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标绘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测绘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土地利用调查中。但在实际土地调查作业中,仍有大量工作需要人工完成。本文通过设计构建一个协同标绘系统,有效提高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的效率,能够在全国二次土地调查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基本农田是"吃饭田"、"保命田",保护基本农田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把基本农田纳入地理国情监测内容符合国情需要,也能起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把基本农田纳入地理国情监测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监测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想法。
本文探讨了以武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武进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介绍了系统建设内容以及关键技术,为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行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经济社会资源的管理也逐渐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经济社会空间一体化管理的数据库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已成为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点。本人设计了江苏省经济社会空间数据库及其管理和应用平台,并对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解决方式,为各级政府进行同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江苏省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主要是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进行合并或改变其表现方式,利用制图综合的方法将小于规范要求上图面积的图斑合并到相邻图斑或将宽度小于规范要求的道路、河流等线性要素改用线状符号表示,在上述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因此本文针对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缩编过程中如何运用ArcGIS软件,从提高缩编工作效率方面进行讨论,提出针对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处理的
Internet、分布式计算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促使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概念由"地学数据服务"提高到"地学信息处理服务"的新阶段。不仅地学数据,它使得地学信息处理功能也可以分布在基于客户/服务器(C/S)的架构上。因此,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实现基础信息基地的互联互通,建立"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协同服务机制成为适时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Web的2.5DGIS
以CAD为平台,C#为开发环境,介绍了基于ObjectARX的船舶建造可视化测控系统的开发流程。详细阐述了系统整体架构,分析了该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实用,能够满足船舶建造测控高精度、可视化等的要求。
如何利用三维虚拟场景为规划管理服务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镇江规划决策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现的具体途径,为拓展测绘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规划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将统计学习理论和LS-SVM用于变形分析预报,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与交叉验证法相结合进行LS-SVM参数的选取,并用参数优选后的LS-SVM与混沌理论相结合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并与BP和RBF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例表明,基于组合LS-SVM的变形数据预报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果。
部件普查中井盖数据的采集较为费时费力,大部分井盖都位于道路路面,采集时作业员的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随着移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已经可以快速的获取沿道路的高密度三维点云数据及高清纹理数据,此技术为快速、安全、高精度的采集井盖位置信息提供了高科技手段。本文以该技术手段采集沿道路的三维点云及纹理ss数据,从而实现快速的采集井盖等部件数据,并对采集结果进行精度验证。
本文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出发,探讨了总体培训、内业培训、外业培训、成果统计分析培训、质量检查培训等几个关键节点的培训。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成果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国土、规划、建设、水利、交通、环保、公安、园林、防灾减灾等政府各个部门对数据应用的效果和科学决策的准确性,做好几个关键节点的培训工作,有利于普查数据质量的提高。对顺利完成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