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的增效作用

来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ppp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抗抑郁剂合用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单用抗抑郁剂治疗8周.将疗效不佳的45例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原抗抑郁剂治疗,另一组在原抗抑郁剂治疗基础上合用丁螺环酮.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合用组的HAMD评分均比各单用组明显下降.两组的TESS评分相仿.结论:丁螺环酮合用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协同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STS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它是以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为中心而形成的教育。新高中化学课程摒弃了传统“双基”教育的不足,渗透了STS教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状况及与其相关问题. 方法:分析1998至2002年共187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资料,并进行不同年代、不同诊断、不同级别的组间比较. 结
目的:观察多媒体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反馈组)与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该症(对照组)各30例.采用汉密尔
以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50例,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1年11月至2003年5月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共50例,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
目的: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NEO-PI-R个性问卷对7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9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在NEO-PI-R的人格维度的E、C差异显
对我院心理门诊592例咨询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为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我院心理门诊接诊的592例咨询者,其中男312例,女280例;年龄6~75岁,平均(21.6±12.7)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点. 方法:对1986~1992年(甲组,239例)和1996~2002年(乙组,23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早期精神症状
中小学是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部分国家顺应新世纪中小学性教育实践需求,积极推进中小学性教育
儿童文学素养对于语文教师具有重要意义,今天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正是源于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缺失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不高、应试教育的
目的:评价乐忧坦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乐忧坦或氟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