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对策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与社会体制的完善,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以说,流动人口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逃避的事实,这也是对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巨大考验。本文从目前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对其解决途径做出研究,以便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西北地区8次MS≥7强震前的MS≥5地震活动特征和3次MS≥7强震前的ML4地震演化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7级强震前存在较大范围的MS≥5地震平静或MS5地震空区。该地区强震前存
摘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考虑不同的截止震级和序列持续时间的影响,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后9d内的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截止震级MC=ML2.0时,可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p值和α值等序列参数,其中p=0.89~1.10,显示了较慢的衰减特征,α值在震后5.0d出现大幅下降,表明激发次级余震的能力出现显著变化。  关键词:地震序列;ETAS模型;截止震级;云
在1841年末在爱默生完成散文《论友谊》后,这些圈内的朋友都和爱默生走的很近,并影响爱默生的对友谊和社会关系的看法。因为福勒也视瓦尔德、巴克和斯特吉斯为好友,所以爱默
摘要:从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历史地震活动类比、余震精定位、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鲁甸地震序列的序列类型及后续强余震预测问题。分析认为,鲁甸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鲁甸地震序列M≥4.0地震时间间隔遵从线性关系、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共轭分布、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震源机制一致性程度较低、历史地震序列类比表明鲁甸地震序列与1974年大关7.1级地震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刻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观测到一种振幅很小的微弱振动,其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我们把这种人体难以察觉的微小振动称为地脉动(许建聪,2003)。
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自身状况,针对学生情况制定出紧急处理,并在事后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避免矛盾,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传统文化经由千年累积,凸显着优良传统。高校范畴以内的艺术教学,应能渗透这一元素,寻找出文化架构内的归宿。这样做,能为平日以内的艺术创作,添加深层级的精神内涵、文化这
把无盘系统应用于涉密教学中,为涉密教学的资料提供一个安全的多媒体教室环境,以技术手段来防止涉密资料的泄密。
对近两年河源发生的几次地震的地电阻率测值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和平地电台的深孔地电阻率测值不同于大多数观测台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表现为正常时期长趋势下降,地震前转平或上升
通过对弥渡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及观测环境相关项目进行逐项核实、分析,结合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除、查找,找到引起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原因是观测场地附近路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