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利工程是国家利水、供电的重要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水利施工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最为明显,同时也最为严重,因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的质量,那么势必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解决水利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强化水利工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针对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前言: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因此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有很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其中以混凝土配比、构件的应力要求、施工行为的影响最为直接,如果在这三方面做不好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而一旦出现裂缝问题则会对工程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排除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从而为工程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
  (一)失水型裂缝
  失水型裂缝通常会出现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15天左右,养护工作不到位以及混凝土结构内外部环境差异明显是导致这种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结构在失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干缩,而混凝土本身也存在一定聚合力,当干缩产生的力大于混凝土本身聚合的力就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1]。通常因失水产生的裂缝都为非常小的裂纹,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还可以发挥正常功能,但是这些小裂纹会随着水分的渗透而逐渐降低结构应力,工程寿命因此会逐渐降低,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危险。
  (二)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和失水也有很大关系,但其又和失水型裂缝不同,其高发期是混凝土结构将要完全凝固前的一段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结构所处大风或者是高温环境就会导致表现的水分快速流失,这样结构整体在内外部水分不平衡的状态下就会出现压力差,由此也就会导致收缩裂缝的出现。收缩裂缝因为由内向外的压力造成,因此裂缝的中间区域较宽,这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三)沉降裂缝
  通常在施工期间已经将沉降问题考虑在内了,但是如果对相关细节没有处理好的话还是会导致结构出现较大的沉降,因此就造成不同的应力差而出现裂缝。另外在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经常会碰见软土路基,如果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不合理或者是没有处理就开始施工很容易导致工程整体出现不均衡的沉降,进而就会导致不同沉降区域的连接处出现裂缝。沉降裂缝通常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而其沉降裂缝通常都从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一直延伸到地基,如果地基在沉降过后没有产生太多的变化,裂缝就会得到控制,如果变化较大则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结构都发生变化,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温差裂缝
  导致温差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热化反应,因为在热化反应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会从内向外释放很多热量,此时混凝土表面的热量会快速散发,但是内部的热量无法向外部一样快速散发,也就会导致凝土结构内外出现比较大的温度差,在温度差的影响下混净土结构就会出现裂缝。由温度差产导致的裂缝通常在混凝土施工的初期就会出现,通常这种裂缝不会对整体结构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也必须进行控制,否则会和是失水行裂缝一样逐渐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水利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一)混凝土配比不合理
  混凝土配比对质量的影响较大,并且也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通常混凝土结构在温度以及水分变化下的收缩都和各种材料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混凝土配料和添加剂不匹配,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比较大的收缩量,收缩量增大的话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也会增加。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集料颗粒过大,就会导致集料间存有大量的水分,这样当水分流失混凝土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收缩。另外如果选用的水泥种类不适合或者水泥和集料的配比不合理,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不足以对抗收缩,进而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构件受力和实际要求不符
  水利工程的结构比较复杂,而其不同结构有着不同的受力要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将这种受力特点考虑在内,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整体的受力出现混乱,这样当结构受力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某一承受能力不足的构件出现裂缝。造成水利工程构件受力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没有针对不同构建的受力特性来进行施工,因此导致有的构件在受力范围之内,而有的构件却受力不足。其二,构件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将不同的受力考虑在内了,但是安装的时候因为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而出现裂缝,致使受力能力受到了影响
  (三)错误的施工行为
  虽然人们都非常重视控制施工质量,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总会有很多错误的施工行为。比如随意绑扎钢筋导间距不匀称,这样浇筑过后就会出现不均匀受力能力,因此在当混凝土因为失水或者温度变化而出现应力变化时就会在某些不均匀的受力位置出现裂缝。再比如绑扎钢筋完毕浇筑前都会在构件外围用模板进行固定,如果模板不牢固或者拆除过早则会导致混凝土构件膨胀而出现裂缝。
  三、水利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措施
  (一)合理配置混凝土
  首先施工企业在选取混凝土配比材料时一定要以水利工程的要求为标准,并且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用量,这样配置出来的混凝土在施工中才会发挥最大的功效。其次为了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可靠性,应选择引气剂、减水剂等添加剂,同时合理规划水泥的用量和控制集料的颗粒。最后应选择高标号的水泥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同时为了尽量提升混凝土构件的应力能力,要将水泥的粘聚性考虑在内,这样对裂缝也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二)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强化
  强化混凝土构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严格按照规定施工,模板一定要绑定紧实并做好加固,如果混凝土构件还没有达到水利工程的要求则禁止拆掉固定模板[2]。其次,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严格禁止为了赶进度而堆叠过多的材料,这样可防止混凝土结构荷载过大而出现裂缝。再次,在混凝土构件运输和吊装的过程要做好保护,防止因冲击而出现裂缝。最后,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之后严格管理,防止被踩踏而影响应力能力。
  (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首先因为施工现场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覆盖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要保证人员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施工。其次合理规划拆除混凝土构件固定模板的时间,在拆除之前应对其强度进行测试,如果判定强度符合水利工程的要求则可拆除,要保证一次成功,避免二次固定。再次,要严格控制绑扎钢筋间的距离,要保证每个绑扎钢筋间的距离都是平均的。最后要加强对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施工企业应明确所有会出现的裂缝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有效降低裂缝的出现概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利施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但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却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这样才能真正为水利工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阿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湖南水利水电,2016,23(2):82-83.
  [2]路辉.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预防措施[J].农技服务,2016,16(1):193-193.
其他文献
东北亚是一块隐育着纷争与发展的可能、富含多样性的区域.发展的可能性在于通过区域内资金力、技术力、劳动力及天然资源的相互补充,发挥多国间合作机制的功能而形成与EU(欧
摘 要: 智能车床是一款具有经济性、环保性、高效性,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的数控车床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结合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防护,结合人们发展了的新的审美意识的防护,运用产品造型的形式美、色彩美、材质美的防护,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理论的防护,结合现在设计观念与技巧等多种高技术的外观防护成为机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外防护;结构设计  1.外形尺寸  在确定外形
开头就抄书: 刘文典,字叔雅,是民国之初的知名学者,抗战时执教于昆明西南联大。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各校复员,他却不肯随清华大学回京,而留在云南大学任教,理由是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2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内漏发生情况及转归,分析Ⅱ型内漏病例的肠系膜下动脉、Riolan弓以及腰动脉的
摘要:姜文无疑是我国最具个性的电影导演之一,演而优则导的经历更彰显了他在电影界的多才多艺。他总是能够坚持着强烈的个人视角,冲破故有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其电影创作中秉持独特的人生体验、审美态度以及作者意志。以独特的历史视角结合间接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营造一种荒诞戏谑化间离之味。这种作者色彩浓郁的后现代主義电影元素的植入给观众以新的审视历史的态度,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姜文镜头中的英雄气概,从而形成其与众不同
1rn大学刚毕业的我,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工作辛苦,经济拮据,相貌平平,没有爱情.心存侥幸的,惟有才气.为了把每月的开支降到最低,我挤公车,吃3元的盒饭,不逛街,平常看书睡觉.
摘 要: 在重型卧式车床中,床身是个非常重要的大件结构,它不仅是加工零件的安装基础,承受工件的全部工作载荷,同时也是重型卧式车床的基本支承件,支承各主要部件并使它们在工作时保持准确的相对位置,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床的整体精度,因此,床身这个大件结构的制造工艺在机床设计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  关键词: 重型机床床身;机床床身加工工艺  1 重型机床超长床身的结构特点及精度要求  1.1重型机床超长
伴随着社会进步而来的需求多样性以及技术创新速度的提高,结合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产业间的竞争与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进入超竞争状态,使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具动态特征和不确定性.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联教授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是一部从宏观架构和学术视野探讨民族主义问题的力作.
摘 要: 随着电力改革的稳步推进,电力企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日益严峻的考验,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接受全方位的检验。本文立足于电价改革的大背景,从线损管理角度出发,以理论线损率和综合线损率两者为抓手,分析线损优化管理方案,为公司厘清线损成本构成,明确线损管理优化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线损;优化管理;电改  1. 背景  近年来,对输配电电价成本进行厘清是当前电改的重点。此项工作首次明确电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