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對辅导员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人本德育的概述出发,在论述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策略。对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本德育 辅导员工作 学生
道德教育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片面的强调了社会发展,忽视了人的发展,这种方式是违背了道德基本精神的,现代德育应人本化。本文从人本德育的层面出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 人本德育的概述
1.1 人本德育的概念与最高目标 人本德育就是德育应以人为本,即“德育应以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念和人性关怀,最终目的或者主要价值是促进人的德性发展,培养具有现代道德智慧的人。人本德育作为新的德育理念,其针对的是传统德育中存在的“人学空场”的情况,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吸取主体性德育、生命德育以及生活德育等理论内容所具有的合理内核,从人的本质与人性的视角来关注学校德育所采用的方式,以此来实现学生在德性方面的完满发展。人本德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性的完满发展。其包含生命教育、做人教育以及德性教育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分别是存在层次、行为层次以及精神层次,这三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递进。
1.2 人本德育的特点 人本德育将学生作为本位,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但在德育实施的具体方式和手段上,应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因而,“在德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德育“双主体性”结合的规律与原则”,有效的发挥学生所具有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强调的是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不断的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倡德育行为中教师与学生应优化互动。人本德育把德育社会化作为依托,实现的是德育在共性和个性上的统一,也就是说,人本德育中德育的社会化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关系是统一的。人本德育以实践作为基础,实现的是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统一。除此以外,人本德育的特点还包括其实现的是道德认知与情感关怀的统一等等。
2 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从传统德育理念来看,传统的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单纯的重视德育的讲授,而忽视了在实践中对学生道德与思想批判能力所进行的培养。虽然,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德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仍旧停留在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较少。而辅导员的从其工作任务与内容来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行为管理、班级建设、实践活动以及为学生服务等内容。正因为如此,将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是人本德育理念应用的必然结果。这是由人本德育所具有的价值诉求决定的,即人本德育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超越和创新。
作为高校教育者——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品格力量,倡导师德育人,以教育者的模范个性去影响、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引导受教育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追求,增强受教育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可以创设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平台,该德育理念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的灌输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基础,实现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辅导员工作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协调好针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和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一切成员能够得到普遍的发展,利于社会关系的丰富。
3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策略
3.1 树立人本德育的工作理念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应将人本德育作为其日常工作的工作理念,将该理念贯穿到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在人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宽德育教学内容。在工作中,关注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要求的统一,从整体性的层面出发,坚持情感与认知的统一。从而实现人本德育的教育目标。
3.2 不断更新德育内容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其教育内容,只要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从实践的层面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从目前的德育内容来看,应包括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以及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等等。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这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的不断更新对学生的德育内容。
3.3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应从德育与日常管理的层面出发,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等。在德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不脱离社会发展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素质。
3.4 优化德育教育方法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还应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法,通过教育方法的优化,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在具体的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不断的加强德育过程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工作中有效的发挥大学生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实践所具有的教育性,通过辅导员的工作真正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总之,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过程,需要辅导员不断的在理论实践上进行优化,从而促进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139-142.
[3]邱海锋.论德育生活化语境下辅导员工作的转变[J].鸡西大学学报,2008(10):5-7.
[4]国金平.浅谈人本德育的价值[J].科教导刊,2011,(02):138-139.
[5]史仕羽.转变辅导员工作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0,(05):1221-1223.
关键词:人本德育 辅导员工作 学生
道德教育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片面的强调了社会发展,忽视了人的发展,这种方式是违背了道德基本精神的,现代德育应人本化。本文从人本德育的层面出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 人本德育的概述
1.1 人本德育的概念与最高目标 人本德育就是德育应以人为本,即“德育应以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念和人性关怀,最终目的或者主要价值是促进人的德性发展,培养具有现代道德智慧的人。人本德育作为新的德育理念,其针对的是传统德育中存在的“人学空场”的情况,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吸取主体性德育、生命德育以及生活德育等理论内容所具有的合理内核,从人的本质与人性的视角来关注学校德育所采用的方式,以此来实现学生在德性方面的完满发展。人本德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性的完满发展。其包含生命教育、做人教育以及德性教育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分别是存在层次、行为层次以及精神层次,这三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递进。
1.2 人本德育的特点 人本德育将学生作为本位,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但在德育实施的具体方式和手段上,应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因而,“在德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德育“双主体性”结合的规律与原则”,有效的发挥学生所具有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强调的是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不断的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倡德育行为中教师与学生应优化互动。人本德育把德育社会化作为依托,实现的是德育在共性和个性上的统一,也就是说,人本德育中德育的社会化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关系是统一的。人本德育以实践作为基础,实现的是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统一。除此以外,人本德育的特点还包括其实现的是道德认知与情感关怀的统一等等。
2 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从传统德育理念来看,传统的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单纯的重视德育的讲授,而忽视了在实践中对学生道德与思想批判能力所进行的培养。虽然,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德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仍旧停留在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较少。而辅导员的从其工作任务与内容来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行为管理、班级建设、实践活动以及为学生服务等内容。正因为如此,将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是人本德育理念应用的必然结果。这是由人本德育所具有的价值诉求决定的,即人本德育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超越和创新。
作为高校教育者——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品格力量,倡导师德育人,以教育者的模范个性去影响、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引导受教育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追求,增强受教育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本德育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可以创设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平台,该德育理念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的灌输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基础,实现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辅导员工作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协调好针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和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一切成员能够得到普遍的发展,利于社会关系的丰富。
3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策略
3.1 树立人本德育的工作理念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应将人本德育作为其日常工作的工作理念,将该理念贯穿到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在人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宽德育教学内容。在工作中,关注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要求的统一,从整体性的层面出发,坚持情感与认知的统一。从而实现人本德育的教育目标。
3.2 不断更新德育内容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其教育内容,只要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从实践的层面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从目前的德育内容来看,应包括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以及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等等。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这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的不断更新对学生的德育内容。
3.3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应从德育与日常管理的层面出发,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等。在德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不脱离社会发展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素质。
3.4 优化德育教育方法 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还应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法,通过教育方法的优化,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在具体的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不断的加强德育过程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工作中有效的发挥大学生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实践所具有的教育性,通过辅导员的工作真正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总之,人本德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过程,需要辅导员不断的在理论实践上进行优化,从而促进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139-142.
[3]邱海锋.论德育生活化语境下辅导员工作的转变[J].鸡西大学学报,2008(10):5-7.
[4]国金平.浅谈人本德育的价值[J].科教导刊,2011,(02):138-139.
[5]史仕羽.转变辅导员工作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0,(05):12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