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掀起银行国有化大争论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银行国有化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正受到空前关注。美国采取国有化做法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在倒退,抑或步入另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呢?
  随着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企业、消费信贷、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坏账不断增加,美国的金融系统正遭受去年9月以来的新一轮危机冲击,对于国有化的争论愈演愈烈。
  
  正方:国有化是当前唯一选择
  
  美国各界现在所提的国有化,与中国国内理解的国有化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自由市场的经济传统,美国所提到的国有化实际上是指在一个阶段内政府介入经营困难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暂时国有化”。不过,由于企业和经济环境不同,这个“暂时”的时限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会长达数年,但是政府最终要通过市场机制从企业退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成功的国有化案例是瑞典政府的做法。1992年,瑞典政府接管了两家濒临破产的银行,在聘用的私人银行家和经理人对企业进行重组之后,政府对企业重新实行私有化。
  因预测次贷危机而闻名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努里艾尔•鲁比尼认为,鉴于美国金融系统危机已进入危险的境地,奥巴马政府的救助方案为时已晚,要解决金融系统的有毒资产并最终恢复放贷,让银行国有化是唯一的选择。
  鲁比尼引用瑞典的案例说,银行国有化的最终结果将是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和多家拥有优良资产的新银行。那些资不抵债而又大得倒不起的银行被分拆后,将不再有能力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当一些重要的企业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时,美国政府可能考虑国有化这个选择。以美国政府与花旗达成的股权转换协议为例,政府对银行进行部分国有可以防止企业破产对金融系统造成系统性破坏,而对于银行债权人和储户来讲,国有化也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利益。
  在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一直捍卫自由市场经济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首次表示,国有化可能是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反方:国有化并非灵丹妙药
  
  尽管各界国有化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奥巴马政府对于国有化仍有不少顾忌。
  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威廉•艾萨克曾经参与过美国银行国有化,他以其亲身经验告诉美国公众,国有化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而且瑞典政府的国有化经验在美国很难适用。
  艾萨克曾经在1981年到1985年担任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在他任上,美国政府对当时的美国第七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和信托公司实施国有,艾萨克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但是,艾萨克认为,目前美国前10大银行拥有美国全国银行资产的2/3,任何一家银行与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相比规模都要大出许多,其问题也更加复杂。
  首先,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滞胀的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实施国有化只会让目前的情况更加复杂。如果政府对一家主要银行实施国有化,市场的卖空力量以及其他投机资金会沽空其他金融企业,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
  其次,政府在对银行国有化之后需要择机退出,将企业出售给其他私有企业。目前无论是从法律还是市场来讲,由于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政府很难为美国的大型银行找到买家。
  第三,在金融企业高管薪酬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来接管被国有化的企业。即使在1984年没有薪酬限制的时候,政府在寻找管理人才的问题上也是颇费周折。
  最近的一个例子则来自英国。去年10月份,英国首相布朗因为在政府纾困银行方面做得比美国更为彻底而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但是短短3个月后,英国就面临着银行危机、英镑贬值和财政危机等多种困境。
  
  政府进退两难
  
  继去年华尔街主要投资银行相继倒闭、转型之后,商业银行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主要冲击对象。地区性银行破产的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已有16家地区性银行破产。美国现有的四大商业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今年以来股价的下跌幅度达到了32%至82%。这四大银行共拥有7万亿美元资产,其规模相当于美国一年GDP的50%,它们拥有的居民储蓄总额占全美的近50%。随着经济危机的恶化,这些大银行的坏账越积越多。作为国民经济血液的金融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美国的经济复苏无法实现。由于金融系统的坏账问题无法根除,金融系统几乎成为了纳税人的资金黑洞。
  本月2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曝出61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让美国民众和资本市场对于政府国有化金融企业的救市措施前景感到担忧和愤怒。去年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向AIG注资1500亿美元,但是公司的经营状况非但没有因此改善,反倒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巨额亏损创下了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为了防止金融系统崩溃,美国政府不得不再次注资300亿美元。
  面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困局,美国政府左右为难。
其他文献
当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油价波动、需求疲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围困”航空公司,在航线结构、资金储备和运营经验等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民营航空公司频频响起运营“警报”,“如履薄冰”的民营航空还能走多久?    受外部环境影响民营航空“如履薄冰”    据了解,东星航空公司停运是由于该公司欠债太多无力偿还、公司内部管理薄弱等原因引起的。美国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公司(GECAS)曾数次向东星航空公司催要其拖欠的
昨天晚上,在无锡三国城玩了一天的我疲惫地回到家,摸摸滚烫的额头。唉,好困啊!吃完妈妈泡的柴胡。我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二天,我睁开还没睡够的眼睛,阳光洒满了小屋。突
以前,看到大人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存折,可以存钱、取钱,我羡慕得两眼放光,恨不得马上拥有一个印着自己名字的银行存折。
2007年二季度是本轮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峰,到2008年三季度已经连续5个季度走低,四季度估计增长率将会落到8%以下,而且在7%左右的时间最长可能会持续到2009年三季度,但是到年底应该出
话说那两个骗子“不辞辛劳”地为皇帝赶制“新装”。还说,这新装不称职的人和愚蠢的人都是看不见的。其实,他们只是摸透了大臣和皇帝的弱点——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
5年前,一纸公文踢开了国内民航业的大门,破除垄断箭在弦上,民营资本如潮涌般进入民航业,打上了民营资本烙印的飞机开始翱翔在中国蓝天上。仅仅过了5年,被各色隐性“关卡”击倒的民营航空相继倒下,民营航空在人们的感叹声中从蓝天上依次撤军。  继奥凯航空停飞后,国内又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突然倒下。东星何时复飞已不重要,业内更为关注的是,民营航空,缘何一个个落马?  “心有不甘……”东星航空一位高层这
农民养老的话题,已经走上了国家最高议事平台,今年两会普惠农民养老的提案,让9亿农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中国“首善”陈光标日前阐述了他的慈善人生和远景目标。他建议,“富人的子女要读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
日前,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和风险管理的意见》。《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借款企业财务管理状况,高度关注借款企业对
昨天早上吃早餐时,我突然感觉有点儿不对劲,究竟怎么回事呢?等拿起镜子时才弄清楚原因,原来是嘴里的一颗牙又“摇摇欲坠”,准备罢工。看来又要到可怕的拔牙时间了,呜呜呜,好害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