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近代中国的足迹——读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其他文献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欧洲人来到新大陆,移民们开始了开发、利用自然的历程。但是人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却带来了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面对如此情况,
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以及WTO所引起的社会变革,阐述了公共行政模式从“公共权力”走向“公共服务’;从“单一化”的方式走向行为的“多样化”;从直接行政走向直接
底线伦理应被认为是伦理的底线,与法律法规相区别。从性质上讲,是指对具体社会条件下,合理合法取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从特征上讲,底线伦理具有具体性、现实性、
本文论述传统汉诗的语言体系及其表现策略,认为:不能简单地认定传统汉诗即文言诗,它原本是由传统诗人'天人合一'的观物态度、感物方式所决定的,排除分析-演绎之掺入,
本文关注的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本的,一个被称为既是“战后最大的法案”又是“没有后台的法案”-《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简称《特振法》)。本文分析了它出台的背景、经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领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全局的主导思想。中国政府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是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
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文艺研究>编辑部主办,北京华百年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紫玉饭店隆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启动以来,各高校纷纷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检测听说能力的常用方式之一,口语考试成为学生期末英语测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助口试也成为很多高校
1868年12月卡德韦尔成为了格莱斯顿第一届政府的陆军大臣,开始了为期6年的陆军改革,这是英国19世纪晚期陆军改革的开端,它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克里米亚战争的经验教训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