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形觉剥夺对豚鼠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ua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巩膜整合素Bl的表达及其与形觉剥夺的关系.方法 40只出生后1周花色豚鼠,右眼遮盖作为形觉剥夺组,左眼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遮盖2、4、8周和遮盖8周去遮盖1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巩膜整合素β1蛋白和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巩膜整合素β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遮盖1周后,表达上调,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觉剥夺组和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豚鼠形觉剥夺时,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减少,去遮盖后表达上调,提示整合素β1可能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其影响巩膜重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对25例(25眼)年龄为12~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惠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 mm外四个方位厚度检测、1%阿托品散瞳验光、角膜直径测量、wavefront或OPD-scan波前像差仪进行坐位时的虹膜识别后行LASI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讲好《〈邓小平理论概论〉导言》,主要应讲好四个问题:第一"邓小平理论"不是"小平理论";第二、邓小平理论的生长点;第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四
第12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与第8届亚洲白内障研究会暨全国白内障基础会议将分别于2010年4月22-25日和6月17-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亚洲白内障研究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承办。
目的对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7年在我院斜弱视专科就诊的近视患儿30例,5~12岁,既往戴框架眼镜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