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时期的县域治理难点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被称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引起了党内外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政权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这种背景下,人民日报社决定创办《国家治理》周刊,是一个战略举措,深得党心民心,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我理解国家治理有四个关键词要把握住。
  第一个关键词是制度,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我们的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各项方针政策战略举措也好,都要纳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都是这个根本制度基本实践的应有之义,当然,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不例外。这一条必须认识清楚,坚定不移。
  第二个关键词是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治理不同于管理,不同于统治,也不同于服务。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大得多,管理、统治、服务、法制、道德、核心价值观等都应包含在内。其次是体系,体系就不是单项的、孤立的。体系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原、理、果。原,即有来源有根据,必须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来源于需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我们国家政权建设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到建设小康的形势下提出的,是实践发展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时代的需求。理,即还要讲理论,它是有一个主题和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观点组成的系统,所以叫体系。治理体系的主题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观点可以说是纵横交错、相互关联。至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条战线的治理;包括民主、监督、法制、规范、文明、协商、科学、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各个要素的建立和运用;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各个层级的治理等。果,即这些法规制度、道德规范要到实践中、到群众中去实行、检验,不断丰富发展,有的要养成习惯。具备这些要素,方能称其为治理体系,所以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求人人都要参与。
  第三个关键词是治理能力。什么叫能力?能力就是能正确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改造世界,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正能量。就是遇事能够拿得出对策和办法,能够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己,完得成各项任务。就治理能力来讲,至少包括三大能力:第一是执行力,第二是凝聚力,第三是创新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治理体系是从制度层面讲的,治理能力是从人的因素讲的,缺一不可。但必须说明一点,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因素并没有过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都是靠人来实现的。
  现在有一种倾向,片面强调制度作用。自己能力素质不够就埋怨制度不好,矛盾和困难解决不了就往制度上推,甚至把消极腐败归罪于制度。哪一个制度允许贪污腐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军事家、艺术家、英雄模范人物哪一个是制度锻造出来的?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再说,我们现在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是正确的。我们的宪法、党章都是正确的,要不然我们怎么建立制度自信。有些具体政策法规可能存在问题,那就照小平同志讲的,错了的改过来,不够的补充上,过时的放弃它,没有的建立起来。我向来认为关键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是人的知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应该包括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能力,包括正确处理和有效发挥国家、社会、市场各自优势的能力。人和制度都重要,人更重要。人用好了就会少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一套做一套的歪风邪气。过去说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十八大以来一个八项规定就制止住吃喝之风,根本原因就是中央带头,身先士卒是最好的能力。还有一个更危险的观点,一提制度改革就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要改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好像这两条不解决就是改革不彻底。这已经不是模糊认识了,而是别有用心,是敌对势力的阴谋。这一点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我们的改革、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道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探索奋斗得出的正确选择、唯一结论。
  第四个关键词是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都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个时代概念,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能力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现在是什么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适应这四化的要求,才算是现代化。能够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运用现代化手段,包括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互联网等,才能称得上现代化。现代化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每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标准。因此我们的治理体系也好,治理能力也好,必须根据形势发展、时代变迁、现代化的进步,不断地完善、补充和提高。
  责编/刘建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重庆为基础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与上海市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上海相比,重庆在包容性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 产业结构 指标体系 投入—产出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不断优化产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现已成为城市中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各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公共交通发展的模式。文章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运行和评价等方面分析南京公共交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实现其优先发展政策目标,建成“公交都市”,服务市民需要和城市建设。  【关键词】公共产品 城市公共交通 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F571 【文献标识码】A  公共产品与城市公共交通  公共产品一般具
期刊
【摘要】新疆是农牧业大区,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宜农、宜牧,拥有相对优势,但农民的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差距呈现拉大的趋势。发挥农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是关系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阐明和分析农民增收难的诸多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是文章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农业优势 农民增收 成因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新疆农业优势
期刊
时间:2014年6月26日  地点:人民日报社  论坛内容  第一部分:《国家治理》周刊创刊启动仪式暨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课题调查成果发布。主要内容有: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致辞;人民论坛总编辑贾立政介绍《国家治理》周刊创刊背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宣读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大型调查成果报告;地方、基层干部代表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创刊启动仪式开始;与会领导为10位“首届中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段,对区域发展发表过很多论述。这些论述,逐步完善,形成一个体系。总的来看,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的思想,核心强调了六个字:公平、协调、共享。这些思想,也是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延续与深化。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
期刊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历史责任。文章选取天津中心城区的17个典型社区,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归纳问题并从观念与认知、地位与主体、评价与建设、机制与渠道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天津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现状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非常重大。创办《国家治理》周刊是人民日报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具体的体现,也是人民论坛的一件大事、喜事!我在这里祝贺人民日报社和人民论坛的同志们!——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基于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大势的全面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为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涉及范围极
期刊
第一场  主讲嘉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演讲题目:《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标准设定》  对话嘉宾:  ●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韩庆祥  演讲题目:《如何破解“分蛋糕”阶段性难题》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燕继荣  演讲题目:《现代国家治理与基础制度建设》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孙 晶  演讲题目:《全球化拒绝文明孤岛》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 杜飞
期刊
分论坛一 社会治理创新:风险点与突破点  演讲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嵘  演讲题目:《当前基层治理几个突出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研究员 胡仙芝  演讲题目:《公众参与制度化: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谢志强  演讲题目:《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  ●黑龙江大庆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安局长 曹力伟  演讲题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