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是保障体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学校体育存在着意识薄弱、体育制度缺失、体育人才匮乏、体育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现状;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今,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和主流。
  1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不仅极大地活跃了学校体育的学术思想,而且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非常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而,許多教师由于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1.1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取得的成果
  1.1.1学校体育指导想由多元主张走向凝聚性共识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百年来从军国民体育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增强体质”、“保家卫国”“技能技术教育”的体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有“体质教育”、“快乐体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和乐教育”等多种思想观点提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学术争鸣局面。至20世纪末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由过去多元思想的学术论争,走向现在更为集中和科学的两种主流思想,表明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更为成熟,更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认同。这两种主流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分别具有政府主导、学界认同、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特点。在指导学校体育的实践上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态度与能力。
  1.1.2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新观念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深人,在理论创新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形成了开放的、发展的学校体育观。而今中国的学校体育的研究不再是自我封闭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部的学校体育,而是全球性的打破空间界限,以全球视野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在对外交流和学习中,我国学校体育界成功地借鉴了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有益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在理论层面上学校体育是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从实践上看,学校体育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而应该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强联系。
  1.1.3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师原有的一些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特点与要求,了解国际教育改革的走向。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与学力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体育的功能与作用,把握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规律与方法;完善与充实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新课程推进的要求。
  1.2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国外先进理念与经验的消化与理解不透,生搬硬套,未解决本土化问题。
  第二,对传统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吸收不够,甚至有否定历史经验的主张。再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特点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够,在宏观上引起误导、理论上造成混乱。最后,新体育课程的名称不统一,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操作性都存在科学依据不足的问题。在选题方面,重复性研究较多,原创性、新颖性课题较少。不少论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偏少,而文献性、调查性、思辨性研究的较多;研究方法创新的很少,部分运用不规范不准确。如问卷调查的科学性、样本的合理性问题,对问题的科学设计与结果分析的深度不够。在规范程度上,部分论文的研究规范较差,如结构不合理,无背景,无参考文献,有的还表现在研究过程不完整、表述不够清晰。
  2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城市学校为龙头,以广大农村和薄弱地区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趋势:①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终身体育是目标的最大归宿;②对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③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娱乐化、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④学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⑤学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⑥学校体育科研将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并带动指导实践的进步,突破口将以体育教学领域为焦点,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为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学校体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学校体育还很不完善,还存在着许多有待与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我国学校体育工作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实施素质的工作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广大体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金红梅.简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其他文献
一、前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爱国者。他的教育理念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开辟了新的道路,明确了我国思想教育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国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的愿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人类学习的源头,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在学习后有新的理解;生活是人类的归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集思想、教育、美学等于一体,符合幼儿教育需求和幼儿身心特点,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推动作用入手,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文化、幼儿游戏、幼儿手工、幼儿音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开发幼儿教育资源。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资源;传统文化;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幼儿智力开发、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向来倍受关
摘 要:大学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的重要的生力军。大学生成长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后发展的状况的,所以一定要增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以及相关综合性素质的重视度。而要想真正的培养并且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一定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应用;分析概述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以及生源扩招都发生
摘 要:我国的教育进程尤其是义务教育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民主化的教育诉求得以体现的实践展现,在目前,以听障学生为代表的特殊儿童教育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特殊教育的领域,研究听障儿童教育的全方位问题,是顺应我国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时代呼声的必然举措。本文就聋哑学生的小学数学教育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聋哑;对策  小学聋哑学生的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相对被
摘 要:一个班级的行动力如何和执行力强弱取决于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学风。在民主建制的班级如何有效的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以及班干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何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民主管理班级的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大专生;班级凝聚力;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世界教育、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