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日显重要。而音乐教育具有发展学生形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功能,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在发展人的智能上,在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近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乐谱、轻乐感,重技术、轻艺术等倾向。这既不符合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国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是人类自发的需要,属于每一个人,因而音乐教育应当从人人皆有的音乐本能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成为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其次,音乐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达到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音乐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作为学生的榜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扮演榜样的角色时,被看作是“社会的代表”,肩负着传递社会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教师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自身对学习音乐的态度,也就成为学生的榜样,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兴趣。所以,很难想象一个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的教师能培养出思路开阔、思维灵活的学生。因此,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音乐教学创新能力,这是国家和人民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是胜任音乐教育的必备素质。
三、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驱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究。例如,我在教学低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欣赏前,我先向学生介绍龟兔赛跑的故事,以此导入新课,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将表现乌龟、兔子形象的乐器(大管、单簧管)所演奏的音乐主题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在欣赏时注意分辨表现乌龟和兔子形象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然后,我边播放音乐,边利用投影幻灯演示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幻灯片中龟兔赛跑时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声像结合的课堂教学,把陌生的音乐与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乐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获得了思想上的教育,并对管弦乐有了初步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在教学结构上应有创新的观念、新思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感受、运用音乐,就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
首先从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开发学生的乐感。例如,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概念等。具体做法:让学生用口琴或竖笛演奏一首简短的歌曲,要求表现出作品的内在感情,如果学生演奏的声音缺乏感染力,没有起伏的旋律,那么就不能使人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景,只有较好的基本技能,才能有“音乐感觉”。
其次,上升到对音乐作品内蕴理解的高度。通过欣赏或学唱歌曲以及对作品一些创作情况的了解,进而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学修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质。
五、运用音乐教师的形象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教师作为艺术工作者,对启发学生的音乐美感与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注意亲近学生,举止从容大方,课堂上运用生动、精炼、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注意音乐想象力的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这种美的想象需用音乐进行启迪,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歌唱活动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驰骋的广阔天地。一个乐曲的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意识转化,学生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审美的愉悦,幼小心灵无拘无束,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在指导学生欣赏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德成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时,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音乐,并随着如歌的旋律和如诗一般的意境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坐在湖边的少女,她有碧蓝的眼睛、红润的双唇,一头金黄的披肩长发随风飘逸……”有的学生说:“我看见阿狄丽娜静静地坐在湖边,在碧绿湖水的映衬下,她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水中映出她的倒影,天上的飞鸟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不限制他们的思维,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地展开想象,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同时在中学歌曲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每学会一首歌曲,都要自编动作,边演唱边表演,可以根据词的意思编,也可以节奏的特点编。舞蹈是感情的升华,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恰当地把其他学科知识引进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效果,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如在教学曲式、乐句、乐段、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的知识时,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语文知识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习理解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固。这就说明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创新潜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近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乐谱、轻乐感,重技术、轻艺术等倾向。这既不符合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国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是人类自发的需要,属于每一个人,因而音乐教育应当从人人皆有的音乐本能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成为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其次,音乐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达到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音乐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作为学生的榜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扮演榜样的角色时,被看作是“社会的代表”,肩负着传递社会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教师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自身对学习音乐的态度,也就成为学生的榜样,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兴趣。所以,很难想象一个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的教师能培养出思路开阔、思维灵活的学生。因此,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音乐教学创新能力,这是国家和人民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是胜任音乐教育的必备素质。
三、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驱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究。例如,我在教学低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欣赏前,我先向学生介绍龟兔赛跑的故事,以此导入新课,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将表现乌龟、兔子形象的乐器(大管、单簧管)所演奏的音乐主题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在欣赏时注意分辨表现乌龟和兔子形象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然后,我边播放音乐,边利用投影幻灯演示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幻灯片中龟兔赛跑时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声像结合的课堂教学,把陌生的音乐与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乐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获得了思想上的教育,并对管弦乐有了初步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在教学结构上应有创新的观念、新思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感受、运用音乐,就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
首先从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开发学生的乐感。例如,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概念等。具体做法:让学生用口琴或竖笛演奏一首简短的歌曲,要求表现出作品的内在感情,如果学生演奏的声音缺乏感染力,没有起伏的旋律,那么就不能使人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景,只有较好的基本技能,才能有“音乐感觉”。
其次,上升到对音乐作品内蕴理解的高度。通过欣赏或学唱歌曲以及对作品一些创作情况的了解,进而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学修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质。
五、运用音乐教师的形象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教师作为艺术工作者,对启发学生的音乐美感与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注意亲近学生,举止从容大方,课堂上运用生动、精炼、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注意音乐想象力的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这种美的想象需用音乐进行启迪,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歌唱活动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驰骋的广阔天地。一个乐曲的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意识转化,学生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审美的愉悦,幼小心灵无拘无束,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在指导学生欣赏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德成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时,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音乐,并随着如歌的旋律和如诗一般的意境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坐在湖边的少女,她有碧蓝的眼睛、红润的双唇,一头金黄的披肩长发随风飘逸……”有的学生说:“我看见阿狄丽娜静静地坐在湖边,在碧绿湖水的映衬下,她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水中映出她的倒影,天上的飞鸟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不限制他们的思维,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地展开想象,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同时在中学歌曲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每学会一首歌曲,都要自编动作,边演唱边表演,可以根据词的意思编,也可以节奏的特点编。舞蹈是感情的升华,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恰当地把其他学科知识引进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效果,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如在教学曲式、乐句、乐段、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的知识时,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语文知识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习理解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固。这就说明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创新潜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