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雅艳”与《文心雕龙》“雅丽”思想比较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雅艳”的审美理论,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雅丽”的创作标准,二者虽用词各异,却有着相同的理论精髓,表现出对传统儒家“雅”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勰“雅丽”之“丽”与陆机“雅艳”之“艳”并非完全相同,“雅丽”的内涵较“雅艳”更深刻,是对陆机“雅艳”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文赋》;《文心雕龙》;雅艳;雅丽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09-02
  一、《文赋》与《文心雕龙》之“雅”
  “雅”的本义是秦地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鸟,之后被周人借用为地名“夏”,后来渐渐应用到文学领域,成为普遍的审美认识,魏晋之前“雅”一直在传统儒家礼仪教导下行世,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归正。《文赋》与《文心雕龙》之“雅艳”与“雅丽”都涉及了“雅”,二者对传统“雅”的思想都有继承。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渐变为“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陆机和刘勰开始注重文学本身的发展艺术,二者尚“雅”较先贤之“雅”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雅艳”的审美规范,以及应、和、悲、雅、艳的美学要求,这个“雅”并非与传统之“雅”等同,《文赋》中的“雅”是广义的“正”的意思,冲破了“止乎礼义”的束缚。对诗歌的艺术形式美的本质特征要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表现了对绮丽华赡、藻饰雅化的文学自觉追求,具有时代特色,是对传统“雅”的创新。与《文赋》相比,《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它的理论更加系统化。“雅丽”一词在《征圣》篇就提出,“圣文之雅丽,固銜华而配实者也。”之后又在创作论《体性》篇中谈到“雅丽黼黻,淫巧朱紫。”对《文心雕龙》的创作,刘勰试图将儒、道、玄、佛等各家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刘勰“雅”的思想较陆机内涵更加深刻。但是二者之“雅”在根本上是相同的。
  首先,创作论中二者都继承了传统经典文质并重的“雅正”思想。“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看出陆机对传统文质并重,遵乎礼义的“雅”思想的继承。《文心雕龙·情采》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二者都主张为文要文质并重,质与情理是辞采的前提。
  其次,文体论中都主张“禁邪”“制放”,追求风雅传统。《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五臣注曰:“禁邪,谓禁浮艳;制放,谓制抑踈遗。”文体虽各不相同,却必须遵守“禁邪”“制放”,表现出对传统儒学“雅”的审美追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存“典诰之体”,寄“规劝之旨”;用“比兴之义”,发“忠恕之辞”。反对“谲怪之谈”“荒淫之意”违背风雅传统之文,最终要遵循“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准则。
  二、 《文赋》“雅艳”与《文心雕龙》“雅丽”的比较
  《文赋》与《文心雕龙》之“雅”在根本取向上是相同的,“雅艳”与“雅丽”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艳”与“丽”的差别上。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注曰:“言作文之体,必须文质相半,雅艳相资。今文少而质多,固既雅而不艳,比之大羹而阙其余味,方之古乐而同清汜,言质之甚也。余味,谓乐羹皆古,不能备其五声五味,故曰有余也。”陆机以音乐作比喻,论述了应、和、悲、雅、艳的美学理想,方竑引杨铸秋语云:“应字、和字、悲字、雅字、艳字,一层深一层,文之能事已毕。”“艳”是陆机美学理想的终极要求,要写出符合陆机“艳”的作品,就必须做到应、和、悲、雅、艳五者的统一,陆机的“艳”涵盖了应、和、悲、雅、艳。
  陆机的“雅艳”思想虽然对传统儒家之“雅”有突破,“艳” 的提出也表现出了创新,但是陆机之“艳”只是对以质为本的辞藻华丽的追求,就像《文赋》本身是一篇华丽、优美的文章一样。真正对“雅艳”思想或者对传统文学观念有所突破的是刘勰的“雅丽”。
  刘勰《文心雕龙》中亦提到“艳”,但是对“艳”有反对,有支持,比如对“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的《离骚》之“艳”是支持的,但是对“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的淫逸之作反对的。在这点上,刘勰与陆机的文学思想是相通的,刘勰真正对陆机思想发展与超越的是将陆机“艳”发展为“丽”。《文心雕龙》“雅丽”二字共同出现并不多,如《征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体性》:“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凝真,功沿渐靡。”《辨骚》:“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雅”“丽”单独出现的语句很多,“丽”和不同字组合成词,如“绮丽”“靡丽”“清丽”等,这些词有不同的内涵,说明刘勰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雅丽”思想。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雅丽”。
  (一)清新自然之美。
  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受到儒释道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在《文心雕龙》的很多篇目中都用到了“清丽”一词,比如,《明诗》:“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定势》:“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刘勰提倡“自然”,为文要自然流露,不刻意追求,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作之文要风格清纯而不驳杂,文辞雅丽而不淫靡,就像《风骨》篇所谈:“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陆机的“雅艳”谈起为文要文质并重,注重文采华美,而刘勰“雅丽”进一步指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还要顺其自然,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写真实不荒诞之事,使文章读来自然清新。   (二)风骨气力之美。
  刘勰对风骨气力之美的文章的论述,在《风骨》篇中体现的最完整,《风骨》开篇就说:“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抒发情感,首先要注意风教,结体成文,要注意骨力。风骨的形成并非抛开文意与文辞的空泛之谈,为此刘勰指出:“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昼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意与辞的形成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式,“熔铸经典之范”,通晓变化则以新为美,不合法式则以新为病。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释“风骨”:“风藉意显,骨缘辞章,意显辞章,皆遵轨辙,非弗弄虚响以为风,结奇辞以为骨者矣。”黄侃是从辞与意的角度释刘勰的“风骨”,“皆遵轨辙”是“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的征圣、宗经的“雅”,而在此基础上“结奇辞”,又做到了“丽”。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对“骨力、骨法、风骨”作了解释:“笔有笔力,……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有秀气。这就叫做‘骨’。‘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主体,对我们产生一种感动力量。”①为文既要做到有骨气,产生感发人之力量,又要兼具秀气、产生文采之美。宗白华从具有风骨之作能感发读者的角度释“风骨”一词,其实宗白华对“风骨”的解释归根到底亦同于黄侃先生。由此可见,具有风骨美的文章是符合“雅丽”思想的,这比陆机的“雅艳”多了一点骨健与感发人的力量。
  (三)师古妍新之美。
  陆机在《文赋》中言通变:“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言师古:“普词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陆机提出了要师古、通变,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刘勰也提出创作要通变,是因革损益,文学是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提出“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知音》篇中刘勰提出鉴赏文章时要“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第三点就是要看是否做到了“通变”。“通变”一词语出《周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②孔颖达·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陆机提出为文要创新,但是真正将“通变”一词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的是刘勰,刘勰继承了陆机的通变观,在《文心雕龙·通变》中系统的论述了通变观。
  《文心雕龙·通变》列举魏晋以前历代作家作品的发展状况,从“通”和“变”得辩证关系来指出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偏废。《通变》开篇指出:“设文之体有常 ,变文之数无方。”指出“通”和“变”的必要性;“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不能一味模仿近代而忽略借鉴先贤之作,二者不可偏废;“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斯斟酌乎质文之间, 而櫽括乎雅俗之际, 可与言通变矣。”指出通变的方法是“还宗经诰”;最后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既要做到有所继承,符合经诰之“雅”,又要紧跟时代步伐,追求文之美,做到“丽”。
  综上所述,陆机的“雅艳”和刘勰的“雅丽”都继承了传统“雅”的思想,表现出对先贤经典的学习与借鉴,创新之处在于受六朝追求华丽文风的影响,二者的“雅”具有时代特色,表现出文学的自觉。“雅丽”对“雅艳”亦是一种继承,不同之处在于《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论著,在论述“雅丽”时更全面、深刻,内涵更丰富,从“艳”到“丽”,是一种发展,文章不仅美,还要拥有自然之美,感发之美,做到师古与通变。人间2015年12月0
  0人间2015年12月
  注释:
  ① 宗白华全集(第三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466页.
  ②[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M],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37页.
  参考文献:
  [1][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南朝梁]刘勰著,詹瑛义证,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黄侃撰,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4]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2014年.
  作者简介:赵宇(1992-),女,汉族,山西朔州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文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其他文献
2003年1月,某试验所对本局10kV空心电抗器进行远红外测温时,发现A、B、C三相所接的电抗器绕组的三分之二以上部分严重发热,已经达到64℃,而三分之二以下部分温度才为15℃,三相均为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成为各所大学的重点工作。本文分析了产生大学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9-01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
在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或运行失步过程中,三相全控桥的晶闸管V1~V6没有控制极触发脉冲,电动机处于固接起动的灭磁工作状态。灭磁插件原理图如图2—1所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大。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小学教育领域农村相对于城市是落后的。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九年义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女大学生恐怖症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辅导,经过多次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恐怖症;心理治疗;系统脱敏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29-02  一、求助者基本情况 
摘要:“以人为本”在电视节目制作也不例外,电视节目人员的技术技巧和创作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图像质量的水平。制作人员在了解电视摄像器材的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应
摘要:网络带给大学生各种机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新媒体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4-01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
古诗词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大量的诗篇中记载着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如果教师能把所教的地理知识与古诗词联系在一起的话,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起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