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作为管理学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应用的可行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能力的定义与相关内涵,然后分析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管理学学科中的核心能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优化该理论的应用水平,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整体效果。
  关键词:企业核心能力;管理学;学科发展
  作为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核心能力作为近些年来学者们研究讨论的焦点,“企业核心能力”在相关论文中的引证次数相当频繁,仅仅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普拉哈拉德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就被SCI、SSCI和HCI当中的500多篇文献引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再把核心能力理论拿出来与改革开放的成果现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其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一、核心能力理论概述
  1.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竞争力不同于其他的一般能力,其是对于企业之间对比“对抗能力”的综合描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竞争力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企业综合发展性与创造性的主要指标。特别实在资源稀缺以及市场需求有限的复杂环境当中,企业的竞争力也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在其限定的业务领域中获得充足的市场份额并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价值上的,也可能是数量或者规模上的。一般意义的竞争优势大多只会体现在短期的竞争力,比如某一个领域在某个时间段的优势,但是如果想要在长期的时间内实现某一个领域的发展与优势,就必须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属性与特征。也就是说,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源于其自身的本质,不是一种日历时间的概念,而是证明对手没有复制自己竞争优势的能力,这才是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尽管在广义上我们会将企业的能力作为一种资源,但是核心理论中对于能力与资源的认知是由区别的。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其是配置、保护与使用整合资源的主体,而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在发展中出现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就是企业主导资源的本质能力,是竞争优势产生的基础条件。[1]另外,隐藏在企业资源的背后的往往是其资源的开发、保护能力,这是竞争优势的扩充条件。在企业的所有能力当中,能够有效辐射向外且普遍作用于其他能力、影响其他能力的效果与作用的部分就可以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核心能力理论的范畴内,他认为核心能力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稀缺性。其二,可延展性。其三,价值性。其四,难以模仿性。由此可见,企业竞争的优势来源就是其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四个特性才是企业优势持续保持的源泉,而核心产品则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物质载体。
  3.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而核心能力的提升关键靠组织学习。能力理论中对也核心能力的来源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必须来自于经验规范与价值观念的传递,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集体学习行为。在企业内部经历独特的资源、技术与知识的整理和积累,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具备独特且持久的竞争力,更是能够帮助其在核心能力的背后获取知识与经验,这些知识与经验围绕在核心能力的周围被不断的更新,相应的使得企业的个体能力向组织化转变,进而实现真正的核心能力。
  4.企业建立、生存与发展的原始动力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建立生存以及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家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决策方案,更要进一步执行决策并保持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首先,企业的创新决策必须依托于对市场机会的把控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实现竞争优势的培育,实现持续的竞争力。其次,企业家在创新决策时会对已有的竞争优势来源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根据决策的好坏与预见性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不是。所以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家更要拿捏好创新的度,既要坚持组织学习也要勇于开拓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这也在客观上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始动力,更是打破竞争现状的利器。
  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对于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价值分析
  核心能力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但体现在该理论回答了企业竞争力的本质与来源,同时也从企业的内生角度上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以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价值,笔者简要了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能力理论为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管理学是指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与一般规律和方法并解决管理问题和指导管理实践的一门学科,其重点是通过组织计划、控制指挥与协调实现智能充分发挥的一种行为。[3]根据管理的定义我们就不难看出,管理活動必须依托于组织存在,脱离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而在常规的管理学当中,学者们更多的讨论的是管理活动本身的效率,但是对于目标的差异甚至本质差异的关注与分析则相对较少。核心能力理论则是通过建立企业的理论与企业本质目标的认识来实现对其竞争力的提升,在本质上是对于企业自身的研究,这与传统的管理学的研究目的与手段显然不同,所以为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核心能力理论为企业开展管理学研究提供了逻辑路线
  从知识的框架结构上来看,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以及开放性,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还有许多不同的管理知识板块。其中外部经营与内部管理两个板块在长期时间内都处于独立割据状态,其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关系。但是通过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其为企业的外部竞争与内部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相应的就为两大板块之间搭设了一座桥梁,这种逻辑路线的拟合对于管理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在客观上推动了管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核心能力理论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仅是一个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当前该理论已经渗透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各个领域当中,影响并整合着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其通过将核心能力落脚于企业的不同管理职能领域以及经营业务当中,实现了构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与体系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培育以及积累应用和保护评价的过程,这对于企业经验管理知识的重新整合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学学科中核心能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企业核心理论最早于上个世纪末提出,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理论数量众多,既然企业核心理论能够使用本延续至今,最起码说明了其价值与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不同社会形态与经济类型中企业的管理活动存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元件构架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方面还存在者些许的争议。当前依然在实行核心能力理论的企业众多,包括耐克公司的销售与设计环节、松下公司的加工与分销以及NEC公司的数字技术和索尼的微型化技术等等,[4]这些技术发展之初都使用了核心能力理论的相关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时期,如果想要继续研究并利用核心能力理论,就必须重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现就其中四个不同的发展建设角度简要阐述如下:
  1.建立完善、严密的理论体系
  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要想充分适用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能力理论,就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严密的理论体系,通过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成果基础上实现命题、概念与定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框架,通过在核心能力科学界定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核心能力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与反思,以此来探索出核心能力理论在除去战略管理以外的其他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空间。
  2.建立科学的框架结构与组织类型
  单纯结合当前核心能力理论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的“五种力量分析模式”,这是最早由波特提出并使用的战略分析框架体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强的操作性,通过应用这种战略分析框架体系,才能够实现科学有效的核心能力分析。另外,通过产业特性与企业的核心能力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核心能力产生的主要影响,以此来推动企业规模、产品特点以及技术和市场结构调整,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以及企业战略制定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创设条件。最后,要试着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行为进行解读,就必須认识到现代企业的战略选择的目的与手段,比如跨国经营、兼并战略经营、多角化经营以及差异化竞争等等,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角度对其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评定,这样不但有利于快速筛选出符合战略要求的使用条件,同时对于更好的指导企业开展战略选择,实现对战略选择的实施的精准指导、评价与判断。
  3.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识别体系与考核评价指标
  企业的核心能力识别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指标体系内容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想充分应用核心能力理论,就必须要认识、评价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这离不开一套全面完整的指标体系,没有指标就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的核心能力之间的差异,就无法正确指导基于核心能力的经营战略,更无法实现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顺利应用。
  其二,指标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效果。这套指标的建立主要被用于测量运用核心能力理论以及选择企业战略行为的结果上。当前财务管理中有关可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无形资产测量和知识管理衡量等方面的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与发展的趋势。
  4.将核心能力作为现代管理的思想
  结合当前大多数企业甚至管理学研究者都仅仅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指导思想,但是对其在企业经济学领域乃至整个现代管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通过将核心能力作为现代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将核心能力概念应用于战略管理以外的领域当中,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核心能力的积累效应,对于其有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以及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高度、提升综合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管理学学科中的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来源,认识到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关系,同时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与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管理在形式与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本文也通过介绍管理学学科中核心能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形式,分别从完善的理论体系建设、科学的框架结构与组织类型以及企业核心能力识别体系和考核评价指标建设与核心能力思想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也希望能够为核心能力理论成功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唐文军.私营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佟如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
  [4]黄群慧.第5章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价值[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11.
  作者简介:
  杨永焕(1983-),男,汉族,河南焦作人,职务:生产部长,工作单位: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参与网络言语交际的主体、主体间的关系以及交际方式都和传统的言语交际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文化层面来分析:网络言语交际表现出了异于传统言语交际的特点,分别是不爱“套近乎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通过贯彻人本化理念、热心化理念、平等化理念和合群化理念,可以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
2012年10月20—21日,北京开放大学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国际远程教育论坛暨开放大学校长圆桌会议”。论坛邀请国际远程教育知名专家和业界精英就教育信息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下,要求了军校网络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军校因为学习和工作实际的需要拥有多套的网络,主要包含校内各专网和对外交流的网络,主要是连接互联网校园网,用于查找学习科研的资料,而连接涉密网络的园区网,主要是用于军队内部资料查询、传输和其他军队单位的交流,所以就网络安全性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网络危机的识别,方法和控制网络的危机就成为关键的部分。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
摘要:“造境”和“写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的重要概念,历来被当做是“理想”和“写实”的重要区别,二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结合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达到“创境”的高度,这便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造境;写境;理想;写实;创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笔者尝试从王国维提出的“造境”和“写境”的角度来探讨 “境界”说,以期能够更加全
《徽州印象》黑白木刻版画取材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该版画主要体现的是徽州文化中的建筑部分,徽州建筑在总体布局
摘要: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国家现阶段发展档案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指的是通过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构建档案网络应用平台,借助有效和科学的手段合理管理和应用档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档案信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突出中职语文的实用性;注重导读加强互动,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注重传道,强调育人,突出语文教学
公务员培训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公务员培训体制对我们实现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落实新要求、适应新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其重点又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兴趣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引导,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