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取仰卧位,在致痛操作全过程不给予任何干预;实验组采取屈曲体位+非营养性吸吮(NNS).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与采血结束后30s内停止啼哭的例数比较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采血结束后30 s内的停止啼哭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法 应用FMEA模式前瞻性分析评估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失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 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病人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
目的 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国人膀胱癌乙酰肝素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28例新鲜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58例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乙酰肝素酶mRNA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13例(46.4%),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22例(37.9%),其表达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目前手术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逐渐增多.糖代谢紊乱可加重手术风险,影响预后;而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创伤,又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这可能与手术引起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因此,应充分重视手术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的情况,做好术前患者基本情况的评估,强化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防治感染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对手术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可能机制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已被临床广泛采用,成为麻醉和临床医疗不可缺少的监护手段之一.由于监测部位在外周,体表脉搏氧饱和度易受到组织低温、低灌注的影响.而体内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则是通过一种反射式脉搏氧饱和度探头借助人体的生理腔道如食道、气管、阴道等放入体内,直接获取中心部位的脉搏氧饱和度信号;从而避免了上述因素对脉搏氧饱和度信号的影响,成为了当今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研究的一个热
目的 回顾性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5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复合式
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日益受到重视.其基本机制为对肺组织过度牵拉的机械因素和机械力学诱导的肺脏局部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不适当的机械通气除可造成气压损伤、容积损伤和肺不张损伤等机械性损伤外,其最后的共同途径可能是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和加重炎症介质介导的肺局部炎症反应,即机械伤转化为生物伤.现就其发生机制、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糖尿病胃病(DGP)不仅包含胃排空的延迟,还包括上消化道的症状,如腹胀、恶心等.目前它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目的 主要在于加速胃排空,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血糖控制.最近有证据显示,多种药物及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有效,包括胃电针刺激、针灸等.现就DG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60例,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