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分果果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带女儿格格去表妹家玩。表妹招呼儿子凯凯把玩具拿出来跟格格一起玩,谁知,凯凯一直护着自己的玩具,哪怕是自己平时已经不玩的玩具,也不愿意让格格玩一会儿。家里人都劝他和妹妹一起分享,凯凯不但不听,最后竟干脆把玩具都藏到房间里了。见此情形,表妹尴尬地对我说:“我们夫妻俩都挺大方的,为啥这孩子就这么小气呢?”
  在孩子1~3岁的低幼阶段,其物权观还不完善,常常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那是因为孩子年幼,刚刚建立“我”和“我的”的概念,有时甚至会把别人的东西也当成是自己的。例如,有些孩子不喜欢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总是把好玩的东西抢到自己的手中、吃饭时总把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等等。当孩子年纪尚小时,这些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若到了3岁以上还是有明显的“独占”行为,那就不单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了,而是“自私”、“独占”意识过度显现的标志,这时父母就不能无视孩子不良行为的发展了。
  对于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父母应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不仅要学着把好吃的、好玩的物品与他人一起分享,还要适当进行精神方面的分享训练。只要父母充分了解孩子物权观的发展阶段,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人分享,尝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大方的。
  物质分享
  食品的分享——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发苹果、橘子等,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到自己。在这种分发食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会与人分享,还能明白该如何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玩具的分享——从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他学着与别人分享玩具,比如有意识地带他与其他孩子交换玩具,让孩子获得“分享可以获得更多好处”的经验。
  亲情的分享——许多孩子不愿意别人靠近父母及亲近的人,这时可告诉他:“妈妈最爱的人是你,但妈妈也喜欢隔壁的玲玲,就像玲玲妈妈也喜欢你一样。”让孩子明白,虽然妈妈会对其他孩子有亲昵举动,但这并不妨碍妈妈爱自己。
  
  精神分享
  想法的分享——生活中,父母在讨论问题时也可以让孩子充分陈述他的理由,因为家庭当中的大部分情况其实是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的。比如,明天要买什么菜、周末到哪里去玩、购置什么家具等等。从孩子3岁起,父母就可以让他加入家庭会议活动,有时尽管孩子不能听懂每一个字,但却能从中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人们相互间怎样交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因素等等。
  经历的分享——父母要多抽点时间陪孩子,比如在晚饭后鼓励孩子讲讲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等等,与孩子一起感受他的感想,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友情的分享——如果孩子缺乏分享意识,往往会缺乏真正的朋友。父母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问孩子如果是他会怎么对待朋友?同时又希望朋友怎样对待自己?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启发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友情、扩大交往。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当孩子真正学会分享,不但能够使他增强社会适应性和控制力,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快乐!
其他文献
后哭的理由生了一场病  佳佳在幼儿园午睡,因为空调太凉,回家就开始咳嗽发烧,这一病就在家休息一个礼拜,等佳佳病好了,她说什么也不肯去幼儿园,一直嚷着“幼儿园不好玩”、“我咳嗽还没好”等等。  ●心理解析:孩子生病了有点娇气是肯定的,特别是在经历了幼儿园的纪律约束后,孩子会对比出“不去幼儿园”的自由,加上家长一般会在孩子生病期间对其百依百顺,更会让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纪律了。要是家中的老人因为心疼孩
关 爱  小朋友们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时,一个扮小鸡的孩子摔倒了。在场的小朋友有的反应默然,有的笑着说:“小鸡摔跤了。”有的仍继续玩游戏。这时,明明默默地走过去,扶起摔跤的小朋友问:“疼不疼?”虽说只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但出自一个4、5岁的孩子,令人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丝的感动。    分 析:  一个从小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能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快乐、痛苦、失望、烦恼等心情,也更能理解他人给予的
当别人惊叹你的孩子简直就是你年幼时的翻版,你是不是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满足的神色?的确,做父母的潜意识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子女受到伤害,父母会感同身受地难过,因为他们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疼痛直接移到了他们的身上。  有这么一个人,驴子脸,鹰嘴鼻,鹞子眼,他有一个儿子,长得同他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他的“克隆”。他为此很得意,常开心地告诉别人:“我儿子长得跟我一模一样!”有
妈妈日记摘抄:  女儿闻闻  10个月能握起我随意放置的水彩笔,对着隔尿垫上的兔子图案专心描画,尽管笔头是倒立的。  11个月闻闻不满足于坐在床上画兔子,握起笔指着要我给她拿纸。  2岁10个月闻闻很有兴趣地对着贴在柜子上的纸作画,很快,她觉得贴纸太小了。  2岁11个月闻闻干脆坐到房间地板胶上画,并总是强调圆的是妈妈,长的是爸爸。的确,爸爸的脸比妈妈长,爸爸又比妈妈高。这些,可能就是孩子最初的观
记得我在童年时,母亲给我买了不少童话书,其中我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特别喜爱,每每读起,我都是那样的兴致勃勃,浮想联翩。  如今,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问世,获奖,这无疑是儿童最喜爱的刊物。我给孙女买,竟遭到了儿子的反对;给外孙子买,竟遭到了女儿的反对。他们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连正经书都学不过来,哪有时间让他们看童话?”  其实,我的儿女和不少家长一样,功利性太强,他们只相信考试的分数。为了
儿子今年5岁,平时也算聪明伶俐、嘴巴甜蜜。可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用耍赖来达到目的。常常弄得我们既尴尬又无奈,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个“无赖”小子。  上周末,我带他去超市选购日用品。刚一进超市大门,儿子就甩脱我的手,蹦跳着直奔玩具区,不一会儿,他就搂着一辆款式新颖的遥控跑车回来了:“妈妈,给我买!”我一看标签,258元!这小子,家里都一堆的车了,竟然还嚷嚷着要买价钱如此不菲的玩具车!  我敷衍他:“妈妈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是和儿子一起制定的规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样的“潜规则”一旦在孩子的身上潜移默化,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养成。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就该听大人的话,很多事情不是孩子能作决定的,必须由大人监督管理才理所当然。这话不全错,可很多家长都或多或少忽视了一点,就是:如何和孩子一块商量,一起成长?  家长一味包办,或只是家长拥有说话权,孩子长大了就会渐
上期话题  涛涛3岁了,妈妈最近忽然发现孩子产生了“变坏”的苗头:偷东西、撒谎、说脏话、顶嘴、打人……种种不良行为接踵而来,妈妈在应接不暇之余,不免感到伤心气馁:为什么我家宝宝现在会变成这样?原先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去哪儿了?妈妈也曾强压内心的怒气,苦口婆心地耐心教育孩子;也曾令行禁止,严厉惩罚孩子的“叛逆行为”,可涛涛这次认错了,下次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妈妈该如何摸清涛涛“变坏”的原因呢?孩子
有些家长怕孩子学习不好,于是就花钱请家教,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可实际结果往往并不像家长想的那么理想。  从实际情况来看,请家教也有不少问题,不少家长请家教的指导思想不对,有的图省事,把孩子推给家教,自己图个清静;有的是让家教把学校讲的课再重讲一遍,甚至还有的家教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往往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养成不专心听讲的习惯;  有的是吃“夹生饭”,有的是吃“炒冷饭”,甚至还有的整天和家教玩,也
对于孩子来说,那种因为“生活如此美好”而产生的快乐,比起一件新玩具或者一盒香甜的糖果所带来的快乐会持续得更久,意义更深远。由内而外的快乐不仅能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同时还给予他在生活中主动体验快乐的能力。  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从生活中收获快乐,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下面有5个建议可供借鉴:    找一件能让你精神放松的事情去做  比如在晚间散步、读本好书、听优美的乐曲、在电话里跟朋友畅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