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畸形胸廓数字模型构建和缺损肋骨模板制作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构建先天性胸廓畸形数字模型和制作缺损肋骨模板的方法,探讨数字模型在胸廓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

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2例胸廓畸形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行全胸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传至CT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全胸廓数字模型,再将模型数据传入3D打印机,打印后就可得到实体模型,通过镜像法处理,3D打印出手术用的正常肋骨模板。

结果

22例患者均建立了胸廓数字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了实体模型,并制作了11例的正常肋骨模板,其中Poland综合征5例,漏斗胸5例,肋骨缺损1例。

结论

通过Mimics 17.0软件处理CT扫描数据,可以构建胸廓畸形的数字模型,通过3D打印可以获得实体模型,对未来个性化、精准化胸部轮廓整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FK、SK、HS、NS 4组,每组6例样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婴幼儿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中心治疗的996例L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1:427例,内镜下LM部分切除+(贯通)烧灼+负压吸引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治疗组2:239例,单纯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治疗组3:330例,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
目的探讨FDA1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FDA1趾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修复13例手指甲床缺损。男9例,女4例,年龄17~ 38岁,平均32岁。手术均取FDA1趾甲床,切取范围以实际缺损测量值为准,深度一般以甲床供区不露骨为准,最好切取断层甲床的1/2以下。结果术后3例全部坏死,二期以皮瓣修复;2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移植甲床成
目的探索内路法眶隔脂肪游离移植矫正下睑袋伴有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0岁、下睑皮肤无明显松弛、Snap试验≤1 s、经Hirmand法分型为Ⅰ、Ⅱ型的32例下睑袋伴泪槽畸形患者,行经结膜内路法下睑袋成形术,松解泪槽韧带,去除眶隔疝出的脂肪,并将其修剪成颗粒状,游离移植于下睑凹陷处眶骨骨膜上,以矫正泪槽畸形。术后采用患者自评、医生判断和第三方评价的形式,通过泪槽畸形等级量表(TTRS)及
期刊
目的探讨滑液间充质干细胞(SF-MSCs)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结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三维软骨的能力。方法获取人的SF-MSCs,分别用有血清培养液和无血清培养液(MSCM-sf)体外培养,比较2种培养基培养的SF-MSCs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变化;取第3代MSCM-sf培养的SF-MS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三向(成软骨、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实验以及结合聚羟基乙酸/聚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