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基本教学任务之一,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但究竟该如何在音乐学科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起着什么作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 在发声练习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是音乐课的必要过程之一。但假如为发声而发声,我想是否太单纯了一些,能否用一些有一定难度,又具有爱国主义内涵的练声曲进行教学。比如我选用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的主旋律,用哼鸣的练习来解决学生的鼻腔共鸣。与此同时我也给学生讲作者和乐曲的历史背景,说明德沃夏克是爱国的作曲家,他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德国的侵略,而他却身在美国,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眷念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忱,写下了这部传世佳作。学生们在了解后再来练唱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用怎样的情绪、速度和力度来演唱。不用多说,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较好地演唱这段感人肺腑的旋律,达到教学目的。
  二、 在歌唱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是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显性材料。例如在教唱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歌时,我先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来朗诵歌词“什么地方四季常开鲜艳的花朵,我们的祖国美丽的祖国……”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最后让学生演唱,要求学生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有时我们不需要学生一定用语言来阐述,只要学生把这样的歌曲唱好了,那也就受到了教育。
  三、 在音乐欣赏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课同样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不仅是教材中不少作品的音乐形象鲜明,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还在于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捕捉音乐形象,领会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欣赏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首先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以强烈的情感,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特别要求学生演唱51,13,35。这一连串的递进,运用渐强的力度,把旋律推向高潮,一种民族责任感、紧迫感便会油然而生。再请学生唱一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绪等,然后请学生来谈一谈现在的中国,从自己身边的变化来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
  四、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不单是放放音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例如歌曲《游击队歌》,以鲜明的节奏、轻快流畅的曲调刻画出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再如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歌曲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教师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一片寂静;当如泣如诉的音乐一结束,教室里一片唏嘘声。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增强了对小白菜的同情,同时更加体会到生活在社会追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流行歌曲和西洋乐器在一段时期里受到青少年的青睐,而对民族音乐则认为“土里土气”遭到冷眼相待。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迁就还是引导?故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首先从介绍祖国民族音乐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入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选择了内容:1、向学生介绍河南浙川下寺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墓殉葬的一组编钟,是二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在音乐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创举。编钟演奏的民乐《高山流水》曲通过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传播到五洲四海,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仅能掌握现代尖端技术,更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同学们都非常想听一听这神奇的音乐。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兴趣,认识到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智慧而著称于世,从而激起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热爱中国民族文化。并认识到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要努力学习,才能使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同时,对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自身的音乐教育岗位上,不断努力,勇于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把一味的灌输变成不断的发现,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着创新的活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创新氛围,鼓励大胆探索,谈谈我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创新思想  在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气氛民主,学生就敢想、敢说、敢问,学
期刊
精致性感  Compactness    这样的装束在任何重要场所穿着都能闪耀光彩,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简单的色调与单纯的设计足以让周围的一切黯淡。太阳镜在延续了以往夸张造型的同时更注重镜架的设计,平时习惯浓妆出境的模特可以选择这样一身装扮,一定不会比任何一歉时尚色彩逊色!
期刊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水平普遍不高,这里既有教学层面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更有学生主观努力上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说、论、写”相结合的方法改善英语写作教学,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问题;方法;水平;  一、学生英语写作水
期刊
范读课文,这是基础教育普遍实行的一种方法。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老师范读得好,学生就会受其影响,渐渐地喜欢上朗读,朗读的水平也能不断地提高。  可现在老师们为什么不喜欢在课堂上进行范读指导了呢?我想原因大概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期刊
后进生在品德发展和知识掌握方面像迟开的花,后飞的雁。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 一项重要任务。优化后进生的心理品质,扬起其思想的风帆,使之摆脱自卑的阴影,与优秀生一样昂首挺胸“表现自我”,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具体怎样优化后进生的心理品质,使之扬起思想的风帆?  一、 要选择最美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扉  在教育教学中,语言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增加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
期刊
社会在进步, 世界在发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在当前已经时不我待。陈至立同志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统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是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是同会读、会写、会算一样的;但计算机又不是一般的工具,只会使用是不行
期刊
时光飞逝,自己的童年好像还在眼前,我却已为人师。想想我的童年里,什么事最快乐呢?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趣事吧!什么事最让我难过呢?是犯错被老师或者被父母批评吧!童年必须是快乐的,可是快乐不是一味的放纵或者一味的管辖,需要大人们正确的引导。可是有时我们找不到方法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剥夺了孩子太多的乐趣,勒令他们这样那样。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他们总有讲不完的话、玩不完的游戏、闹不完的矛盾
期刊
在一次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做了如下一则数学游戏。  教师给幼儿每人一张面值10元的交通卡,让幼儿在公共汽车(票价2元)、出租车(票价11元)、地铁(票价5元)、轮渡船(票价1元)四种交通工具中任意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总价不超过10元的模拟消费活动。活动结束后,再给卡充值,使卡内仍然有10元的金额。最后,教师还要求幼儿把这一消费与充值的过程用数学题的表现方式在各自的练习纸上写出来。  不一
期刊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课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多年,很多音乐教师摆脱了原有旧观念的束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孕育出崭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笔者在观摩了许多同行的研讨课和观摩课后却感觉忧虑,因为有些音乐课上得越来越不对味,甚至开始背离新课标的精神。音乐课的内容变得包罗万象,教学活动也精彩纷呈,可直至学生们快要离开教室时他们的歌还唱得生硬,乐器还不能流畅地演奏。这是因为教师过分追求形式的丰富,淡化了音乐教学的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