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软件业差距在哪里?

来源 :经济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软件业产值在1998—1999年度达到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200倍。1999-2000年度,印度软件业产值达56.5亿美元。印度已一跃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又一软件大国,以至比尔·盖茨也大声提醒人们:“最大的软件开发地既不会在美国,也不会在欧洲,印度很可能是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印度信息产业专家乐观地估计,到2008年,全软件总销售额可达850亿美元,其出口额将达500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991年时中印两国的软件业还难分伯仲,但到了1999年,印度印度软件业出口额达39.25亿美元,而中国仅为5000万美元。中国信息产业在2000年增长25%,今后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而印度软件业正以每年约50%的速度增长。其出口额已占全国总出合额的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而中国整个信息产业只占国民经济的2.5%。
  
  中国软件业究竟比印度差在哪里?
  
  印度想做21世纪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
  印度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75个国家,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支撑。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最大市场,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也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买主。
  在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市,有一座占地159公顷的现代化智能大楼,这是高新科技园的一期工程的主楼。它吸引了当今全球顶级信息产业巨头的目光: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就设在这里,IBM、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大公司也都十分看好海得拉巴这座软件王国。现在,这座大楼里集中了全世界40家IT公司,正在集中开发目前世界三大热门软件:网络通信、服务器和加密软件。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海得拉巴,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更是一颗IT明星。这座从80年代开始建设的高科技城市,现在经营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有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经营,1998年外商投资总额高达11.4亿美元。如今,班加罗尔被称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甚至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使印度在2008年成为一个信息技术超级大国,是印度政府的雄心。印度领导人一再说:“我们不会错过数字革命。”他们希望使信息技术成为 “国民经济的动力”,使印有“印度生产”标记的软件充斥全世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国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因此,印度将重点加强软件出口。
  印度出口软件的2/3以上来自软件技术园。软件技术园受信息技术部领导,是印度政府信息技术的支柱。始于1991年的软件技术园计划很简单:建立一些大型工业区,这种工业区必须能够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工作环境,以吸引本国的或外国的专业企业。这些离该国最穷的贫民窟往往只有几米之遥的现代避风港,拥有能使用卫星和其它尖端基础设施进行高信息量传输的电信网。
  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软件技术园得以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进出口免税:在2010年3月以前免征企业税,而不管坐落在这里的企业是何时创办的;软件技术园在行政管理方面可以得到许多的快捷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可以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的分公司,这在印度是十分罕见的。唯一的限制是,公司在创办5年后出口额须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印度政府鼓励各邦之间展开竞争,各邦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希望在自己邦内引进外商投资。虽然班加罗尔现在仍是在吸引外资方面无可争议的领头羊,但其它各邦的首府也想在今后力拔头筹,实现赶超班加罗尔的期望。
  印度每年涌现出约8万名信息技术人员,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如此迅速地培养如此高质量、高数量的软件人才。这些人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微软、IBM、英特尔、思科、惠普、摩托罗拉、菲利浦、以及西门子等大企业看好这里的人才资源,相继在印度投资办厂,设立研发基地。而印度政府远不满足这些,还希望再吸引其它公司。
  为了鼓励企业按国际标准制造产品,严格质量标准,印度政府建立了权威的质量认证机构,并设立了软件实验基地。由于创业伊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印度软件公司在某些领域具备了承接大的国际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等认证的高技术企业国际标准,在获得最高水平“5级”的世界59家企业中,印度软件企业占了29家。美国《命运》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3家请印度企业开发软件。
  外资企业进入印度的过程中带来了他们的技术,但他们的产品却只能出口,因为印度国内还不存在此类的消费市场。事实上,由于印度软件的卓越性能,国际市场对印度软件的需求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另一方面正如印度信息技术部一个官员坦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只负责代加工,但是我们正同外国的跨国公司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印度的软件出口业务以高速逐年攀升。
  
  培养、留住人才使印度成为软件业强国
  
  印度软件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质高量大的人力资源。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人才储备库,这些科技人员不仅技术过关,通晓英文,且成本相对低廉。一般来说,印度软件人员的月工资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1/5。
  印度采取的是国家、企业、私人并举,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方式,具体地说有三个途径:一是依靠高等院校。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依靠联合国及英、美、苏、西德等国的援助,印度建立了5所世界一流的理工学院,其毕业生质量堪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媲美。如今,印度有40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电子部为其中250余所提供一定的教学经费,每年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二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人才。目前这类机构大约有700多家,每年取得证书的软件人才有数万人。三是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印度的信息公司特别重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等。印度政府还在全国250所机构开设电脑课程,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
  
  由于软件业在印度已成为明星产业,高级软件编程人员和计算机工程师每月工次约为400-800美元,这对人均国民收入只有330美元的印度人来说,软件业无疑成为诱惑力极强的职业。因此,举国上下学习计算机的热情空前高涨。印度已把计算机教育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电视台还开设了针对儿童的基础讲座,针对成人的软件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IBM、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也与印度联合办学,这不仅为印度提供了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印度的公司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目前,印度每年培养约7万软件技术人员,印度软件专家的人数以每年超过50%的比率递增。美国硅谷和华盛顿地区的信息技术人员中,有40%是印度人或印侨。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由衷地感叹:“印度有着无穷无尽的技术人才储备。”
  世界在争夺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1999年,印度共有4.3万名电脑专业人员流失到了国外,2000年则上升到了5万。然而,据印度著名的电脑公司——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老板穆尔蒂说,这种外流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正是这些人到国外去开辟了一种对印度有利的环境。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联合会主席梅赫塔则认为,在美国前4个最大的信息公司的员工中,印度籍的人就占到了10%,这种情况使印度的形象得到了改善。
  印度政府则对人才外流表现得非常豁达和明智,认为当印度各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从美国等国家归来时不仅带回了资金,带回了印度教育经得住考验的证明,尤其是带回了创新者的精神。现在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1999年他们的收入多达600亿美元,他们大多把赚来的钱投资印度,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
  尽管如此,印度公司还是想方设法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印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他们在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占地22公顷的大学校园,这个高度现代化的校园为印度本国的4500名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名种各样的体育设施:在此就职的各类高技术员工可以随意地在那里活动。他们还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了优先认股权。这在印度几乎是一场革命。现在,其它一些大公司也在仿效该公司的做法。
  现在,印度的所有大型信息技术公司都有自己的现代化科研中心,工程师们可以在那里试验他们的最新技术和发明。很多印度人在国内也可以找到类似于国外那样的研究设施。很多公司都制订了所有职工都可以参加讨论的发展计划,还制订了根据职工在公司效力年限的不同、贡献的大小而给予的各种奖励计划。在维罗普通用电气公司里,这种奖励可能是包括各种购物便利条件在内的一次休闲旅游。
  为抵消国外公司的诱惑力,印度的一些大公司还在国外开设研究中心以便更多地接近顾客,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干部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
  印度一家高科技公司老板说:“因为人这种动物是很难调配的,所以我们必须提供能够满足其各种愿望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印度的各大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吸引和留住自己的员工,他们把能够提供的各种优惠的细节都发布在因特网上。
  据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联合会说,现在,在国外的信息领域人才归国的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已经回国创建自己的企业并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中印软件业的差距来自“非技术因素”
  
  探寻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你会发现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术因素”。
  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现在,印度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据说,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全国每年都有25万人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目前,我国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只有15万人,比印度要少20万人左右。在许多地方,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计算机课程难以得到真正普及。印度的做法告诉我们,信息科技“从娃娃抓起”实在必要,计算机课与数理化平起平坐应当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现有的信息科技人员的再培训也应当更加重视。
  我们的目光还应当密切关注那些散布在大洋彼岸的众多信息科技精英。要拿出一套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和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但他们的回报则可能会是几十、上百倍。
  英语的普及度是印度发展信息产业上的特有优势,这使印度人在开发研制软件上如鱼得水,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开发的速度。不能不承认,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不够,这与绝大多数人不懂英语有直接关系。连使用都不顺畅,又何谈开发?因此,对英语这门国际语言,要有措施加大它的普及力度,特别是青少年要成为必备素质。
  曾有人测算,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发展。中国历来是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国度,按理说这方面的优势很强。但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投资成本不高的优势开始减弱。比如,有些外商却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国的通信费用过高,如果在中国投资办企业,通信成本首先就占去了一大块,算下来,还不如在本国经营上算。
  
  新世界中国软件业的突破口
  
  虽然《商业周刊》杂志称“中国有出色的硬件公司,但在软件领域却无所作为”,虽然近两年来中国软件业仍未走出低谷,但中国软件企业还是一天一天成熟起来。
  中国的软件企业不但在产品研发、公司管理以及市场开拓上进一步下功夫,还把目光投向以往无法想象的资本市场,2001年2月中旬,金蝶软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就开始了中国软件企业的上市以及国际化道路。包括用友集团、金山软件、中文之星数码科技、瑞星公司、实达铭泰等都在积极运作上市。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后,其中涉及软件业的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等相关政策与规定,优惠程度前所未有。显然,政策出台后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加快,运营环境将更好,上市公司多方受益。同时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都有较大的优惠。一些企业将“宝”押在了上市上。上市这一步要迈出去,以后就肯定会不一样了。金山总经理雷军说:“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加高速的发展阶段。”
  据中国软件协会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软件市场容量将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2005年将达140亿美元左右,届时,国内将出现10个大型软件企业,50个著名品牌,出口将超过10亿美元。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资本的运作以及管理的革新恐怕是当务之急。
  速达软件的邹其雄称他走的实际上是一条“国际——国内——国际”的道路,公司的第二代管理软件速达2000+把眼光瞄向2600万家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要主动迎接WTO挑战的中小企业。现在这个软件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大王直觉(Intuit)公司的quikenbooks家族的一员。而直觉公司以制作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著称,并占据了美国同类产品85%以上的市场份额。“要加入这一家庭并不容易”,邹其雄说,“你的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模式、团队能力以及公司动作方式都要受到严格的考察,而且要被认同。”
  其实,也正由于邹其雄操作公司的观念与众不同,才赢得这个由国际再国内,然后再国际化的道路优势。现在是“单靠价格低并不能赢得用户”的时代,“如果说一个好的软件有什么特点,那就是易学易用,除了这一点,没有别的。”
  另一条从国际伙伴那里学来的经验,就是团队化的产品开发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软件人才中盛行“个人英雄”式,“单打”式的开发方式。“中国人会认为,用一个两个精英写出一个软件,是件光荣的事情,但在国际企业家眼中,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邹其雄说,“因为软件企业也需要流水线,需要大工厂化的动作。”而这一点其实已经被印度软件的成功证实了。
  显而易见,对于希望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众多软件企业,融资是他们的最大目的。因为没有钱,什么人才、什么研发、什么竞争都谈不上,资金在这些从业者的眼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也是国内的众多软件创业者多年来一直饱受困扰和阻绊的症结所在。
  但对于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尽管人们心里清楚,融资,或者说风险投资退出也是第一要务,但是在这些为上市而早已与国际接轨的公司高层看来,跟上国际的潮流可能意义更为深远。
  海外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企业逐步熟悉国际游戏规则,体察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在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稳健、高度透明、高成长、业绩优良的国际化大型软件公司。
  但究竟是上市之后,还是上市过程本身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好处,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软件企业发展的障碍除了资金问题,还可能有:产权体制问题、内-部管理问题、战略定位和实施错位问题、人才管理问题、盗版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软件企业有不同的表现,而解决这些障碍主要靠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如果只是为圈钱而上市,还是切莫着急。因为如果企业自身的管理没有任何改变,即便是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也只是解决了短期的“缺钱用”的问题,时间一长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会暴露出来。特别是融资后企业快速成长,管理跟不上的弊端将更加致命。
  软件上市只是中国软件业赶超印度乃至世界软件业的第一步——自我超越,以股份制形式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水平,增强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软件业在实现赶超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的扶持、政策的推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出一个又一个领先世界潮流的软件。
其他文献
在世界绿色食品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北纬45度线上形成了一道几乎包揽全世界优质牛群、驰名品牌的优质奶牛带。30多年里,完达山乳业就在这条绵延数万公里,穿
一、电煤放开的制度缺陷(一)电煤放开给的是什么信号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走过来的,采取的是逐步放开的形式,先放开农产品,然后是竞争性产品。对于关系国家
本文运用在体细胞内记录法,观察了与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相连的四组神经对IMG神经元电位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切断或阻滞任一组神经均使IMG细胞电活动受抑。其中结肠神经(CV)和腹下神经(HN)分别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进一步明确化,企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逐步建立.我国电力企业已经步入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战略取向的新阶段.
世纪之交,当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和挖掘创新这一发展灵魂的时候,北京凯奇公司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杰出贡献。它的杰出,首先在于它以不同凡响的创新思维,开辟了我国早出
2001年6月6--7日,中国上海2001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主席声明提到:建立“电子—APEC”工作小组,提出在本地区内建立数字社会的电子-APEC战略设想。部长们呼吁工作小组与企业界密切合作,确定发展电子商务的具体倡议。2001年10月15-16日APEC第13届部长圾会议《部长联合声明》,再次提到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前景,部长们对《无纸贸易:使APEC受益》这一报告表示欢迎,并鼓励成员消
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上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适应.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各种不适应的主客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育引导的对策和方法.
本文首先用α-^32P标记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cDNA为探针,研究了背部烫伤对大鼠脑肝hsp70mRNA的诱导。结果表明,烫伤大鼠脑肝hsp70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烫伤后5min内开始出现,24h后恢复正常。由于烫伤后脑肝温度的增加不超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我国外贸代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规范显得日益突出,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现状之后,借鉴西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