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来源 :中国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方志界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一是古旧方志散布各地 ,年久破损 ,难以持久保存 ;另一个是新方志修纂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但志书的利用率却很低。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图书馆方案的产生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对志书资源特性的考察 ,结合数字图书馆理论 ,提出一个建设方志数字图书馆的简要方案 ,即通过制作数字格式志书、加工生成专题库、在线发布和阅读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方志数字图书馆。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big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local scholarship. First, ancient and chronic local records are scattered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y have been damaged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hard to be preserved for a long time. The other is that they consume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money in compiling new records, but their utilization rate is very low.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library program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to solve these two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y exa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book,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digital library, put forward a brief plan to build the digital library of local records, which is to create a nationwide Local digital library.
其他文献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华侨问题就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和学者的注意.俄罗斯华侨见证并参与了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十月革命,而后又经历了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卫
徐列明教授深领东垣之法,擅长从脾论治慢性肝病.今举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黄疸四则验案详细说明之.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
本文以清代陕西汉中地区为例 ,结合水环境的变动情况 ,重新审视志书中所载灌溉亩数的失实问题 ,指出在运用相关地方志书中数字记载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辨别真伪。 Taki
袁枚致李宪乔的信为《随园诗话》最早版本的刊刻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年致李宪暠的信对研究山东高密诗派的交游情况有帮助
辛亥革命前后, 湖南形成了一个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他们积极活动,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思想上与时俱进, 由主张君主立宪而逐渐转向赞成革命, 进而在行动上与革命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告终,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的剧变决定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必然性.在这次战略调整之前和调整的过程中,美
肇东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是金代“肇基王绩”之地。自1979年三四月间在肇东县四站公社的复兴大队和新立大队,即八里城附近连续出土两批窖藏铜钱,总计约3万枚。通过对这批
《走马楼吴简.竹简》中的限米资料名目繁多,有屯田限米、私学限米、还民限米、叛士限米、佃卒限米、佃吏限米、邮卒限米等等。本文认为私学限米、还民限米、叛士限米、佃卒限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共产党人在历史上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又为我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