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者储粮,谋大者育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以“共同开创亚洲发展的新未来” 为题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它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内地在老挝投资的商人,他不无感慨地说:“不要以为有钱就一定能搞定一切!我们想买一块地,最后村里的首领说周围都是他们的佛地,买不得。”
  如果说在中国进行基础建设基本不必考虑宗教问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就不同了。陆路上,西安以西就逐渐进入穆斯林占主流的内亚地带。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中亚五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直到土耳其,穆斯林人口均占各国九成以上。从云南进入老挝,缅甸到柬埔寨、泰国是小乘佛教主导的国家。海路上,过了金兰湾,就进入了穆斯林主导的“马来世界”,印尼有两亿多穆斯林,接近总人口的九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穆斯林占六成以上,并在国家和地方均享有政治优势。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穆斯林人口超过一亿,分别是世界上第二、三、四大穆斯林国家。印度的印度教徒近八成,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有七成之多。宗教在实施“一带一路”的区域不仅仅是信仰问题,而是完全处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
  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其实是一个“宗教的路带”。
  “一带一路”的宏观战略一旦形成,在微观运行上回避不了和沿线的宗教,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穆斯林社会打交道。企业要在别人的地盘上铺路桥、建港口、修管道、运物资,就必然要与各自为政的各类地方势力频繁协商,必然要雇用当地劳力,必然要接触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都需要充分了解宗教社会。但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似乎就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的问题,很少涉及社会宗教问题。针对一路一带的穆斯林国家,即使伊斯兰问题专家,也常常将宗教问题还原成外交谈判和一般性国家间的礼节,但宗教涉及道德、团结、尊严、生命等价值,是各种社会行动的动力所在,所以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更不能假设当地社会天生追求GDP。何况,“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也不止政治和经济两个目标,还提出了“民心相通”的理念,并提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这都需要我们将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纳入战略实施规划的考量之中。
  “一带一路”将会带动大规模的企业和人员“走出去”,而我们现在“走出去”的机构虽然也在改变过去那种完全隔离外派人員的管理方式,但是企业和单位依然照搬外交人员标准,要求员工受外事纪律约束,集中住宿、收缴护照、外出请假、结伴出行,不许与当地人密切来往,更不能与当地人恋爱、结婚,等等。这种半军事化管理自然降低了风险,但却使驻外生活无聊沉闷,勾心斗角频发。管理层追求别出乱子,普通人盼着早点回国,整个生活处于“悬置”状态,如何谈得上有所作为?有的企业惯性地把“公关领导”的做法搬到国外,以为搞定政府就等于搞定社会,无视了我们“走出去”的大多数国家既不是西方的法制社会,也不是我们这样的政府社会,而是以宗教为主导的碎片化的社会。有些人员在认识上缺乏宗教敏感性,缺乏对宗教的尊重特别是缺乏对穆斯林社会的各种习俗,以及由此演化成的政治和经济契约形态的了解,在心里往往把落后和恐怖主义与穆斯林社会相联系。遇到征地,拆迁和补偿等纠纷,遇到草根社会抗议,就归咎于美国指使、刁民找茬、政府失灵;遇到地方精英来沟通,首先想到自我辩护,甚至抱怨为什么捧着钱帮你们发展,你们还不领情?   不善于同宗教社会打交道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大挑战。
  我們的成长过程很少涉及宗教知识教育。我们很多人对宗教一是不了解,二是有歧视。很多人认为宗教与经济发展此消彼长,认为科学已经完胜宗教,认为各种宗教正在全世界走向消亡。很多人认为穆斯林只是一群服装怪异、饮食奇特、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很多人不明白何为封斋、礼拜,更不了解沙里亚教法、革新运动、伊斯兰金融等今日伊斯兰世界的基本景观。我们不要求每个走出国门的人都成为宗教专家,但是需要有宗教的知识,对宗教的尊重。
  以伊斯兰教为例,伊斯兰教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呈现强力复兴之势。即使在宗教政策较为开明的东南亚,伊斯兰教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占主导地位,沙里亚教法体系在马来西亚、汶莱、印尼的适用范围日益广泛。内亚这边,穆斯林人口占99%的阿富汗,日常生活节奏完全按伊斯兰教要求展开。巴基斯坦不仅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而且遵行严厉的《宗教亵渎法》。就连宣称宗教中立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伊斯兰教仍然主导着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伊斯兰教正在经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新兴运动层出不穷,在普通人当中传播得非常快。
  “行远者储粮,谋大者育才”。
  “一带一路”只是中国扮演更多国际角色的开始,仅仅靠国际政治、商业、法律、工程技术人才,无法胜任这些角色。必须培养一大批深谙宗教特别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状况,为当地社会所接受的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人才,为外派机构和基建项目的开展做评估、建议、培训、沟通、公关。仅凭看当地报纸和打听小道消息,根本无法了解具体的穆斯林社会,解决之道在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要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内外顶尖大学攻读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研究的学位,在攻读阶段就要到穆斯林社会中长期生活。同时,也应在国际上引进世界公认的区域问题专家充实高校师资,为中国培养真正熟悉沿途国家社会文化的区域人才。同时更要为沿途国家培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人才。由于长期着眼西方,中国对亚洲各国的知识储备,远不及欧美,也无法跟日本、韩国、新加坡相提并论,甚至跟印度都有差距。仅靠外交官和企业家孤军深入,在复杂的伊斯兰世界批量完成大型项目并赢得赞赏,任务过于艰巨。刻不容缓,像我们这些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老师们,深感在“一带一路”发展中,不断充实自己,教书育人,培养实用人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远景中,求真务实,创新作为!
其他文献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沉淀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情怀的具体体现。大中专院校肩负着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针对衡水市大中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教育者通过实践研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中专院校的校园文化之中。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上的启示将有助于形成一套富有本地特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学理念 道德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智慧的导学与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强调课堂上,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或利用问题,或抓住课堂生成,或者就孩子们的疑问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从中解疑、体悟、学知。而“评”应该说与“导”如影随行,相辅相成,它以情商的调动为主旨,辅助智育的发展。  “导评”的完美结合,让孩子们共同享受赏识所带来的快乐,激起乐学的思维,营造了孩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设置,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语文作业的有效布置策略进行了探究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语文作业成了小学生排斥语文学习重要原因。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将完成作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现状与改进研究——以浙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SCG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06-02  浙江是一个历史文化大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地域特色鲜明。其中,浙江省景宁县,人称“千年畲乡”,有着灿烂辉煌的畲族传统文化
期刊
在每年的中考复习中,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古今中外的知识,内容繁杂,试题综合性越来越大,所以复习起来难度很大。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复习计划  我们在复习中采取三轮复习法,即单元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和综合模拟阶段。一轮重基础,二轮重综合,三轮重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一)单元复习阶段  时间安排: 下学期开学至4月中旬前(6周时间)  内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本文以《商务礼仪》课程“见面礼仪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块为内容,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见面礼仪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期刊
【摘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亦是如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有利用图片吸引学生;有运用历史典故等等。除此,解构标题导入也是很好的方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解构标题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  【关键词】人教版历史 新课标 标题导入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中开展简约教学,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学简约化处理的意义,提出了突出以问题引领作为简约化的处理手段,总结了简约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引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 问题引领 简约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思想政治课简约教学研究”(批准号:D/2013/02/677)研究成果。 
期刊
【摘要】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自身专业能力不强、综合职业素质不高是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眼于改革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内涵建设,结合聋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提出了融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考核评价科学,能很好提高残疾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聋人高职 融合式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校本教研的背景下,如何以品德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计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合作、和谐乐学的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校本 农村 实践性作业 乐处融和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3-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