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学的微通道耦合射流系统设计与研究

来源 :电子机械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芯片热流密度的不断增长,散热问题日益严峻。文中以叶片脉络、斐波那契数列螺旋和雪花晶体结构为基础设计了3种由中心向四周拓扑的微通道耦合射流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这3种仿生模型和典型肋柱模型的温度分布,并分析了这4种模型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平均努塞尔数、在不同热流密度下的芯片温升和在不同泵功率下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3种仿生模型的散热性能都优于典型肋柱模型;在流量一致的情况下,斐波那契螺旋模型的换热性能最佳;在泵功率一致的情况下,分形脉络模型的综合性能最优。最后,设计了一种贯通式液冷VPX模块,并将微通道
其他文献
提出了基于磁机械效应的在役容器压力测量方法,利用磁信号与器壁应力之间存在稳定对应关系,实现非侵入无损检测.采用J-A力磁耦合模型分析了弱地磁环境下钢材磁导率和应力的关
利用缆道与水体组成回路进行信号传输是实现水下至水上跨介质通信的有效方法,但此通信方式通信质量差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提升通信质量,对电信号在钢缆与水体形成的回路中的传输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水体特性提出通信信道等效电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电信号传输路径及电场分布,并且仿真计算通信距离、极板入水深度、水体宽度、极板大小、水体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实际因素对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信距离、极板大小和水体电导率是信号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通信距离和极板大小增加,信号幅值比稳定为92.2%和95.8
为了提高多芯片组件(Multi-Chip Module,MCM-C/D)技术中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基板的表面质量,需要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
随着电子设备的国产化、小型化以及各种功能的进一步集成,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大,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基于VITA48.2定义的VPX模块进行电子设备整机热设计,
移动式二次雷达是具有一定的机动性,用于执行各种临时性任务的空管装备。文中研究配置全尺寸天线且满足高架移动要求的移动式二次雷达,以解决之前配置小天线的移动式二次雷达
文中首先研究了由单摆自参数吸振器和主系统组成的两自由度的自参数振动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自参数振动系统的解的形式以及半平凡解的稳定边界;其次,为了充分发挥自参数
由于T/R组件高集成、小型化的发展需求,T/R组件内的空间利用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内部互连设计也越来越要求小型化。文中介绍了T/R组件中插合式及接触式盲插连接器的应用现状
透波墙是一个功能性结构件,具有透波、保护双重功能。文中论述了某宽频带高透波率球冠透波墙的成型制造,并对成型过程的关键工艺点进行了探讨。该透波墙罩体为蜂窝夹芯结构,
为解决某有源相控阵中T/R组件散热及组件之间温度差异问题,文中针对相控阵阵面布局特点,采取冷板并联、流量均分的热设计方案。运用定性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阵面
随着射频电子装备不断向高集成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传统开式循环冷却技术已不能满足系统微型化及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急需发展闭式循环片上冷却技术。微泵是闭式冷却系统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