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R&D投入与标杆水平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摘 要?演 R&D资源的投入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但关键是R&D资源投入多少合适和各企业R&D投入的标杆水平如何确定。文章作者将标杆管理运用于R&D的资源配置领域,通过建模、评价、及测度分析,确立了最适合企业发展的R&D投资的标杆水平,从而为企业在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时,如何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标杆。文章以上市公司制造类企业为例,首先构建了评价R&D投资标杆水平的模型,进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之进行了测度分析,找出了各行业R&D资源投入的标杆水平,最后再进一步利用特征偏离法测算出各企业R&D资源投入现状距离标杆水平的差距。
  ?眼关键词?演R&D;标杆管理;资源配置;绩效
  ?眼中图分类号?演F270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6-0012-08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创新和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话题。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大R&D资源的投入,是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但企业的资源是稀缺的,国内企业资金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融资约束已成为共识。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转型升级,既要坚持不断创新,同时又受内部资金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科学地、合理地配置稀缺的R&D资源,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那么,如何达到R&D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一最优水平如何寻找,已成为各级政府及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杆管理已广泛运用于流程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Van de Ven et al.,1985[1];Vorhies and Morgan,2003[2]),据调查,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其中包括AT&T,Kodak,Ford,IBM等知名企业。国内很多企业也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引入标杆管理,如海尔以日本松下和丰田公司为师,在经营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流程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那么企业在制定R&D资源的投资决策时,能否通过运用标杆管理,来寻找自己的最佳投资水平呢?
  本文试图将标杆管理运用于企业内部R&D的资源配置领域,基于资源配置理论构建R&D投资标杆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寻找这一标杆,从而为各行业的企业确定其学习的对象,也使得管理层在政策制定时有最佳实践可复制;另外本文还利用标杆管理来帮助企业认识到自身距离标杆水平的差距,有助于企业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一差距,这一诊断性的功能为企业管理层及时调整企业的R&D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源配置理论以及标杆管理理论,同时也对金融危机中的企业管理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 R&D资源的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而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就是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来获取最大的资源增值。那么,企业的R&D资源应与组织哪些因素相匹配才能达到资源配置水平的最佳点呢?
  熊彼特(Schumpeter,1942,1950[3]) 首先对创新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展开了研究。他具有启迪性的重要研究激发了后继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兴趣。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有关影响R&D资源配置因素的研究(Schmookler,1966[4];March,1981[5])。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资是一个系统的配置工程,系统功能达到最优水平是系统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战略管理学者认为,企业制定战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及其变化而进行的内部调整,以达到内外配置的过程(Ansoff,1965[6])。因此企业R&D资源的投入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其实是企业在内外部条件下均衡考虑的结果,故本文将影响R&D投资系统配置水平的因素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两类。
  (1) R&D投资与内部资源的配置
  R&D投资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且周期长的投资活动,它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能力才足以支撑(Cyert and March,1963[7];周黎安、罗凯,2005[8])。熊彼特认为,大企业在创新中占有优势地位,源于其在关键商业技术领域积累起来的知识储备,以及在研发活动中具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优势,因此R&D活动与大企业的资源优势相结合能产生更高水平的绩效。以Cyert 和 March为首的企业行为理论也认为,组织资源的增加使得企业有更多的空间来开展试验和组织变革;同时当组织有更多的冗余资源时,它有更多的机会研发新产品,且企业管理层所受的绩效监督相对较小,也更愿意及更有耐心开展R&D活动中,因此组织内部资源对企业R&D资源的配置尤其重要。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理论,March(1981),周黎安、罗凯(2005),孙爱英、苏中锋(2008)[9]等研究了组织内部资源与R&D之间配置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均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作用。因此,企业的内部资源是决定企业R&D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R&D与外部环境的配置
  在一个技术飞速进步和消费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依靠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生存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具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因此在超竞争的环境中,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来开展R&D活动,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基于此思想,Teece(1997)等动态能力观的学者认为,企业要在超竞争环境中取胜,就必须有效地协调、重新配置企业内外能力来应变这些环境,企业资源应具有动态本质性、战略应具柔性,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的动态能力从而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企业R&D资源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实现与环境的动态适应并形成企业的“专用性资产”(Teece,1987[10]),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国内外众多学者做了相关的实证研究(Gjerde et al.,2002[11];Sea-Jin et al.,2004[12])。Justin et al.(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动态环境下,突破式创新模式效率更高;而在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下,渐进式创新模式更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从而验证了不同创新模式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配置关系 [13] 。   基于以上R&D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之间配置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R&D资源的配置决策其实是企业在已有资源情况下,对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及资源的重新分配。
  2. R&D活动价值链的提出
  波特(1985)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14]。企业的R&D活动也可视为一条为企业增值的价值链,它包括R&D投资、R&D过程、R&D产出、R&D成果以及反馈机制等基本活动(Brown and Svenson,1988[15]),也包括了一系列辅助活动,如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资源对R&D活动的支持,以及从外部环境中不断获取信息等相关活动。因此,在波特价值链的基础上,并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R&D活动价值链,如图1所示。
  因此,R&D活动价值链的基本活动是一项继续进行的可持续性生产活动,它是创造价值的核心;而辅助活动既包括企业内部资源对R&D活动的支撑,也包括企业从外部市场获取技术变更信息等活动,它们是基本活动运行的保证。企业R&D活动价值链并非是这三种活动的简单集合,而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形成的系统结构。因此,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也不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R&D活动价值链的竞争。下面结合R&D活动价值链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提出评价R&D投资最佳水平的概念模型。
  3. 标杆水平理论模型的构建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源分配存在着一种最佳状态,即“帕累托最优”。根据资源配置理论,在企业内部任何一系列的组织特征前提下,也存在着一种理想状态下R&D投资方式,它与组织内外部特征相配置,从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绩效,达到内部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水平”(Van de Ven and Drazin,1985[16])。
  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而是由整条链上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所决定的。价值链的主要活动直接创造价值,能使资源增殖;辅助活动是指为价值创造提供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的服务活动。企业通过实现价值链上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把基本活动相关却又彼此分离的职能以及辅助活动中各关联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促进价值链各环节之间资源的流动顺畅有序,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价值链,并取得“1+1>2”的效果。因此,R&D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水平”由价值链活动中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所决定。本文在R&D活动价值链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如下的R&D投资最佳水平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R&D活动价值链上的基本活动即R&D投资,它包括人力投入与经费投入两方面(陈羽等,2007[17])。辅助活动则既包括内部流动资金、盈余资金等对R&D活动的支持(Jefferson et al.,2004[18]),又还包括企业从外部获取市场竞争等信息。三者之间的相互配置关系,即R&D活动价值链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决定了企业的绩效水平,体现在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以及股东绩效等综合指标方面(Vorhies and Morgan,2005[19])。因此,结合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并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与R&D资源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
  资源能力观也认为在一定量的资源的条件下, 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组织,以追求组织效率的最大化,这个过程的特殊性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异质性,这一配置功能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等特性,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Barney,1991[20];Teece,1997[21])。因此,资源配置最好的企业,产生的绩效水平最高,也就达到了企业的标杆水平。由以上分析,也可推出:
  命题2: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与R&D资源三因素的资源配置水平最高者,是企业R&D资源的标杆企业,该企业的R&D投入水平为标杆水平
  三、实证检验
  1. 样本的选取
  为了获取实践中的样本数据,本文拟选取2002~2009年间在我国沪深两市的全部上市公司中制造类企业(根据证监会的分类标准)中披露了企业R&D数据的为研究样本。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信息不一,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本研究造成的“噪音”影响,本文剔除ST、PT公司以及S类公司样本。另外,由于部分公司年度报表未详细披露企业R&D投资,且本文仅限制造类企业,总共样本数为983家。
  2. 变量的选择
  根据前面提出的R&D活动价值链以及图1、图2中的概念框架,并参考国内外其他学者进行实证研究的作法,本文各变量的选取如表1所示。
  3. 实证检验
  标杆管理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过程,包括两个阶段:①寻找出同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并辨别出哪些因素是影响企业产生更高绩效的驱动力;②确认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为了评估标杆企业,第一步是寻找产生更高绩效的驱动能力(Camp,1989),即需要构建评估标杆水平的评价因子,辨别出影响标杆水平的因素。鉴于前面的理论分析,本文将内部资源、R&D投资与外部环境作为评价标杆企业的影响因子,只有当三者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时,才能表明它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进而符合作为评估标杆企业衡量标准因子的要求(Vorhies and Morgan,2005)。运用AMOS 7.0对三因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检验结果来看,内部资源、R&D投资以及外部环境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为正,表明它们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从而验证了资源能力观(Teece,1987)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Bain,1951[23])中关于市场环境决定了绩效的结论,即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国外实证标杆管理学者们的实证检验经验来看,这一结果也说明内部资源、R&D投资以及外部环境三因子满足标杆管理研究的前提假设,可以将它们作为评估标杆能力的指标。   结构方程中,当有一个二阶因子影响各一阶能力因子的表现时,通常用二阶因子来替代一阶因子(侯杰泰等,2004[24])。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R&D投资与内部资源以及外部环境三者的共同作用即资源配置关系决定了它是否是同行业中R&D投资的标杆企业,因此本文利用二阶因子“资源配置”来替代三个因子对绩效的共同影响,进一步考察将三个因子捆绑在一起的二阶因子是否更适合用于评估企业R&D投资的标杆水平。利用AMOS7.0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的结果来看,三个因子与二阶因子“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非常显著,且模型拟合得很好(RMSEA为0.042,小于0.08),表明R&D投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三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可以用共同的二阶因子“资源配置”来替代。
  因此接下来,把三个因子捆绑在一起,将二阶因子模型纳入全模型,进一步考察它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若相比一阶结构方程模型(图4),包含二阶因子的模型拟合程度更高,则表明将三个因子捆绑在一起的二阶模型更适合用于评估企业R&D投资的标杆水平。利用AMOS 7.0对全模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上图二阶结构方程全模型的检验结果中,内部资源、R&D投资以及外部环境三因子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均显著为正,而二阶因子“资源配置”又对企业绩效有很强的正效应。且与含一阶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3)相比,含二阶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程度更高。另外,此时三个因子(内部资源、R&D投资与外部环境)对绩效的直接影响远没有间接影响那么显著(只有R&D投资对绩效的直接影响仍然存在,其余二个因子对绩效的直接影响都变得不再显著)。因此实证结果表明,将内部资源、R&D投资以及外部环境三个因子捆绑在一起,通过评估三个因子的二阶因子“资源配置”对绩效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评价企业R&D投资水平的标杆是合理的(Vorhies and Morgan,2005),从而验证了本文命题1的正确性,即R&D投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三因子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租用, 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资源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4. 寻找标杆企业
  资源能力观认为,企业的绩效差异是由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内部独特性决定的,同行业中绩效水平最高的企业同时也是行业内资源、能力最能适应外部环境发展的,它是同行业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实证标杆管理的学者Camp(1995)[25],Spendolini(1992)[26]等的研究认为,有更高绩效的企业是同行业企业的学习标杆,因为它的资源配置得更好,从而能产生更高水平的绩效。从而为本文的命题2提供了实证依据。据此,本文选取了各行业中绩效水平最高的企业作为同行业中的标杆企业,选择标准如下:①同行业中,公司下一年度报告的ROA、销售收入增长率、TobinQ等三个指标同时达到最大的;②若不能同时满足三者同时达到最大的,则选三个指标中的两个绩效指标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根据这一标准,选出各行业的标杆企业。
  5. 辨别企业距离标杆水平的差距
  Vorhies and Morgan(2003)利用特征偏离法验证了标杆管理的效果。鉴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同样采用特征偏离法来寻找R&D投资的标杆水平。特征偏离法是在确定了评估标杆水平的评价因子后,通过寻找各个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各评价因子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将其作为各企业距离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差距替代量(Venkatraman 1990;Vorhies and Morgan 2003),计算公式如下:
  在特征偏离法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分析了各行业之间距离标杆水平差距的总体状况,结果如图6所示:
  从上图6来看,平均差距最大的属电子行业,平均差距最小的是造纸、印刷制造业,这主要由于我国各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技术变革等外部环境不同,且各行业的原始技术积累、企业规模等条件各异(吴延兵,2007),影响了管理层对企业R&D投资风险的认知,最终使得各行业R&D资源投入的资源配置平均差异显著。
  由于我国地区之间R&D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通过对各地区企业之间距离标杆企业之间差距的统计分析,可比较出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分布状况,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从上图7来看,企业距离标杆企业的平均差距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差距最小的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等,而距离标杆水平差距最大的省市是黑龙江省。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距离标杆水平的差距最小,主要因为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R&D活动的外部环境相对有利,创新成本相对较低且组织学习能力更强,区域“软环境”更利于企业创新(魏后凯,2004[27])。因此,由于区域“软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企业的管理层对R&D投资风险的认知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各企业的投资强度,最终形成区域间“东部趋同,中西部落差大”的格局(李习保,2007[28])。
  四、研究结论
  全球化竞争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何跻身国际竞争前列,创新已成为共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管理层在制定R&D的投入决策时也应考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充分考虑R&D资源投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之间的配置关系,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R&D资源,以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那么如何进行标杆管理呢?标杆管理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寻找出同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并辨别出哪些因素是影响企业产生更高绩效的驱动力;②确认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③计划企业如何通过能力的改进,来缩小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改善绩效通过确定学习对象。本文将标杆管理运用于R&D的资源配置领域,通过实证检验确定了最适合企业发展的R&D投资标杆水平。首先构建了R&D投入标杆水平评价模型找出各行业的标杆企业,并利用特征偏离法找出企业自身距离标杆水平企业的差距,再采取措施对企业进行改善,从而使企业永远保持着“追”、“学”、“超”的过程,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满足动态变化经济环境的需求,实现R&D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制造类企业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特征偏离法分析了标杆管理在R&D资源投入决策中的运用,研究发现:   (1)R&D资源投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同时考虑R&D投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三因子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只有在综合考察企业内外部特征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2)从各企业距离标杆企业的平均差距来看,各年度企业距离标杆水平的平均差距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我国企业R&D投资方式逐渐合理;行业之间由于市场竞争程度、技术变革等外部环境不同,以及各行业的原始技术积累、企业规模等条件各异,导致各行业之间企业距离标杆企业的平均差距差异较大;另外,地区之间企业距离标杆企业的平均差距差异非常显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距离标杆水平的差距最小,这表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R&D活动的外部环境相对有利,创新成本相对较低且组织学习能力更强,从而导致企业“趋同行为”更加明显。
  本文的这些研究结论既为资源配置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又进一步丰富了规范标杆理论。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来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当R&D投资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相互匹配时,才能形成企业的“专用性资产”,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将资源配置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R&D资源的投资决策,不仅丰富了资源配置理论的研究视角,而且为管理层在做企业的投资决策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决策方法。从标杆理论的视角来看,虽然标杆理论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基于市场学习的工具,但相关的实证研究以及如何指导管理层开展标杆管理的研究非常少。本文的研究支持了规范标杆理论,且通过有效利用SEM以及特征偏离法等的工具,使管理层不仅能寻找到企业学习的标杆,而且能深入分析企业当前的资源配置能力状况,找出自身距离标杆企业的差距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如何运用标杆管理提供了实务操作的典范。
  ①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竞争与技术发展,竞争强度的指标选择参考吴延兵(2007)[22]的做法。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竞争的变动情况,本文用标准离差率衡量风险的大小。技术含量本文用企业所处行业历史三年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代替,平均值越大,则技术含量越高。
  ② 由于R&D投资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选取R&D投资后一年企业的绩效指标进行考察。
  ③ 由于样本中的企业多数(约80%)分布在图表中列出的17个省市中,而其余省市分布的企业样本数太小,不足以代表该省市企业的总体状况,故本文只列出了图中17个省市的平均差距状况。
  [1] Van de Ven, Andrew H., Andre L. Delbecq, Richard Koenig,Robert Drazin. The Concept of Fit in Contingency Theory,i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Larry L. Cummings and Barry M. Staw, eds. Greenwich, CT: JAI Press, 1985.
  [2] Vorhies,Douglas W.Neil A. Morgan. A Configuration Theory Asse-ssment of Marketing Organization Fit with Business Strate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3, 67(1).
  [3]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Schmookler,Jacob.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M]. Camb-ridge: Harvard U.Press. 1966.
  [5] March J. G. Footnot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1, 26.
  [6] H.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7] Cyert,R. M., March, J. G.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M].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1963.
  [8] 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 [J].经济学(季刊),2005(2):623-638.
  [9] 孙爱英,苏中锋.资源冗余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60-68.
  [10] Teece David J.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7, 25(1).
  [11] Kathy A Paulson Gjerde, Susan A Slotnick, Matthew J Sobel. New product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features and technology constraints [J].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10):1268-1284.
  [12] Sea-Jin Chang, Chi-Nien Chung, Ishtiaq P Mahmood. When and How Does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Promote Firm Innovation? A Tale of Two Emerging Econom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6, 17(5): 637-656.   [13] Justin J P Jansen, Frans A J Van Den Bosch, Henk W Volberda. 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 [J].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11):
  [14] Porter M.,Millar V.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5,65(4).
  [15] Mark G.Brown,Raynold A.Svenson.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88,31(4).
  [16] Porter M.,Millar V.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5,65(4).
  [17] 陈羽,李小白,白澎.市场结构如何影响R&D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7(1):135-145.
  [18] Jefferson, G. H., Bai Huamao , Guan Xiaojing and Yu Xiaoyun .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4, 13(1/2):345-366.
  [19] Vorhies, Douglas W., Neil A. Morgan. Benchmarking Marketing Capa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1):80-94.
  [20] Barney Ja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99-120.
  [21] Teece David J.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509-533.
  [22] 吴延兵.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R&D——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5).
  [23] Joe S Bain .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merican manufacturing 1936-1940[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1, 65(3):293-924.1951
  [24]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5] Camp, Robert C. Business Process Benchmarking: Finding and Implementing Best Practices [M]. Milwaukee, WI: ASQC Quality Press. 1995.
  [26] Spendolini, Michael J. The Benchmarking Book[M].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2.
  [27] 魏后凯.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4(5):15-22.
  [28] 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12):18-30.
  Resource Configuration,R&D Investment and Benchmarking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Zhen Liming1,Tang Qingquan2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1,China;2.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 R&D resources inpu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enterprises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but the key is how much is the suitable input for R&D resources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R&D investment benchmark level for different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benchmarking to the R&D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and,through modeling,evaluation,and measuring analysis,establishes a R&D investment benchmark level,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which provides a learning model of how to fully use of scarce resources and achieve utility maxim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paper takes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establishes a model of evaluating R&D investment benchmark level,makes measuring analysis on it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finds out the benchmark levels of R&D resources investment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and finally further uses characteristic devia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ap between the benchmark level and the input status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R&D resources.
  Key words: R&D;benchmarking;resource configuration;performance
  (责任编辑:张丹郁)
其他文献
摘 要?演将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结合起来,通过DEAP2.1和DEA-Solve-LV软件对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2家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BCC模型下22家电商企业中有10家的经营效率达到DEA有效,整体而言电商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是比较高的,大多数规模无效的电商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具有较大发展空间;SE-DEA模型可以对BCC模型下DEA有效的电商企业进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产业早已告别“短缺时代”进入过剩阶段,过剩已经成为文化生产的常态,过去基于“短缺理论”基础上的普惠式产业政策已经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文化产业政策必须面对产业过剩的新环境,以应对过剩阶段的突出矛盾为政策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过剩经济;文化产业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
期刊
[摘 要]运用斯科特关于农民道义经济学的“安全第一”理论,结合西藏当前生态移民中部分移民可能沦为贫困人口的现实情况,提出生态移民存在不安全感,这不仅来自经济方面,而且来自社会、政治等的不安全,而政府应该满足其安全需要是解决生态移民避免沦为贫困人口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西藏;生态移民;安全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27.75; 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
期刊
由都沁军博士撰写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物质流分析和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与矿产资源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定量分析有关的概念体系及计算方法,且以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实证分析对象,把新理论、新观点和新资料及时反映出来, 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一、结构清晰、系统性强  该书共分为六章,层次清晰、内容详尽:第一章在简要分析矿产
期刊
摘 要 现有文献中,学者大多关注了低碳经济的政策、方式等,而对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文章以省域为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省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路径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省域;变异系数法;主客观赋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认为内源融资、政府扶持、外源融资均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大部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并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约束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扶持门槛高等。进而,借鉴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法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升级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章以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人才、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天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服务外包;国际比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063.1
期刊
[摘 要]3D 打印是制造业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成型技术,目前正吸引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梳理3D 打印的技术概况和产业特点入手,在分析了国内外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产业调查资料为依据对 3D 打印产业发展前景作出预见性分析,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3D 打印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演天津滨海新区;3D打印;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演F407 ?眼文献标识码?演A
期刊
[摘 要]如何获取下属的信任和忠诚是任何企业领导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普遍发现领导风格对下属的忠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国内对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忠诚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章通过路径分析统计方法研究某机场集团公司领导风格、文化氛围与组织忠诚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领导风格对文化氛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氛围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风格部分通过文化氛围对组织忠诚产生影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劳动关系也面临着两个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用工制度向合同制度转变,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化的阶段。在两个转变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逐渐显现,出现了集体劳动关系的“自发救济”现象,并且越来越频繁。为了明确解决集体劳动关系“自发救济”的最佳途径,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集体劳动关系;自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