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分析与阐述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于各高职院校而言,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未来就业发展趋势,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他们专业技术的同时更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品学兼优的人才。鉴于此,本文将以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为例,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结合岗位需求挖掘思政资源与该专业课程相融合的点,探讨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能源汽车技术 课程思政 实施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 Wenjie,Fu Kuan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demand fo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talents is also increasing. For al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stud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futur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cept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it. Student-centered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eaching is more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with excellent character and learn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combine the needs of the position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i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ical cours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implementation
  1 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指的是建立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得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紧密融合,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即课程思政并非专门开设的具体课程,而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在开设的各专业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中,在不改变原来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发挥课程德育的作用。思政课程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思政课程可以和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相结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某种哲学思想。
  2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阐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原理、设计原则与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设计能量保存系统、再生制动和燃料电池的使用等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与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压安全防护设备、充电设备等制作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认知各部分的构造、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拆装及安装方法,同时能进行各系统各部件的故障诊断与排查工作。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已是全球第一,市场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基础来支撑,市场需要培养大批的新能源汽车高端技术人才。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都开始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但是课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调研发现,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开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招生,有的虽然已经开始招生,但是在上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没有过相關经验便完全照搬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专业的课程,只是简单地在原来的课程内容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其次,开设的课程覆盖面很小,只是针对一些工作岗位而不是针对整个产业链,不能完全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深度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并非是高端技术人才无法被企业所用,不能成为企业人才储备中好的助力。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有关课程的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3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思政实施
  3.1 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的总体思路
  立德树人是当前各高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即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更要注重对他们品德的培养,实现全面育人的功能。为此,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和思政育人的功能,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方向,坚持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学生基本发展需求,同时也推进专业课程与时政内容的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以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为例,确立了德育教学的目标,将教学专业内容和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来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同时综合分析教学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实现综合性教学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2 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的举措
  3.2.1 学校和学院重视,并建立课程思政开展机制
  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中,是为了发挥好思政育人的功能。为此,首先必须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课程的融合,并根据学校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机制,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课程思政融合设计,必须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征进行才能实现课程思政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首先要明确两者的融合点,明确两者的关系,根据课程内容寻找新能源汽车和思政教学之间的联系。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创新的技术实现,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重视的环保问题。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维护公序良俗,使学生可以尊重公共秩序,养成良好品德,其中就包括节约环保的品德意识。这是两者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应围绕此开展课程思政融合建设。具体实现时,应在汽车技术教学学科中注重教育重点的突出,深入挖掘思政内容,注重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的结合,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制定与思政教育内容部有关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和学习方法。
  3.2.2 加大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
  对于广大专业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明白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和思政教育内容的结合中,也将绿色生态思维和人文思想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他们的根本能力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懂得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情感,并和专业知识融合来实现教学目标。为此,必须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认知深度和广度,将其和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自身就必须注重思想培训,通过课程思政培训以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能在实际教学中以专业化的态度感染学生,针对课程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和讨论,参与各种新型的教学活动,针对知识深度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自身发展,在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意识,以满足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可以将育人功能和思政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上使学生充分意识学习思政内容的意义。
  3.2.3 打造“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实施课程思政
  为了使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充分结合,使思政教学的思维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比如为了研制效率更高、能耗较低的动力系统,以燃料电池技术为基础,采用课堂讨论和资料查找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求学生互动互评,根据教学内容对系统设备节能开发、自动调节进行具体分析,并做好思政教育内容评价。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个人看法、观点的表达,小组形式的点评、自主研究和学习等,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和正确的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2.4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为了全面实现育人教学的目的,除了课堂上的融合,还应该做好课后工作。包括课后答疑、案例引申、实践指导等。将课后作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并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将汽车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在对新能源的研究中突出价值思想和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品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大格局下,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新型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中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要寻找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并将围绕该契合点进行课程设计,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内容作为基础依据,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合理的融合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能根据课程融入时下较热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满足学生内心基本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
  课题项目:2020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励志科技报国,争做大国工匠——《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现”(课题编号:2020SZJSZ-035)。
  参考文献:
  [1]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5):98-101.
  [2]李建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导报,2020(15):
  [3]中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论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中国汽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离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还很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合作模式单一、高校教材滞后、实训设备能力不足等,因此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只有在校企融合一体化的发展方式下,汽车类院校和企业才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更加蓬勃向上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专业技术人才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
摘 要:随着汽车在人民大众生活中的普及,传统镜面后视镜已经成为当代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道路行车安全,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而虚拟后视镜技术的出现可能提出了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总结传统后视镜的缺陷、虚拟后视镜的优势与限制条件,详细分析了虚拟后视镜在汽车产业应用方面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 虚拟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  Analysis on the Applica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结构不断改革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中。对于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性人才,而工匠精神所追求的正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想状态,在制造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相关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精神培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 机电一体化 工匠精神  Cultiva
摘 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基于此,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企业调研本课程相关岗位能力,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案例,探索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融合,重构教学过程,融入项目化教学方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1]。实践表明,在线上、线下合理有序地融入思政元素,能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摘 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已受到普及应用,由此形成我国汽修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随之促进了高职汽修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汽修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超强的学科,其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培养学生的汽修操作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综合素养。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我们有针对性的
摘 要:学分制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对学分制管理进行了诸多探索,获取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学分认定不规范,成果的追溯、查询、转换有障碍,学分课程不成体系等问题。笔者提出“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不是以学科课程为单元进行学分考核,而是将各门课程根据行动需要进行重构,分解成项目任务细化学分,各项目学分相加为项目总学
摘 要:文章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以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研究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途径,也为汽车类专业课课堂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思政 素质 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摘 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缺点,汽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缺乏等主要问题,通过研究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力度与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方式,从而实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改革。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Discussi
摘 要:针对新型的MPDB试验的车辆开发难点,本文对某款车型进行了ODB和MPDB试验,从碰撞波形可知传统的ODB试验比新型MPDB试验更加激烈。但驾驶员和驾驶员后排女性的损伤情况来看,MPDB在胸部评价上更加严苛,扣分更多。MPDB的兼容性评价指标,考查试验车辆对对方车辆的攻击性,试验车辆的兼容性评价指标偏高,具有较大的攻击性,容易罚分。本文为车辆的MPDB试验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MPDB
摘 要: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主要包括: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等结论,期望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 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