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思乡诗的发展演变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乡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普遍郁积着强烈的“思乡情结”。游子不管是什么原因背井离乡他们心中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思乡之情。本文主要从先秦、汉代和魏晋六朝这三个阶段来分析唐前思乡诗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唐前;思乡诗;发展演变
  一、思乡诗在先秦
  (一)朴素的《诗经》思乡诗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思乡诗的肇始和奠基,其直白的语言处处体现了朴素的思乡之情。《诗经》思乡诗主要内容一是表达出嫁的女子离开家乡后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如《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归宁父母”表达了一位女子迫切回娘家探望父母,与家人团聚的诗。《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说一女子出嫁到别国,没有一天不惦记着亲人。而且,这种感情从思念亲人进一步深化为思念故乡。《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写的是一位远嫁女子思念亲人而不得归。
  二是表达出征战士厌战思归的思乡诗。频繁的战争迫使百姓从军服役,面对亲人离散之苦和军旅生活的艰辛,征夫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思乡情怀。如《小雅?采薇》便是典型的一篇描写征夫的思乡和厌战情绪。诗中反复借“采薇采薇”起兴,诉说战士们的艰苦战地生活。所以作者开篇便疾呼“曰归曰归”,整篇都贯穿着“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的忧伤和强烈的思乡情绪。诗末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今昔对照,把悲凄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客旅他乡的思乡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匪风·桧风》中“顾瞻周道,中心怛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也是写客旅他乡久滞不归,以诗寄思乡之情。
  (二)别具一格的《楚辞》思乡诗
  《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与《诗经》中朴素的怀恋亲人与体现浓郁的乡土生活的思乡诗相比,屈原的思乡主要是叙述现实生活中纵使自己被楚怀王疏远,而终究不忍离开故土和在理想中上下求索的情怀。刘勰认为“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①
  《离骚》中作者纵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灵氛的“贺所独无芳草兮,迩何怀乎故宇?”的劝告,而最终“忽临睨夫故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作者最终以自己的行动和意志对灵氛的劝告做了彻底的否定,而这都是由于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尤其是《九章·哀郢》篇中,当秦破鄂都,屈原仍念念不忘故都“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最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用禽兽都不忘所生地方来比喻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相对《诗经》中体现群体的思乡诗而言,《楚辞》中更多是抒己之情,且其思乡诗带有政治化上的升华,可见在思想深度上已有明显进展。
  二、思乡诗在汉代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大量的学子背井离乡去求取功名,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汉代乡愁诗的内容多写游宦求学中或是立功扬名或是感觉前途渺茫的乡思。
  王粲的《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这种思念家乡的无限乡愁真切感人。又如《古诗十九首》中《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在凄凉苍茫、萧瑟愁苦的意境中,沉痛愁结的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是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汉末乡愁诗与前面的乡愁诗相比,血缘之情淡化了,男女恋情上升为主要的抒发对象。”②
  ]在动乱的社会中沾染了一身风尘的游子,更易思念起温馨而又宁静的家想起家中贤惠的妻子。《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等。
  此外,汉末动荡的时局、短暂多艰的生命迫使游子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人生。“游宦的士子人生追求的层次开始由高向低跌落,或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或恪守着孤寂的精神领空并在感性的生命中寄寓着自己的情思,流露出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感伤情怀。”③《青青陵上柏》“斗酒相娱乐……游戏宛与洛”;《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他们试图以感官的享乐来抵消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但愈是欲盖弥彰愈渗透着游子们一种浓浓的痛苦,再多的及时行乐也无法解除乡愁。
  三、思乡诗在魏晋六朝
  魏晋六朝是战争频仍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动乱与黑暗的年代。时局动乱,文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四处奔波,社会的不公、人生的受阻以及个性被压抑,更让人们充满对故土的依恋。
  与汉末在表达因战乱流离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相比较,魏晋南北朝思乡诗体现出个人情感表达与时代结合的特色,更多了几分悲凉凄苦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二是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命运的担忧。
  魏晋六朝时期对故土的依恋反映更多的是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们的居无定所之感,大多都具一种悲凉凄苦的色彩。如曹操《却东西门行》“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故乡安可忘”。而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尽写归乡而不得时,心中悲苦之极。张华《情诗五首》则述写游子在野外观览而引起情思“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此外,魏晋六朝社会动荡,人们对个体生命及其情感日益关注,诗人的思乡诗表现出一种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生命的担忧。如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信美今何益,伤心自有源。”面对着柳树,便想到自己滞留他乡,怀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谢眺《临高台》“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冀……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把孤鸟倦游而思归的悲慨郁结之气表达的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汉魏晋时期,思乡诗的创作在数量上超过了先秦时代,诗歌的语言也从以四言为主向五言为主转变,诗句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游子文化所产生的思乡诗更是每每让人动情,其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发展演变也在一一诉说中国古代思乡的情感内涵和其所独有的文化精神。
  注 释:
  ①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6.
  ②王运涛:《唐以前乡愁诗的情感内涵》,学苑撷英,2010,94.
  ③张玉华:《古诗十九首》游子情结探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85-286.
其他文献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搞好基层群众文化的重点,各地文化部门要深刻意识到这点,在抓好专职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培养壮大兼职群众文化队伍,推动文化大发展发繁荣。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重要性;策划;思路  时代沐浴着改革春风,神州大地绿色茵茵、生机盎然。群众文化一扫昔日弱质萧条,在今天改革开放的肥沃土壤上盛开出鲜花朵朵,它们坚实而充满活力、它们争奇斗艳,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作为一名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的飞速发展。在广播电影电视的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档案。由于广播电台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也记录了城市的重大事件、重要的资料等等。此外,广播电台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进行宣传,直接反映出了我国历史的改革与变化。所以,我们应使用措施,对广播电台的声像档案进行充分利用与管理,以此为基础,加强广播电视工作的发展,同时
期刊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我国在面临经济社会新挑战、新机遇的历史阶段而选择和实施的重大举措之一。现代煤炭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时代要求中,必须以求新务实为基本原则,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主线,促进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执行力建设、和谐矿区建设,实施文化强企战略。这是值得实践和探讨的重要思路。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学习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
期刊
自2000年10月“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教育信息化热潮在我国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城域网。但是我国约有68万所中小学,估计目前只有4万所左右的学校拥有了校园网。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其中,还有一系列困扰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的难题亟待各方解决。
期刊
摘 要:卡夫卡的《变形计》讲述了推销员格里高尔在一天早上醒来之后变成一个甲虫之后所发生的事。本文旨在对文中角色进行分析,剖析将灵魂拘于其下的外壳,并简要分析其中原因。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壳”  卡夫卡1912年完成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作为他的代表作延续了卡夫卡一贯的荒诞传统。通过变形实现了人的异化。这种人的异化历来被研究者们所重视,而且观点各异。  在笔者看来《变形记》中的变形是给人
期刊
摘 要:知识经济的到来让知识产权的地位变得特殊,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非常重要。放眼国际,一些国家早就已经明确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来建设,建立了一些专门法院。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我们国家也得到了确立;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知识产权审理模式有不足之处,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院。  关键词:知识产权;三审合一;知识产权
期刊
摘 要:马的形象在《我的名字叫红》多次出现,在小说两个故事主线,爱情故事和谋杀事件中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不同的马具有怎样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马的形象进行简单分类,然后结合小说的整体意义,对马的象征意蕴进行分析。  关键词:《我的名字叫红》;马;象征意蕴  马在各个民族的古老历史中都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每个民族文化中马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无独有偶,马这一形象也反复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由个人创作的世情小说,《金瓶梅》一书中丰富的性描写对于我们了解明代性习俗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它创造了人情小说的各种写作章法,然而在众多描写中,风头最健莫过“金莲文章”。“三寸金莲”是明代性习俗的重要象征物,书中三大女主角之一的潘金莲正是凭借一双美丽的“金莲”进入了西门庆家,并一直受宠,又因此与宋惠莲引发一场争宠大战。  关键词:金瓶梅;潘金莲;西门庆;宋惠莲;三寸金
期刊
摘 要:博尔赫斯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时间的思考和处理。本文将依据博尔赫斯的作品《时间》、《书》,并结合其对芝诺悖论的阐释,从“沙”与“书”的意象入手,尝试分析“沙之书”背后的隐喻。  关键词:博尔赫斯;沙之书;时间;芝诺悖论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沙之书》出自于197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沙之书》。此时的博尔赫斯已经年近七旬并且双目失明多年,但其小说技艺此时已臻化境。《
期刊
摘 要:莲意象源于上古生殖崇拜思想,象征女阴。采莲诗始自汉乐府民歌《江南》,南朝梁武帝作《采莲曲》开文人创作之先河,确立了其隐喻情爱的模式,但由于流传范围与主题狭窄,最终沦为描绘艳情的宫体诗。唐初沿袭南朝旧制,后经王勃等人救赎重新走向民间,以表达男女情爱为主题。  关键词:采莲诗;生殖崇拜;男女情爱  中国古代诗歌涉及大量采摘现象,如采桑、采薇、采菱等。其中以采莲为题材的诗歌被称为采莲诗,主要描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