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孤老送豆浆6年雷打不动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上护膝,压紧棉帽,拎起暖瓶,扭亮手电,撩帘出门。
   早晨6时,屋外还泛着星辉。脚下,手电照处,已零星结了冰凌。老杨呼出一口白气,沿着蜿蜒打滑的石板路,小心翼翼朝村西头走去。
   这样的场景,周而复始已上演了6个春秋。
   老杨名叫杨万俊,房山南窖乡水峪村的老会计,今年七十三。每天傍晚他都要戴上老花镜,把黄豆一粒粒分拣、淘洗干净后,再用清水泡发;第二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打汁,把热腾腾的鲜豆浆送到村里孤寡病残、缺少照顾的老人家中去。
   大山里的水峪,是个小村,住户分散着依山而居,从这家到那家可不是一步两步,每天把豆浆送完,老杨要走七八里的山路。
   一路上万籁俱寂。记者与他聊到送豆浆的缘起,老杨笑答,这还得从那台得奖的豆浆机说起。
   在村里,老杨不但是会计,还是档案员、统计员。2006年,由于在经济普查工作中成绩突出,乡政府奖励给他一台豆浆机。盯着机器,老杨犯起琢磨。干嘛用呢?他猛然记起村里那些老人。“我一个人用也是用,不如多做点,给他们也送一碗尝尝。”
   老杨至今清楚记得,2006年1月20日,他第一次送豆浆的日子恰逢大雪。“跟现在一样,头天晚上洗豆、泡豆,第二天四五点钟起床打豆浆……”老杨说,当他提着两个暖壶,满身带雪敲开第一个“客户”——郑淑珍老人的房门时,老人愣住了。
   “到现在我也忘不了,郑大姐当初颤巍巍喝豆浆时的情景。她说,你这豆浆喝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说着要给我钱。”老杨停住脚、缓口气,接着说,“想起她这话,我心里就热。当时我告诉郑大姐,我不是卖豆浆的,只要您爱喝,我天天给您送。”
   就是这样一句承诺,让杨万俊风雨无阻,一送6年。“客户”也从最初的10余户发展到了今天的21户。
   天已蒙蒙亮,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拾级而上,记者跟随老杨来到一处屋前。“老姐姐,喝豆浆啦!”杨万俊高声招呼,“您摔了腿别动弹了,我给您送进去。”
   冒着热气的豆浆倒进碗里,豆香味立刻溢满了屋子。“俺村出了这么个老杨,是我们的福气啊!”王丽云老人把拐杖立在床边,擦起泛红的眼睛。“您可别这么说,我这也算是锻炼身体。伤筋动骨一百天,您好好养着吧。”
   来不及过多寒暄,老杨赶往下一户。起风了,羊肠山路两旁,风卷残叶簌簌作响。老杨撂下暖瓶,使劲紧了紧瓶塞,提起来又继续赶路。
   “我这些‘老客户’大多身边无子女,送豆浆的时候,顺便看看他们的身体状况。”老杨说,有一回,他去杨万选老人家送豆浆,一进门老人就说,兄弟啊,你嫂子不行了!老杨二话不说进屋,屋子里有煤气味,他赶紧放下暖瓶打开房门,而后快步跑去叫人……“第二天我又去送豆浆,万选老哥拉着我的手说,昨天多亏你来送豆浆,要不可就出大事了。”
   日子久了,老人们一天见不到杨万俊就像丢了魂。有天早晨,天上下着小雨,老杨披着雨衣,提着10多斤重的两暖瓶豆浆,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脚下一滑,栽了个跟头,裤子划破了、膝盖摔流血了;暖壶也摔坏了一个。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把剩下的一壶豆浆送完。
   老人们劝他:“休息几天吧,你也70多岁的人了,摔坏了别说没法向儿女交代,就是我们心里也不落忍啊。”
   老伴走了,儿女都在城里上班。他日复一日地行走在山路上送豆浆,6年来,他用掉黄豆2000多公斤,花费15000多元,累计送豆浆行程达6000多公里……也有人说他“犯傻”,开始子女也有意见。老杨听后一笑了之,照送不误:“谁说我犯傻?我这是做好事、锻炼身体两不误,这一年到头我连个药星儿都没沾,这不就是咱的福分嘛!现在孩子们也理解了,回来看我这老骨头还硬朗着,都说,‘老爸有个事做,身体就不会出大问题。’只要走得动,我就一直送下去。”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26日。48岁的李新林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他突然有种惶恐的幸福:我这个小工人也有飞上天的时候啊!   李新林是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炼钢工区一名架工,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纽伦堡。他要在这里举办的第62届国际发明展上,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大型吊车检修新型装置。   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是世界最知名的国际发明展之一,中国发明协会首次组织16人携带33项发明
期刊
20多年前的金秋。一位20多岁、虎头虎脑的复员军人从部队回到了曾经养育过他的家乡——古秦州甘肃天水。   自此,这个年轻人经历了改革各个阶段的艰辛与辉煌,也体悟出了更深的人生哲理,让他欣慰的是,他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安排上万失业人员就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走过风雨,陕西鱼化城中村改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民感叹:“命都是老天爷的,贪婪什么?只有干对社会有益的事,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才是人生最大
期刊
康厚明,重庆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路面工程处合同工、农民工班班长。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3个农民工代表之一)。从1979年外出打工,先后到过西藏、武汉、广州、昆明,一直都像“候鸟”一样到处找工作,干过建筑工、挖煤工、装配工……  “天越热越忙,有时忙得连轴转。”   9月14日清晨7时许,当记者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毛线沟沥青拌合站基地时,康厚明正指挥工
期刊
萧育轩,原名萧毓辉,一九三七年古历九月二日生,湖南涟源檀山村人。中专文化,原系电业工人,后改行文学,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自一九六二年发表小说起,著有短篇小说集《迎冰曲》、《西方来客》、《战冰冻》,散文集《夜笔留痕》,长篇小说《乱世少年》、《山水依依》、《三怪客》等。其中,《乱世少年》荣获陈伯吹儿童长篇小说奖,中国作协第一届长篇儿童小说奖,国家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多篇小说被译成英、日文本,二
期刊
她曾经献血就晕,却勇敢地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由于自身体质原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然而,当患者再次发出“紧急呼救”,她艰难地做通家人的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位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又一次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妹子”点燃生命的希望。  今年37岁的吕明玉,是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吕明玉恬然一笑:“受一点皮肉之苦救人一命,
期刊
11月20日早上8点,泰州文峰大世界。记者竖着衣领,静静地在冷风中等待郑美琴的到来。   郑美琴是海陵工商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在泰州,她是个名人,人称“维权大姐”。近30年来,她的调解成功率超过99%,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佼佼者。   上午9点,一身编号“05119”的制服,一只挎包,郑美琴匆匆赶来,连声说“不好意思”。边走边聊,原来,一大早,她已经去金鹰、中百一店两个大商场转了一圈。“元旦
期刊
18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选择做一名铁路建设者的最大理由。  18年后,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他磨砺成一个全能型的劳动者。  18年间,史松建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做一个好工人,一个总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会议室里,一排常年在外施工的一线工人们坐成一排,史松建也在。  不用问年龄,从他们的脸色便能看出年资。工作时间越长,脸色越黑,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健康黑色。史松建的脸色,黑里透点红,同老师傅们的一样黝
期刊
每一天升起的是阳光,阳光每一天普照千山万水,普照每一棵大树每一棵小草,普照大地上每一个生灵;  每一天都有月亮升起,都有星星,守望每一个夜晚。  阳光每天都灿烂着,让每一个白天都生机勃勃;星月每天都温馨着,让每一个夜晚都孕育梦幻。  日月轮回了大地之美丽,日月转动了岁月的春夏秋冬,日月是生命的摇篮,日月是财富的使者,日月是快乐的天堂。  日月,让人类的翅膀无比辽阔!  可是人类在炊烟里制造硝烟;可
期刊
8月9日,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预算工委主任朱新民,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肖刚强率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委同志到开展《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并在娄底宾馆举行了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熙雍主持座谈会,市人民政府副厅级干部邓迪华汇报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人民法院、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企业家联合会等单位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企业工会主席代表参加了座
期刊
7月11日,为期一天的娄底市第二届旅游饭店行业服务技能竞赛在娄底宾馆落下帷幕。前厅、客房、餐厅等7个岗位共42名选手获奖。娄底宾馆、华泰大酒店、九龙华天大酒店、恒丰大酒店、新化海天大酒店等6个单位获得组织奖。市人大副主任曾贯一、市政协副主席李金才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市委副巡视员胡卫平在开、闭幕式上讲话。  娄底市第二届旅游饭店行业服务技能竞赛由市总工会、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