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弃疾的农村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light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辛弃疾的农村词数量虽少,但在词的发展史上却有着开拓之功。其农村词里,即有描写农村风光、农村生活场景和农村人物的,又有抒写词人的伤悲忧愁,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
  关键词:辛弃疾;农村词
  辛弃疾的农村词主要创作于他被迫闲居带湖、瓢泉等农村之时,在这二十余年的农村生活中,他亲近大自然,寄情于农村风光,从而使得其农村词有着浓重的乡土色彩:这里有恬淡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繁忙快乐的农村生活,生动纯朴的农村人民,还有词人的伤悲忧愁。
  一、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
  在辛弃疾的笔下,农村的自然风光是恬淡宁静、幽雅秀丽的。比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该词即是对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一、二句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三四句转而写远景,小山坡上,青草间,小黄牛犊在欢叫着,夕阳下,寒林之中,有乌鸦栖息于枝头。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和暮鸦,词人将这些寻常可见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天然的春日田园图,而词人仿佛正是那赏画之人。下片词人将镜头推远,看到了远山,看到了横斜的道路通到的酒家。再如《满山红·山中即事》的“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鹧鸪天 代人赋》“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村点暮鸦”。在辛弃疾的农村词中,农村的草、木、鱼、牛、蚕、鸟、虫、水等自然景物都一一摄入了他的笔端,他以平淡的语言自然地描绘着农村清新恬淡的自然风光。
  二、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
  在辛弃疾的农村词中,词人常以白描的手法,自然、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一场场生动美好的农村生活画面。例如《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中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场景。词人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家中各个成员的幸福、欢快的农村生活姿态。上阕头两句,词人用茅草屋、小溪、青草简单的几笔却描绘了农家居所的简陋和清幽。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写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妻,亲密地坐着,一边喝着酒,一边聊天怡然自得的美好画面,这几句词虽然是平淡描述,但却把一对老年夫妻祥和、幸福、悠闲的美好农村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四句,通过描写三个儿子的各所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其不同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整词淡墨轻笔,好似一幅农家生活的素描,却展现了农村简单、纯朴、快乐、平和的生活。
  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部分先写农村安静祥和的夜晚风光,在这样的夜晚中,鹊声、蝉鸣、蛙声一片,犹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交响乐,作者再将即将丰收的欢喜之情融入到清新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之中,使人于静中闻声,声中感受农民即将丰收之乐,想象丰收之景象。下部分场景突变,大雨将要来临,想要躲避风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一个“忽”字,道出了惊喜之情。作者从农村环境中非常平常的景物写起,描画出优美的农村生活场景图,反映了农村的丰收景象以及丰收的快乐之情。
  三、生动的农村人物形象
  在辛弃疾笔下的农民,无论是白发的翁媪、调皮小儿,还是浣纱妇人、采桑女子,无不是纯朴可亲的,鲜明生动。例如《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写道: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整首词语言朴实,意境清丽。词的开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以及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梦到鱼虾的情景,生动而多趣。下阕的第一二句描写幽静的夜晚,一名少妇正在溪边浣纱,在皎洁的月光下,她优美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作者虽然使用了非常简单的词句,但是却把人物和环境综合描绘得清新优雅。最后的两句词又在之前的画面上描写出了新的情景:在安静的农村房屋门前,突然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听到哭声马上朝着家里赶,在路上遇到了陌生人,只是羞涩地低头一笑,而后匆匆离去。如此自然的描写,不仅给画面添加了深厚的生活情味,而且形象地反映出农村妇女贤淑的性格以及带有一些羞怯的纯朴天真。
  又如《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当中的“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描写了几个欢声笑语的归宁女子,顺着桑树密布的乡间小道走过来。一个“柔”字显得灵巧传神。不仅道出了桑叶的娇嫩,春光的温馨,还暗示了农村女子娇柔的容貌、步姿和笑语之声。再如《鹧鸪天·鹅湖归,醉书酒家壁》中的“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通过描写不知谁家的青年女子,身穿青裙白衣,在农忙之前的空闲时间里赶去娘家。虽然没有上一首词中农村女子的有说有笑,但却是最质朴纯洁的,有着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的农村妇女形象。
  四、词人的伤悲忧愁
  农村生活并非辛弃疾最初所愿,与陶渊明、孟浩然等著名田园诗人的隐逸不同,辛弃疾本有着宏伟的抱负,到农村生活是被迫去之,而非逃避官场的隐逸。因而,面对农村生活词人难免不伤悲忧愁。例如《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写道: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这是词人在异乡怀旧的作品,先从清明之后的落花开始写起,描写的是游子的伤悲忧愁。“垂杨”和“曲岸”两句写出了离愁,“楼空”两句词道出了离别之恨。换头“闻道”紧承着“燕子能说”,表明了“空楼”里面佳人在当时所处的环境:“帘底纤纤月”,月亮不圆人也并不团圆。“料得明朝”再道出新的意思:果然能够见到,但她却是可望不可及。抑扬顿挫,写出了佳人难再得的幽怨之情。整首词平常之语,道出了双方之间的真挚之感和身世之感慨。满头白发,不仅表明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厚感情,而且充满了“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之感。作者写到这里,思旧的感情、身世的感叹早已密不可分,实则以恋杯之酒,浇心里感伤时事的块垒。又如《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这首词上部分写景,进而述说词人在异乡遇到旧人,表达出词人凄凉孤独的处境以及忧哀悲伤的愁绪。词的下部分表情,写作者与旧人倾诉心中之愁,表明作者心中的苦闷之情。这首词尽管比较简练,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却十分丰富真挚。
  纵观辛弃疾的农村词,其农村词并不像他的爱国词那般豪迈奔放,沉雄悲壮,而是自然清新,朴实无华,描绘出了祥和、安宁的农村生活。他以一颗淡定从容的心,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质朴自然地抒写着农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的生活场景、农村的人,同时,也抒发了词人没能完成“挥师北伐,收复河山”被迫寄居农村的伤悲忧愁,只得寄情于乡村山水的从容心态。
  【参考文献】
  [1]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崔铭.辛弃疾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河南省安阳地区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食管癌发生的关联.方法:
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十分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当今信息高速增长的时代。鉴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及当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就新时期完善学校档
当代陶艺教育要合理渗透和融入民族文化,构建民族特色陶艺教育模式,如此才能够更加凸显我国陶艺文化的精髓,体现陶艺艺术的魅力。在培养有民族特色的陶艺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
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提出了用于表征疾病在系统中发展状态的疾病发作强度
目的:研究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肿瘤PICC置管患者(2017年11月-2019年5月,共92例)展开研究,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护理)和观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本文以语法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举例、论述,并总结归纳出其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Co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座山会像禹王山那样令云南人永远地耿耿于怀,永远地魂牵梦绕,因为那里永远沉埋着两万为共和国战死的六十军将士.他们是云南乡亲用洋芋和荞粑粑养大
飞海,四年知青生活之地.我为她写过长篇小说,散文集,内容不离苦难,基调是批判现实主义.三十年过去,伤疤已好.骨骼渐老,留下的记忆,只剩田园,只剩风情.于是写.“人物篇”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