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成真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颁出,莫言获得该荣誉。他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
  一点可在空间中衍生无数射线,这是点的魅力。莫言得诺奖,无疑也是如此魅力之点,衍生出无数场景、评论与情绪,热烈、欢喜。31年前,他在文学地里种下的那片高粱,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灿烂光照下,终于红了。
  于是,“诺”“言”成真!
  【图析莫言】
  莫言是谁?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获奖缘由
  颁奖词
  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创作之路
  自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开始,莫言创作31年,迄今为止发表80余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9部影视文学剧本和2部话剧作品。
  作品速览
  莫言通过“高密东北乡”创造类似一个类似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的文学地理世界。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
  《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1985年)
  这个作品可说是莫言的成名作,与莫言同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枯河》构成姐妹篇,都有他少年时期当童工时亲身感受到的痛苦经验。它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遗忘的“黑孩”形象,特点是倔强、粗野、机敏、沉默寡言、生命力旺盛。
  《红高粱》(中篇小说,1986年)
  小说发表后即在文坛引起轰动,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这部作品描写了北方农村的生存状况,艰难而充满野性,也把国民党抗日游击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酣畅淋漓地写了出来,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对当时的新历史叙事有筚路蓝缕之功。
  《丰乳肥臀》(长篇小说,1995年)
  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的叙事,对土改、经济热等都有极深揭露和反思,被认为是一部与正史书写进行巧妙对话、反驳、讽喻和抗诉的鸿篇巨制。莫言设计庞大的人物谱系,宛如一幅荒野大地的四季长卷,从勃发到萧瑟到死亡均有呈现。
  《檀香刑》(长篇小说,2003年)
  在此小说里仿照戏剧的结构方式,以流传于高密东北乡一代的“茂腔戏”作为一个叙事之核来展开,有很强的实验意味。莫言把“残酷语言”推到极致,引起剧烈反响。
  《生死疲劳》(长篇小说,2006年)
  以轮回的结构,叙事天马行空,自由恣意。这是一个发生在家乡山东高密的“六道轮回”故事: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一个叫西门闹的地主被枪毙。他一世转生为驴,“驴折腾”;二世转生为牛,牛犟劲;三世转生猪,“猪撒欢”;四世转生狗,“狗精神”;五世转生为猴,“广场猴戏”;六世转世为人,“世纪婴儿”。在半个世纪里,他不断回到他的村庄和土地上,看到了土地上惊天动地的变迁,也见证了在这块土地上人的命运浮沉。
  《蛙》(长篇小说,2008年)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阅读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或许,可以透过作品探个究竟。
  ☆家在“高密东北乡”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高密”也几乎一夜成名。
  “乡土文学哪里寻?山东高密东北乡。”这是山东高密人最感自豪的一句口头禅。“高密东北乡”就是莫言的家乡。只是,一个是现实意义上的,一个是文学意义上的。
  现实的高密养育了莫言,其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个乡土上。有的确实是他个人的亲身体验,有的也是他过去生活中的真实记忆。很多的邻居、他生活的村子中的人,都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当然,经过了改造。另外村庄里的一草一木、例如村子里的大树、村后的小石桥,也都在小说里出现过。也就是说,莫言在写作时,头脑中是有一个具体的村庄的——这就是生他养他的村庄。或者说,整个高密东北乡,都是莫言在写作时脑海中具象的一个舞台。
  反过来说,文学上的“高密东北乡”,是在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基础上的想象和发展。早期的写作,很多都是依据这种真实事件和亲身经历。但是这些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不断从外部世界汲取写作素材——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历、把别人的故事当做自己的故事来写。可以说,后来莫言把外面很多的东西拿进了“高密东北乡”里来。
  “高密东北乡”也像一个人一样,在不断成长。一方面是高密的地理地貌、物理方面的变化,它从一个破败、封闭的乡村变成一个现代化、交通发达、高楼大厦林立的生活空间,当然旧的东西也还存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里的人也在发生变化。这里的人过去是一些没有文化的、思想比较保守的农民,而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些现代的和来自于外地的人,年轻人的观念也和他们的父辈、祖辈大不一样,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其最根本的一点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莫言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是不断扩展、变化、发生着新的事件。
  ☆独特的声音表达
  在当今众多的作家中,莫言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他既不同于王朔的那种“胡同串子”式的京腔,又不同于苏童、叶兆言等人的那种清雅柔曼的江南话,也不像马原那样硬朗有力而雄辩的东北腔……莫言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农民在说话。   莫言设置的“高密东北乡”,既有对乡音乡情的描写,也有对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的摹写,更有对人的“生存”本质的把握与透视;既有对饥饿岁月的彻骨之痛,也有对乡野天地的欣然之喜;既有杀人越货的强盗土匪,也有敢爱敢恨的我的“爷爷奶奶”;既有苦难辛酸,也有幸福与狂欢……这里没有完人,不论男女都是有缺点的,正因为有缺点,才显得可爱。这里的历史是被传奇化的历史,没有阶级观念,甚至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有着英雄崇拜和命运感,衡量历史和英雄的标尺的是那些有非凡的意志和非凡的体力的人,哪怕是技艺高超的盗贼,胆大包天的土匪,都能得到人们“赞赏的语气”和“心驰神往的表情”。可以说,莫言提供了一种至少在国内称得上全新的语言方式和历史解读视角。
  有人认为莫言的作品反映中国乡村人性的愚昧和丑恶,并进行放大,这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并不是什么新鲜命题,但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疯狂的文字风格,无疑是他能够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
  ☆蒲松龄和马尔克斯
  对于莫言,蒲松龄是根本的影响,是伴随着其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童年时期他就听到了很多和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完全一样的故事。在乡村的时候,小学的时候,甚至更小的时候,他就听村子里的老人讲狐狸变美女、公鸡变青年、大树成精等,这样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蒲松龄故事的原型。长大后的莫言,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发现:“哎,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听村子里的老人讲过”。
  在1984年之前,莫言没有想到这样一段生活经验可以变成重要的小说。后来体悟到,一个作家必须回到自己的故乡。必须从自己的童年、少年记忆里寻找故事源头。所以在他后来的创作中,这一段乡村生活经验——耳朵听到的故事,全部回忆起来了。当然这个从根子上是和蒲松龄连在一起的。或者说,从精神上来讲,从文化上来讲,跟蒲松龄是一脉相承的。
  《生死疲劳》一开始就是阎罗殿上,一个人在阎王面前喊冤叫苦,他是一个很善良的地主,也没有做很多坏事,在1947年的土改时,被枪毙掉了,他感觉很冤枉,死后冤魂不散,在阎王面前一次一次叫苦,阎王就让他不断投胎,一次次地骗他,让他变猪、变驴、变狗,最终变成人。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来自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很有名的一篇《席方平》。他说用这样的方式像祖师爷致敬。
  八十年代问世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莫言给了一种喧闹的声音,乡间社会的内在轰鸣被焕发出来了。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内在的色彩、气味,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与此同时,拉美文艺的引进,让莫言看到了叙述的另外一种可能——主观叙述的视角。他借着马尔克斯的模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叙述原点。在一片混沌和荒原里开始了自己的旅程。他凭着生命的嗅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底色。
  随着《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的问世,莫言从马尔克斯的视角出发,但却远远摆脱了马尔克斯的怪影,写出了土生土长的汉文明里的魔幻,它是东方文学“怀乡”“怨乡”与西方“魔幻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莫言身上,我们看到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式的想象力,美国作家福克纳式的颠覆性,我们看到了《百年孤独》,想起了《喧哗与躁动》。我们惊异于莫言作品中这种汪洋恣肆天马行空式的状态。其实,这是莫言将马尔克斯小说手法结合中国现实的创造性发挥。
  莫言10大关键词
  先锋 莫言是至今仍然保持着八十年代开始兴盛的先锋主义文学精神的少数中国作家之一,始终不懈地在探索新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在开拓小说写作疆域和叙述形式上,莫言是走在最前列的一员。
  想像 莫言的小说尽管处理的都是现实和历史的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客观写实。在种种奇诡想像的领域里,莫言所抵达的心理真实比现实更加真实。这也就是授奖词里所说的“幻想与现实的融合”。
  批判 莫言的作品可以说全部都是从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视角出发的,对主流和现存的话语体系和社会状态进行了无畏的颠覆和尖锐的质疑。
  历史 莫言在《生死疲劳》、《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作品中深入反思了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进程。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莫言笔下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命运,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反讽 莫言超群的语言艺术在于充满了不确定、自我瓦解的叙述(特别是《酒国》和《十三步》)。莫言小说中的讽刺不仅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莫言的叙述者常常暴露出自身的不足、缺憾、失误。通过这种自我指涉的、自省的叙述,莫言小说的批判性也意味着一种自我批判性。
  喜剧 莫言风格的幽默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不但无情地嘲笑了世界,也嘲笑了自己。借用他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后由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的标题,我们也可以说:莫言越来越幽默。
  暴力 莫言曾经被诟病为渲染暴力(从《红高粱家族》到《檀香刑》),但历史和现实的暴力其实远远超过了他小说描写的程度,他只不过是把它们用一种极端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愿看到的,被掩盖的真实。
  民间 莫言早期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食草家族》,与“寻根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写乡村文化和原始的生命力。《檀香刑》、《天堂蒜苔之歌》等也融合了民间说唱文艺的样式。而《生死疲劳》有着鲜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的源头。
  古典 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豪放 莫言的风格无疑是豪放的,有着山东汉子的大嗓门。他的汪洋恣肆和一泻千里的气势,源源不断的言说方式,都给汉语文学带来勃勃生机。
  【论说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引发社会对于莫言、文学的广泛关注。且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莫言之言
  谈故乡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故乡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谈写作动机
  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谈作品
  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谈获奖
  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没听说哪个作家为了什么奖调整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自己写作的方法。
  谈笔名
  “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
  谈文学
  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社会之言
  “莫言作品将编入中学教材”引争议
  事件回放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有人教社、语文社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从而引发社会议论,焦点集中在语文教材编写到底该不该“跟风”、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方面。
  各方解读
  专家
  曹文轩:“红萝卜”可给学生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认为,《透明的红萝卜》不难理解,不能小看现在的学生。如今有的孩子在网上接触的东西很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阅读莫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有启发的。
  莫言的作品此前没有被选入与他作品的篇幅、风格不无关系。其小说风格多样、充满神奇、荒诞、狂欢的个性,但其中有一些作品描写怪异或阴暗,有的并不一定适合给小孩子看。
  李敬泽:中学生完全消化得了莫言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选编的一本中学生课外读物中,就曾选入了莫言、余华等当代作家的作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现在的中学生都读些什么,不要去低估其理解能力,“现在的中学生见识很广,涉猎也很多,我相信现在的中学生完全消化得了莫言,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胃口那么弱,消化一下莫言就受不了了。”
  不要笼统地去争论莫言的作品适不适合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莫言的作品种类很多,“入选有争议的地方可能涉及莫言的部分作品,现在大家有争论的是《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作品,但实际上莫言还有很多作品,他的很多短篇小说非常出色,这些短篇小说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是没有问题的。”
  各方声音
  时祥选(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奖是光环,作品才是根本。”认为,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在一段时间内,他的作品会热销,但对于文学类图书的整体拉动作用估计不会太大。文学不是米面蔬菜,普通人,包括年轻人,不会从此人人捧读文学书。”
  李文英(北京一中学教师):适度增加一两篇莫言先生的作品,但不需要过度渲染诺贝尔文学奖。衡量一名作家的成就,最终要靠作品,“曹雪芹没有得过奖,吴承恩也没有得过什么奖,但是同样作品可以代代相传。”
  陈颖(江苏盐城某一中学学生):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哪些适合我们学习的作品,来纳入到语文课本中。”
  莫言得奖,“诺”“言”成真。
  希望,在喧闹、热烈的关注背后,还是回到莫言的作品本身。因为诸多的发散最终还是回归原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公司跨境上市行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现了若干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跨境上市这一资本市场行为的成果。有些学者试图以约束假说作为这类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另一些学
引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育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新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游戏的重要作用,把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因此,幼儿园必须实施课程游戏化,发挥游戏对幼儿教育教学的价值,还幼儿快乐
期刊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思路的层面,传统教学思路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在认
期刊
在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健康心理至关重要.而当前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游戏具有独特的
期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年的成长心路历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当下自己,过去自己,未来自己的影子。在这个年代,没有谁能代替谁思考,没有谁能代替谁看见,也没有谁敢说自己是谁的榜样。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编辑推荐  奋斗小青年十年逆袭人生。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如果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让你会心一笑。150万字北漂纪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十年成长见证者何炅温暖共
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展示。照片在网络上热传,引发社会热议。  新华网称:“代代相传的国粹京剧保留着古老文明古国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基尼女郎让你一睹京剧元素的时尚风情”,“性感模特完美的亮相展示着带有京剧元素比基尼,惊艳了整个舞台。”  有网友对此举表示赞成,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传播国粹同样可通过新奇的途径。@大大大不了说:“难道唱
目的 :对比EC-T和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对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Ⅱ、
期刊
【事件回顾】  新闻晨报:【“桥坚强”钱塘江大桥服役75年 超期25年 专家: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茅以升先生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铁桥。昨天它迎来75岁生日。已超龄服役25年的它依然伫立钱江潮头,巍然不倒。而近年来屡发的桥梁垮塌事故正以灰色注脚的方式凸显这座老桥的伟大之处。  【各方声音】  反讽派  @十年归:赵州桥的历史更久远,呵呵,为什么赵州桥寿命这么长?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