两者的商品属性中寻出了可以量化的相似;又从两者的艺术品质里找到了不可量化的情感体验;还从两者的审美诉求路径中归纳了澄怀味象、雅俗共赏的方法;亦溯源至两者文化现象背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幸有所获,皆因笃信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任何学
期刊
一方饱满温润、型体丰秀的黄   龙玉,乳白净静中涂以两片可人的杏黄,上部杏黄中还间杂氤氲的如树如草的恍惚。如此形色也许很难与风水攀上关系,但细细品赏考究就会读出诸多五行生克的要义。  其实在风水学中五行是阴阳的具体物象类化,而万物万事其源、其生、其长、其成皆可由五行生克以论。其型、其色、其质、其纹更因各有五行所属而归入阴阳。观其变化,究其细微,划其数量,衡其消长即可判其就里。  此玉形如梭,如鱼,
期刊
成交石:黄龙玉《汗血宝马(三)》(33×28×12cm)  卖方:云南瑞丽陈华;买方:江苏陈老板  成交价:六位数  成交媒介:《中华奇石》杂志  精彩看点:画面上,一匹汗血宝马自左向右狂奔,色彩艳丽,动感十足。    对于卖家来说,卖掉石头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事,而对于近一段时间的陈华来说,高兴一词已经完全无法表达他喜悦的程度了,用惊喜来形容或许更合适一些。而让他感到惊喜的就是每日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
期刊
近期,全国各地的展会如同天气般热情四溢。如明星展会昆明石博会;展会新贵哈密小试牛刀;乌鲁木齐如火如荼;白山展精品荟萃……  众多的展会为石商和奇石爱好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易平台,如此紧凑的供求,非但没有使展会成为鸡肋,反而每每都有良好的销售额和个人大额成交。这一方面表现了经济回暖后石市的逐渐繁荣和赏石队伍的逐渐扩大,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奇石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信心,来自哪里  ——第
期刊
原以为水头足、色彩艳丽、质地纯净是此方黄龙玉的最大看点。但似乎又觉得缺少主题,远观,欣然发现石中暗藏玄机。  橙黄浸染出的线条竟出落成“足”的形象,鞋头向右,还有上翘的鞋尖,惟妙惟肖。饱满的形象结结实实地踏在黄土大地上。至此,石形象便完整了。  好的质地、好的彩头,象征脚踏实地的富裕,得此石,足矣!
期刊
阿拉普,意为“金黄色的马”,是“贺兰山”的蒙语音译。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市和三大沙漠贯穿其间,总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中国第二、大漠雄浑,戈壁坦荡,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富观赏价值的玛瑙、碧玉、沙漠漆等独具大漠风情的戈壁石,使这里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奇石胜地。  都说阿拉善奇石是上苍赐予的瑰宝。  阿拉善左旗便是这些瑰宝的出产地、柒结地和传播地。发现戈壁石的几十年来,这里写下了无数关于石的传奇,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