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宋玉研究综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宋玉的研究,学者在其生平研究、作品真伪考辨、作品的文学成就、文集的整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关键词:百年 宋玉 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家。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宋玉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在宋玉生平、作品真伪考辨、作品的文学成就、文集的整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现就百年来宋玉研究的状况作一综述。
   一 宋玉生平研究
   关于宋玉生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出生地、居住地、葬地及生卒活动年代方面。
   关于宋玉的出生地及居住地,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宋玉是鄢都(今湖北宜城)人,金荣权、吴广平持此说;第二种认为宋玉是荆州(今湖北江陵)人;第三种认为宋玉生于郊郢(今湖北钟祥县郢中镇);第四种认为宋玉宅在秭归。综观上述四种说法,笔者以为第一种说法所依多为著名地理学文献,且相对较早,其可信度最高。关于宋玉的葬地,张荣锦《宋玉葬地一说》中认为在安福,即今临澧县,刘刚亦持此说。这种说法与《襄阳耆旧记》、《方舆·襄阳府·古迹》的记载相抵牾,可聊备一说,存以备考。关于宋玉的生卒、活动年代,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是陆侃如在《宋玉评传》中的看法,认为宋玉当生于顷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在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35岁时“为小臣,不久失职”,作《九辩》;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作《招魂》;负刍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宋玉卒”。袁梅《独树一帜的宋玉》基本沿用陆侃如观点。第二种是金荣权在《宋玉生平考及评品》中的推测,宋玉的生年当在怀王末年或襄王初年(公元前300前后),“到考烈王之世,被迫弃官而流落他乡”。第三种是汤漳平、陆永品在《楚辞论析》中的观点:“宋玉,楚人,生卒年不详,活动的年代后于屈原,主要在顷襄王时期(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在世。”蔡靖泉《楚文学史》在叙述宋玉生卒年代时,观点与汤漳平等一致。第四种是马中星在《论宋玉》中的看法,他认为宋玉约生于公元前320年,卒于公元前263年。第五种看法是吴广平在《宋玉集》中的考定,认为宋玉“生于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至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前后,其生活时代应当主要是楚顷襄王在位的时期,即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宋玉大约卒于楚亡之时(公元前222年)。宋玉卒时,大约七十岁左右”。第五种观点是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中的看法,他认为宋玉是鄢人,“生于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72年初入仕,历事楚襄王、考烈王两朝,并随楚都之迁徙,历经陈郢、巨阳、寿春等地,公元前237年楚幽王元年失职,后赋闲于寿春一带十有余年,公元前224年,秦王翦灭楚时,曾避兵乱入古衡山,后又涉江南迁,约在公元前222年卒于今湖南临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者认为宋玉生于楚怀王末年或楚襄王初年,而卒于公元前222年楚亡之时。这个时间范围是大致可信的。
   二 宋玉作品真伪辨
   纵览百年以来关于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历程,我们大致看到了一个由否定多逐步向肯定多发展的趋势。
   20世纪20年代初,陆侃如发表见解说:“依我看,只有《楚辞章句》里的二篇或者真是宋玉作的,其余二十篇都有伪托的嫌疑。”20年代中期,鲁迅认为宋玉“所作本十六篇,今存十一篇,略多后人拟作,可信者有《九辩》”。40年代末,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问世,其在宋玉作品真伪的问题上,与鲁迅的观点相同:“最可信者有《九辩》。”至50年代初,胡念贻在《宋玉和他的作品》中开始发表不同于前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楚辞章句》所载两篇和《文选》所载前四篇,有一部分虽会有人怀疑,但都没有充分的理由,我们仍旧认为都是宋玉的作品。”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本《中国文学史》采用了胡氏的观点,稍后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仍坚持“《九辩》一篇”说,认为“除《九辩》外,都是后人所依托”。至80年代,金开诚、林庚、袁梅等仍在《楚辞》注本、论文中坚持“《九辩》一篇”说。到9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出土文献的正确解读,呼应50年代胡念贻的声音才越来越高。金荣权在《宋玉辞赋笺评》一书中,对宋玉作品进行重新考辨后指出,《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讽赋》、《钓赋》九篇作品,“没充分理由否定为宋玉所作”。汤漳平《宋玉作品真伪辨》一文更是逐篇详考细辨重新审视,最终认为,《招魂》为屈原所作,“《舞赋》是明显误收的”,《笛赋》则“疑点较多”,其余均是宋玉作品。朱碧莲在《楚辞论稿》中改变了其在《宋玉辞赋译解》中的看法,认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宋玉辞赋16篇,今天仅见12篇(除去《舞赋》,加上银雀山出土的《御赋》),我们应该承认它们均为宋玉所作”。吴广平《宋玉集》中认为宋玉赋为十三篇。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竹简的出土,以往那种否定多而肯定少的争论局面已经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对署名宋玉的作品作了重新考证之后,基本上承认了其为真品而非伪作。笔者也以为,《楚辞》中《九辩》、《招魂》,《文选》所收五赋,《古文苑》中除《舞赋》外的其他五赋,均是宋玉的作品。
   三 宋玉作品的文学成就研究
   宋玉是辞赋的创造者和奠基者之一,这样的评价完全是建立在宋玉辞赋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之上的。宋玉《九辩》、《招魂》、《高唐赋》、《神女赋》等赋历来是学者评论的主要对象。
   关于《九辩》的文学成就,学者的笔墨集中在“悲秋”的主旨及其模式研究上。胡念贻的《宋玉和他的作品》评价道:“宋玉善于利用屈原所创造的《楚辞》的文学形式……《九辩》的描写细致,是屈原所没有的,从文学描写的技术上看,这是较屈原发展了一步。”朱碧莲《论宋玉及其〈九辩〉》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一点上,《九辩》可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悲秋’构成了《九辩》的主要艺术特色”。之后,许多学者发表文章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如尚永亮的《悲秋意识初探》等。关于《招魂》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汉赋的影响上,如赵喜范《谈〈招魂〉对汉赋的影响》认为,在汉大赋的结构、语言、对话形式、铺陈夸张的描写等方面,“《招魂》确是开了汉赋的先河”。关于《高唐赋》、《神女赋》,山水、美人、梦、巫山云雨等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汤冰在《中国山水文学发轫于〈高唐赋〉的哲学思考》中论及《高唐赋》对中国山水文学的影响。褚斌杰《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及艺术探微》称,《高唐赋》“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的山水文学”,《神女赋》“是后世文人言情之作的开端”。伏俊连在《美的企慕与欲的宣泄》中评价道:“宋玉的美人赋则是意象兼备,形神俱存,它翻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的新的一页”,并认为《神女赋》“开辟了我国后代美人赋及别类美人文学的创作格局,并且逐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对女性的审美特征”。
   近年来,学者们在利用以上研究角度的同时,又开始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研究宋玉的文学影响,如刘刚的《从北宋涉宋玉故事看北宋文化名流的宋玉接受倾向》等。
   四 宋玉文集的整理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在继承前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宋玉文集的整理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四部集子上。
   第一部是《宋玉辞赋今读》,袁梅译注。作者认为,宋玉的作品最可信的是《九辩》,该书“改变了明代以后无人整理宋玉作品的状况,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宋玉辞赋今读》在宋玉作品整理研究方面是有突破性进展的,然其对于宋玉作品否定过多是其不足之处。第二部是《宋玉辞赋译解》,朱碧莲编注。该书认为,《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六篇是宋玉作品,附录中收有存疑的六篇作品《笛赋》、《大言赋》等。该书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四个方面介绍宋玉赋,书末附有宋玉研究资料。该书通过对宋玉辞赋的译解,能帮助一般读者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宋玉其人及其作品,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第三部是《宋玉辞赋笺评》,金荣权著。“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鉴赏’,包括宋玉辞赋的题解、注释、翻译,对宋玉自作的辞赋还有鉴赏(其中不包括《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舞赋》)。下编是‘研究’,对宋玉生平、作品、后人的评价及宋玉自身的评品进行全面的探讨。最后以‘附录’的形式收集了有关宋玉资料及论文索引。”该书体例新颖,资料丰富,观点别致,学术水平很高。第四部是《宋玉集》,吴广平编注。本书总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宋玉所作,包括十三篇作品;第二部分为伪作或属尚有争议的作品,包括《舞赋》、《微咏赋》、《高唐对》、《郢中对》四篇,另附《宋玉集序》。该书的每篇作品均据多种版本作些校勘。此书还收录了游国恩等十一位学者的十四篇考证宋玉作品的论文,这也是作者断定宋玉有十三篇作品的主要依据。书末另附有宋玉及其作品的评论资料等。该书参考了学术界最权威的学者的研究成果,文本注释颇为详备,资料搜求亦较全面,是目前研究宋玉及其作品最为实用的一部书籍。
   以上是笔者对百年来学者在宋玉生平研究、作品真伪考辨、作品的文学成就、文集的整理研究等领域取得成就的总结。当然,在宋玉研究领域,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再认识、再讨论、再深入和再加强,我们期盼着宋玉研究者共同努力,以推动宋玉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 金荣权:《宋玉辞赋笺评》,《荆州揽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 陆侃如:《宋玉评传》,《努力周报》副刊《读书杂志》,1923年第17期。
   [3] 袁梅:《独树一帜的宋玉》,《文史知识》,1986年第11期。
   [4] 金荣权:《宋玉生平考及评品》,《南都学坛》,1989年第4期。
   [5] 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 马中星:《论宋玉》,《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7] 吴广平:《宋玉集》,岳麓书社,2001年版。
   [8]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9]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12] 汤漳平:《宋玉作品真伪辨》,《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
   [13] 朱碧莲:《楚辞论稿》,三联书店,1993年版。
   [14] 胡念贻:《宋玉和他的作品》,《光明日报》,1954年8月22日。
   [15] 齐鲁书社编辑部:《古典文学论丛》,齐鲁书社,1981年版。
   [16] 尚永亮:《悲秋意识初探》,《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
   [17] 赵喜范:《谈〈招魂〉对汉赋的影响》,《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
   [18] 汤冰:《中国山水文学发轫于〈高唐赋〉的哲学思考》,《江汉论坛》,1988年第12期。
   [19] 褚斌杰:《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及艺术探微》,《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0] 伏俊莲:《美的企慕与欲的宣泄》,《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21] 刘刚:《从北宋涉宋玉故事看北宋文化名流的宋玉接受倾向》,《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2] 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梳理了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关于意义确定性的理论,着重介绍了解构主义阅读策略,并借此发掘《简·爱》中疯女人形象背后的二元对立,认为常人/疯子、简·爱/ 伯莎·梅森、罗切斯特/伯莎这三组结构中的中心并不存在,两极之间没有等级差异,而存在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而解构了文本。  关键词:后结构主义 二元对立 解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判决》作为卡夫卡早期的艺术作品,有其独特深刻的内涵。其中所塑造的父亲形象是卡夫卡生活中的父亲原型和犹太信仰中的上帝原型的两者形象的艺术重合,这种重合既是卡夫卡心灵结构中无法摆脱的“父亲情结”的再现,也是他关于现代人在生存压力的迫使下自我异化、自我消解这一哲学命题的文学表述。  关键词:卡夫卡 《判决》 父亲 形象 上帝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擅长描写优雅富裕的资产阶级生活场景,她用美丽而忧郁的眼神注视着这个阶层,努力地将生活里普通的事件富含厚重的哲思,而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曼斯菲尔德又经常使用幻灭笔法制造出别出心裁的小说结局,使其与人物的期待产生巨大的落差,使主人公内心的幸福感在突变中幻灭,她的《阳阳和亮亮》《幸福》《莳萝泡菜》《园会》等短篇小说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
期刊
摘要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着力于挖掘造成小人物生活悲剧的人性和社会根源,《骑马》便是这类小说中最为典型的一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群竭力追求虚荣的小职员家庭人物形象,讽刺了这个没落贵族家庭因贪慕虚荣而导致生活落魄的可悲结局。莫泊桑通过形象而幽默的语言,准确地塑造了主人公埃克托尔蹩脚的骑马姿势,并进一步虚构出他被讹诈的故事结局,使读者在嘲笑主人公丑陋骑马姿势的同时,不时地感悟着这个小职员家
期刊
摘要 日本社会在二战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危机,而60年代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安部公房的小说《樱花方舟》正是以核战为背景,对日本社会进行深入剖析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小说描写了人在战争的阴影下是如何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又是如何被这种生存的欲望所异化扭曲,最终失去生存的悲剧。  关键词:存在主义 安部公房 《樱花方舟》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 尤金·奥尼尔早期作品中海的意象——“母亲”、“上帝”、“命运”,透示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挚爱、对现实的不满却又无法摆脱的宿命论,以及努力寻找自我与归宿的悲剧意识。独特的创伤记忆赋予了奥尼尔早期作品中海的意象的丰富性,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性的思考,从而在思想和主题方面为他中后期剧中大海主题或大海意象的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意象 创伤记忆 海
期刊
摘要 杰琪·凯,英国当代女诗人。她在作品中坚持探讨着个人、种族和性别认同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依据诗人个人成长经历创作的半自传体诗集《收养书》集中探讨了种族、个人、女性身份等主题。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鲜明主题与写作手法,无形之中赋予了其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关键词:杰琪·凯 《收养书》 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美籍华裔画家杨志成的图画书作品《狼婆婆》为中心,探讨了民间故事“狼外婆”乃至童话这种民间文学形式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中断”与“绵延”。分析了迫使原有的中国民间故事做出调适的两方面因素:一是文化环境由中国民间变迁为西方儿童教育界;一是媒介载体由口传和文字媒介变化为图画书的新媒介形式。以及使得原故事的内核得以继续延续的两方面因素:一是“狼外婆”故事中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素的传承
期刊
摘要 陶渊明和王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尽管他们都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但两人所处的政治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修养、人生态度、生活际遇、艺术造诣等领域存在差异,因此,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 王维 田园诗 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陶渊明和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
期刊
摘要 郑振铎说:“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可靠的研究资料。”小说真实广泛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揭露了晚明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本文就《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作以论述。  关键词:《金瓶梅》 思想内容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诞生于16世纪末的《金瓶梅》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巨制,它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