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航母的作战能力再强大,也需要与其它担负防空、反潜任务的大中型水面舰艇、攻击型潜艇和支援舰船组成编队(即通常所说的“航母打击群”),才能在海上有效地遂行作战任务。更何况,相对于庞大的身躯,大多数航母仅装备较少数量的防御性武器,如中近程舰空导弹、中小口径舰炮等,必须要有其它舰艇为其护航,“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自然也不能例外。
编队组成
法国海军的航母编队既是作战编组,也是行政编组.隶属于法国海军的海外作战部队序列,指挥员为海军准将或少将。它的基本编成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防空驱逐舰1艘,补给舰1艘,以及舰载机联队、执行任务时,将根据具体情况配属其它的防空驱逐舰、反潜驱逐舰、多用途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和补给舰。舰载机联队目前编有各型飞机40架,如果需要,还会得到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支援。

除“戴高乐”号外,通常可编入编队的其它舰艇包括“卡萨尔”级防空驱逐舰1~2艘,“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1~2艘,“拉斐特”级护卫舰1~2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1艘和“迪朗斯河”级综合补给舰1~2艘。
“卡萨尔”级驱逐舰 它是1975年由法国舰艇技术建造局在“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基础上设计的防空型,长139米,宽14米,吃水6.5米,标准排水量4320吨,满载排水量4 700吨。
该级舰核心探测设备为DRBJ-11B型三坐标相控阵雷达,外部有球形天线罩,最大作用距离366千米。防空导弹有两种:射程45千米的“标准”I区域舰空导弹,在中期改装时将被垂直发射的“紫菀”30舰空导弹取代;和“西北风”近程点防御导弹。
“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它是1970年开始研制的一级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驱逐舰,长139米.水线宽14米,设计吃水4.1米,标准排水量3830吨。前四艘满载排水量为4300吨,后三艘满载排水量为4580吨:
舰上配置了三种声呐:DUBV-23D型球艏声呐,DUVB-43C型变深声呐,DUAV-4型直升机吊放声呐。后3艘舰还装备了DUBV-61B型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该级舰配备了两个层次的反潜武器:“黑豹”舰载直升机和L-5型533毫米鱼雷。前者航程875千米,执行远程反潜任务,后者射程则为5000米。
“拉斐特”级护卫舰 它是一级多用途护卫舰,长12422米,宽15.4米,吃水5.9米,满载排水量3 600吨,
该级舰由“飞鱼”MM-40反舰导弹、直升机机载反舰导弹、100毫米舰炮和20毫米舰炮构成四个层次的反舰火力,由“海响尾蛇”防空导弹(中期改装时则由垂直发射的“紫菀”15导弹取代)、100毫米舰炮与20毫米舰炮构成三个层次的防空火力。反潜能力则相对薄弱,只有“黑豹”或“超黄蜂”舰载直升机来携带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和反潜鱼雷(未来也可配备NH-90型直升机)。
“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 在研制之初,它的首要使命是搜索并攻击水面舰艇,反潜是第二位。但在法国的拖曳线列阵声呐研制成功后,从第五艘“紫宝石”号开始,反潜就成为其首要使命。前四艘也在1989~1995年间按照“紫宝石”号的反潜标准进行了改造,加装了新型声呐。

“红宝石”级的前四艘为“鲸鱼”形艇体,后两艘则为水滴型。艇长73.6米,宽7.6米,吃水6.4米.下潜深度300米,水面排水量2400吨,水下排水量2660吨,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一级核潜艇。动力采用一座结构紧凑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压水堆,功率48兆瓦,最大潜航速度15节、武器为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L-5型、F17型鱼雷,“飞鱼”SM-39导弹,艇内混合装载雷弹14枚。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为DMLX-20多功能声呐、DSUV-62C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DSUV-22远程被动声呐各1部。
“迪朗斯河”级综合补给舰 1973年,法国海军为支援舰艇的远洋活动而开始建造这一综合补给舰。它长157.2米,宽21.2米,吃水8.7米,满载排水量为]7 900吨,最大航速为19节,续航力9000海里(15节)。“迪朗斯河”级的装载能力为燃油7500吨、柴油1500吨、航空煤油500吨、蒸馏水140吨、弹药150吨,食品170吨和备件50吨。
舰载机联队 “戴高乐”号的舰载机联队由第4预警机中队、第12战斗机中队、第17攻击机中队和第35直升机中队组成,第4预警机中队目前拥有3架E-2C“鹰眼”预警机,其中2004年3月2日部署到舰上的第三架为更先进的“鹰眼”2000型—第12、第17中队目前分别装备有10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和20余架“超军旗”攻击机的改进型,其中“超军旗”在今后几年将全部被F2、F3标准的“阵风”M/N多用途舰载机取代。第35中队目前装备有“海豚”SA-356F直升机和“美洲豹”AS-565直升机。法、德、荷、意联合研制的NH-90型多用途直升机将从2005年开始部署上舰。
编队的作战能力

法国赋予“戴高乐”号航母编队的使命任务是:对海上和陆地目标实施战术核打击;攻击敌陆上军事和工业目标及同其飞机作战,支援两栖作战行动;夺取海战区制空权,攻击水面舰艇、潜艇,保护和控制海上交通要道:显示力量,实施威慑;“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防空、反潜、反舰和对岸攻击能力,能够建寸起大纵深、多层次、火力强的攻防体系,是综合作战能力和高生存能力的统一体。
“戴高乐”号航母编队在海上实施作战行动时.舰载的“鹰眼”预警机在距航母100-150千米的距离上,以500千米/小时的速度在8000-9000米的空中巡逻,机载预警雷达可探测和识别460千米距离上低空攻击机、战斗机,270千米距离上的低空巡航导弹,最多可跟踪识别2000个目标,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通过数据链,航母可同预警机共享、交换作战信息。此外,经由卫星通信。航母编队还可得到陆上指挥中心的信息支持。
在遂行防空任务时,“阵风”M舰载战斗机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可部署到距编队200—300千米的距离上,以单机或双机编队建立空中战斗巡逻区。当拦截速度为1.2马赫的低空飞行目标时,“鹰眼”可为“阵风”M提供12分钟的预警时间,此时后者对此类目标的拦截距离达230千米。若使用8枚“米卡”中距空空导弹攻击,则最大距离为280千米左右。一个双机战斗巡逻区可同时对付12-16个目标。因此,编队的舰载机防御区可达580千米左右。
距编队核心舰20-70千米的区域为防空舰防御区、在此区域内,防空驱逐舰 一般呈半圆形部署在空中威胁轴线方向上(若只有2艘,则前后配置),使用“紫菀”30、“标准”1舰空导弹拦截突防目标,在预警机的配合下,理论拦截概率为99%。
6~20千米的区域为近程防空区,各舰呈梯形配置,主要使用“紫菀”15、“海响尾蛇”导弹对目标进行拦截。
0.5~6千米是自卫防空区,主要使用“西北风”、“海响尾蛇”导弹和中小口径舰炮对漏网目标实施最后的拦截。
目前,法国海军取消了航母担任的反潜任务,所以航母编队的反潜任务主要由岸基的“大西洋”2海上巡逻机和编队内的攻击型核潜艇、各型舰载直升机、反潜驱逐舰承担。“大西洋”2海上巡逻机可在距基地1852~2778千米的范围内活动8-12小时,主要探测设备是可收放雷达、声呐浮标、雷达侦察仪和磁异挥测仪,反潜武器是Mk-46型鱼雷、深弹等。攻击型核潜艇在距编队中心370千米左右的海区巡逻警戒,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最远可发现约111千米距离上的水下目标,攻击手段是F-17线导鱼雷和L-5声自导鱼雷。从2005年起.随着NH-90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部署,航母编队内的航空反潜兵力将主要是NH-90和“黑豹”舰载直升机。NH-90可使用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和反潜鱼雷。在距载舰99千米的目标区内实施3小时的搜潜活动,并召唤反潜驱逐舰向目标区机动。担负反潜警戒任务的护航舰艇在航母的末端警戒区外(半径5~10海里)使用多种水声探测设备搜潜。其中。“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的DUBV-61B型声呐在较理想的情况下可达到111千米的探测距离。各舰主要的反潜武器为“马拉丰”反潜导弹(射程12千米,弹头为L-4型鱼雷)与L—5型鱼雷。2000年后,L-4型、L-5型和Mk-46型鱼雷已逐渐由MU-90型“海鳝”鱼雷所取代。
“戴高乐”号航母编队的反舰作战能力体现在舰载机、攻击型核潜艇和驱护舰上。由于目前上舰的10架“阵风”M战斗机为F1标准,主要用于制空,因此对海攻击任务由20余架“超军旗”攻击机承担。其挂载的武器有ASMP中程空地(舰)导弹、“飞鱼”AM-39空舰导弹,AS-37反辐射导弹、AS-30L激光制导空地(舰)导弹、多型制导炸弹、航弹、火箭弹等。当挂载1枚“飞鱼”导弹、1100升和600升副油箱时,“超军旗”具有880千米的作战半径。到2008年,大部分“超军旗”攻击机将被F2和F3标准的“阵风”M多用途战斗机所取代。后者在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可达1093千米。如以24架“阵风”M编成攻击波.那么编队此时就可在近1100千米的范围内对敌海上编队发射48枚超音速反舰导弹或96枚高亚音速反舰导弹。“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在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搜索的,最远能发现距离185千米的水面目标,可发射“飞鱼”SM-39潜射型反舰导弹(射程5~50千米)和F-17系列重型线导鱼雷(最大射程20千米)实施攻击。编队内的驱护舰在有外界目标指示和中继制导的条件下,可发射“飞鱼”MM-40反舰导弹(射程70千米)对敌水面舰艇实施超视距打击。“飞鱼”MM40导弹具有±90°扇射角、末制导抗干扰能力、末端弹道随机机动和齐射后各弹可自行采用不同方向同的攻击等人工智能突防技术。

在打击岸上目标方面,目前的“戴高乐”航母编队的主力仍是“超军旗”攻击机,其遂行任务的编成和使用的武器与执行对海攻击任务时大致相同。到2008年,对岸打击任务就将由“阵风”M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承担,所使用的武器还将包括射程500千米的“风暴阴影”/“战利品”EG空射巡航导弹。该导弹采用的复合制导包括了惯导、GPS、地形匹配和末端目标红外成像识别装置,命中精度达到米级:在2004年12月,从“戴高乐”号起飞的M02号“阵风”M成功地进行了“风暴阴影”导弹的发射试验,标志着机弹综合顺利完成。
在编队内部,各作战平台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指控系统、通信系统建立起密切的协同关系。作为编队指挥舰.“戴高乐”号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由SENIT8作战指挥系统和AIDCOMER海上编队指挥辅助系统组成,采用了高速、大容量的光纤总线和光纤局域网。SENIT8系统主要承担航母本身武器、传感罪的作战管理和指挥任务,AID-COMER系统则帮助编队或特混舰队指挥官制订全盘的作战计划。两者可保持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整个系统为编队提供实时控制、战术图像和大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交换、传输等功能,可对编队内的舰艇、舰载机以及航母本身的作战行动实施有效指挥。
未来展望
作为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编队自然不能与美国海军的超级核动力航母编队相提并论。但一支航母编队所该有的、能有的,“戴高乐”编队也差不多都有了.不仅远强于其前辈——“克莱蒙梭”级航母编队,更为其它国家的轻型航母编队所望尘莫及。即便是俄罗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航母编队向之“叫板”,恐怕也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此外不难预测,在今后几年,随着更多“阵风”M战斗机的上舰以及“地平线”级防空驱逐舰、FREMM多功能护卫舰(参见本刊2005年第五期《法意新风情——欧洲多功能护卫舰》)和“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等新一代海上兵力的陆续服役,“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所拥有的,还会更强、更好。
[编辑/严晓峰]
编队组成
法国海军的航母编队既是作战编组,也是行政编组.隶属于法国海军的海外作战部队序列,指挥员为海军准将或少将。它的基本编成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防空驱逐舰1艘,补给舰1艘,以及舰载机联队、执行任务时,将根据具体情况配属其它的防空驱逐舰、反潜驱逐舰、多用途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和补给舰。舰载机联队目前编有各型飞机40架,如果需要,还会得到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支援。

除“戴高乐”号外,通常可编入编队的其它舰艇包括“卡萨尔”级防空驱逐舰1~2艘,“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1~2艘,“拉斐特”级护卫舰1~2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1艘和“迪朗斯河”级综合补给舰1~2艘。
“卡萨尔”级驱逐舰 它是1975年由法国舰艇技术建造局在“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基础上设计的防空型,长139米,宽14米,吃水6.5米,标准排水量4320吨,满载排水量4 700吨。
该级舰核心探测设备为DRBJ-11B型三坐标相控阵雷达,外部有球形天线罩,最大作用距离366千米。防空导弹有两种:射程45千米的“标准”I区域舰空导弹,在中期改装时将被垂直发射的“紫菀”30舰空导弹取代;和“西北风”近程点防御导弹。
“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它是1970年开始研制的一级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驱逐舰,长139米.水线宽14米,设计吃水4.1米,标准排水量3830吨。前四艘满载排水量为4300吨,后三艘满载排水量为4580吨:
舰上配置了三种声呐:DUBV-23D型球艏声呐,DUVB-43C型变深声呐,DUAV-4型直升机吊放声呐。后3艘舰还装备了DUBV-61B型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该级舰配备了两个层次的反潜武器:“黑豹”舰载直升机和L-5型533毫米鱼雷。前者航程875千米,执行远程反潜任务,后者射程则为5000米。
“拉斐特”级护卫舰 它是一级多用途护卫舰,长12422米,宽15.4米,吃水5.9米,满载排水量3 600吨,
该级舰由“飞鱼”MM-40反舰导弹、直升机机载反舰导弹、100毫米舰炮和20毫米舰炮构成四个层次的反舰火力,由“海响尾蛇”防空导弹(中期改装时则由垂直发射的“紫菀”15导弹取代)、100毫米舰炮与20毫米舰炮构成三个层次的防空火力。反潜能力则相对薄弱,只有“黑豹”或“超黄蜂”舰载直升机来携带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和反潜鱼雷(未来也可配备NH-90型直升机)。
“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 在研制之初,它的首要使命是搜索并攻击水面舰艇,反潜是第二位。但在法国的拖曳线列阵声呐研制成功后,从第五艘“紫宝石”号开始,反潜就成为其首要使命。前四艘也在1989~1995年间按照“紫宝石”号的反潜标准进行了改造,加装了新型声呐。

“红宝石”级的前四艘为“鲸鱼”形艇体,后两艘则为水滴型。艇长73.6米,宽7.6米,吃水6.4米.下潜深度300米,水面排水量2400吨,水下排水量2660吨,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一级核潜艇。动力采用一座结构紧凑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压水堆,功率48兆瓦,最大潜航速度15节、武器为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L-5型、F17型鱼雷,“飞鱼”SM-39导弹,艇内混合装载雷弹14枚。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为DMLX-20多功能声呐、DSUV-62C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DSUV-22远程被动声呐各1部。
“迪朗斯河”级综合补给舰 1973年,法国海军为支援舰艇的远洋活动而开始建造这一综合补给舰。它长157.2米,宽21.2米,吃水8.7米,满载排水量为]7 900吨,最大航速为19节,续航力9000海里(15节)。“迪朗斯河”级的装载能力为燃油7500吨、柴油1500吨、航空煤油500吨、蒸馏水140吨、弹药150吨,食品170吨和备件50吨。
舰载机联队 “戴高乐”号的舰载机联队由第4预警机中队、第12战斗机中队、第17攻击机中队和第35直升机中队组成,第4预警机中队目前拥有3架E-2C“鹰眼”预警机,其中2004年3月2日部署到舰上的第三架为更先进的“鹰眼”2000型—第12、第17中队目前分别装备有10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和20余架“超军旗”攻击机的改进型,其中“超军旗”在今后几年将全部被F2、F3标准的“阵风”M/N多用途舰载机取代。第35中队目前装备有“海豚”SA-356F直升机和“美洲豹”AS-565直升机。法、德、荷、意联合研制的NH-90型多用途直升机将从2005年开始部署上舰。
编队的作战能力

法国赋予“戴高乐”号航母编队的使命任务是:对海上和陆地目标实施战术核打击;攻击敌陆上军事和工业目标及同其飞机作战,支援两栖作战行动;夺取海战区制空权,攻击水面舰艇、潜艇,保护和控制海上交通要道:显示力量,实施威慑;“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防空、反潜、反舰和对岸攻击能力,能够建寸起大纵深、多层次、火力强的攻防体系,是综合作战能力和高生存能力的统一体。
“戴高乐”号航母编队在海上实施作战行动时.舰载的“鹰眼”预警机在距航母100-150千米的距离上,以500千米/小时的速度在8000-9000米的空中巡逻,机载预警雷达可探测和识别460千米距离上低空攻击机、战斗机,270千米距离上的低空巡航导弹,最多可跟踪识别2000个目标,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通过数据链,航母可同预警机共享、交换作战信息。此外,经由卫星通信。航母编队还可得到陆上指挥中心的信息支持。
在遂行防空任务时,“阵风”M舰载战斗机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可部署到距编队200—300千米的距离上,以单机或双机编队建立空中战斗巡逻区。当拦截速度为1.2马赫的低空飞行目标时,“鹰眼”可为“阵风”M提供12分钟的预警时间,此时后者对此类目标的拦截距离达230千米。若使用8枚“米卡”中距空空导弹攻击,则最大距离为280千米左右。一个双机战斗巡逻区可同时对付12-16个目标。因此,编队的舰载机防御区可达580千米左右。
距编队核心舰20-70千米的区域为防空舰防御区、在此区域内,防空驱逐舰 一般呈半圆形部署在空中威胁轴线方向上(若只有2艘,则前后配置),使用“紫菀”30、“标准”1舰空导弹拦截突防目标,在预警机的配合下,理论拦截概率为99%。
6~20千米的区域为近程防空区,各舰呈梯形配置,主要使用“紫菀”15、“海响尾蛇”导弹对目标进行拦截。
0.5~6千米是自卫防空区,主要使用“西北风”、“海响尾蛇”导弹和中小口径舰炮对漏网目标实施最后的拦截。
目前,法国海军取消了航母担任的反潜任务,所以航母编队的反潜任务主要由岸基的“大西洋”2海上巡逻机和编队内的攻击型核潜艇、各型舰载直升机、反潜驱逐舰承担。“大西洋”2海上巡逻机可在距基地1852~2778千米的范围内活动8-12小时,主要探测设备是可收放雷达、声呐浮标、雷达侦察仪和磁异挥测仪,反潜武器是Mk-46型鱼雷、深弹等。攻击型核潜艇在距编队中心370千米左右的海区巡逻警戒,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最远可发现约111千米距离上的水下目标,攻击手段是F-17线导鱼雷和L-5声自导鱼雷。从2005年起.随着NH-90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部署,航母编队内的航空反潜兵力将主要是NH-90和“黑豹”舰载直升机。NH-90可使用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和反潜鱼雷。在距载舰99千米的目标区内实施3小时的搜潜活动,并召唤反潜驱逐舰向目标区机动。担负反潜警戒任务的护航舰艇在航母的末端警戒区外(半径5~10海里)使用多种水声探测设备搜潜。其中。“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的DUBV-61B型声呐在较理想的情况下可达到111千米的探测距离。各舰主要的反潜武器为“马拉丰”反潜导弹(射程12千米,弹头为L-4型鱼雷)与L—5型鱼雷。2000年后,L-4型、L-5型和Mk-46型鱼雷已逐渐由MU-90型“海鳝”鱼雷所取代。
“戴高乐”号航母编队的反舰作战能力体现在舰载机、攻击型核潜艇和驱护舰上。由于目前上舰的10架“阵风”M战斗机为F1标准,主要用于制空,因此对海攻击任务由20余架“超军旗”攻击机承担。其挂载的武器有ASMP中程空地(舰)导弹、“飞鱼”AM-39空舰导弹,AS-37反辐射导弹、AS-30L激光制导空地(舰)导弹、多型制导炸弹、航弹、火箭弹等。当挂载1枚“飞鱼”导弹、1100升和600升副油箱时,“超军旗”具有880千米的作战半径。到2008年,大部分“超军旗”攻击机将被F2和F3标准的“阵风”M多用途战斗机所取代。后者在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可达1093千米。如以24架“阵风”M编成攻击波.那么编队此时就可在近1100千米的范围内对敌海上编队发射48枚超音速反舰导弹或96枚高亚音速反舰导弹。“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在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搜索的,最远能发现距离185千米的水面目标,可发射“飞鱼”SM-39潜射型反舰导弹(射程5~50千米)和F-17系列重型线导鱼雷(最大射程20千米)实施攻击。编队内的驱护舰在有外界目标指示和中继制导的条件下,可发射“飞鱼”MM-40反舰导弹(射程70千米)对敌水面舰艇实施超视距打击。“飞鱼”MM40导弹具有±90°扇射角、末制导抗干扰能力、末端弹道随机机动和齐射后各弹可自行采用不同方向同的攻击等人工智能突防技术。

在打击岸上目标方面,目前的“戴高乐”航母编队的主力仍是“超军旗”攻击机,其遂行任务的编成和使用的武器与执行对海攻击任务时大致相同。到2008年,对岸打击任务就将由“阵风”M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承担,所使用的武器还将包括射程500千米的“风暴阴影”/“战利品”EG空射巡航导弹。该导弹采用的复合制导包括了惯导、GPS、地形匹配和末端目标红外成像识别装置,命中精度达到米级:在2004年12月,从“戴高乐”号起飞的M02号“阵风”M成功地进行了“风暴阴影”导弹的发射试验,标志着机弹综合顺利完成。
在编队内部,各作战平台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指控系统、通信系统建立起密切的协同关系。作为编队指挥舰.“戴高乐”号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由SENIT8作战指挥系统和AIDCOMER海上编队指挥辅助系统组成,采用了高速、大容量的光纤总线和光纤局域网。SENIT8系统主要承担航母本身武器、传感罪的作战管理和指挥任务,AID-COMER系统则帮助编队或特混舰队指挥官制订全盘的作战计划。两者可保持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整个系统为编队提供实时控制、战术图像和大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交换、传输等功能,可对编队内的舰艇、舰载机以及航母本身的作战行动实施有效指挥。
未来展望
作为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编队自然不能与美国海军的超级核动力航母编队相提并论。但一支航母编队所该有的、能有的,“戴高乐”编队也差不多都有了.不仅远强于其前辈——“克莱蒙梭”级航母编队,更为其它国家的轻型航母编队所望尘莫及。即便是俄罗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航母编队向之“叫板”,恐怕也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此外不难预测,在今后几年,随着更多“阵风”M战斗机的上舰以及“地平线”级防空驱逐舰、FREMM多功能护卫舰(参见本刊2005年第五期《法意新风情——欧洲多功能护卫舰》)和“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等新一代海上兵力的陆续服役,“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所拥有的,还会更强、更好。
[编辑/严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