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测定大鼠口服荆芥提取物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胡薄荷酮的血药浓度,研究该成分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方法 使用SD大鼠,口服荆芥水提液(每mL相当于200 mg生药)后,于24 h内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所得血浆经处理后进UPLC-MS测定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 300(规格100×2.1 mm,粒径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B),梯度程序为,0~0.5 min,5% ~5%A;0.5~1.0 min,5% ~90%A;1.0~2.5 min,90%~90%A;2.5~3.
【机 构】
:
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100;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定大鼠口服荆芥提取物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胡薄荷酮的血药浓度,研究该成分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方法 使用SD大鼠,口服荆芥水提液(每mL相当于200 mg生药)后,于24 h内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所得血浆经处理后进UPLC-MS测定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 300(规格100×2.1 mm,粒径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B),梯度程序为,0~0.5 min,5% ~5%A;0.5~1.0 min,5% ~90%A;1.0~2.5 min,90%~90%A;2.5~3.0 min,90%~5%A;流速300μ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μL;根据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数值.结果 大鼠口服荆芥提取液后,24 h内胡薄荷酮的Tmax=1.5 h,Cmax=394.376 ng·mL-1,T1/2=2.678 h,AUC0-τ=540.989 ng/(mL·h),AUC0-∞=541.744 ng/(mL·h),MRT=3.123 h.结论 本研究所用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适用于评价胡薄荷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研究:采用去势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骨小梁形态计量学测定,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1/蛋白激酶B(Akt)1、p-Akt2/Akt2、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表达.体外研究:原代培养PMOP成骨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观察黄芪三仙汤血清对PMOP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
探讨基于疏风顺气法,以荆术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小儿外感发热缘于外感邪气,卫阳受遏,阳气内郁,不得宣泄,气机不通,正邪相搏而发热;治疗应采用疏风解表、顺理气机之法;代表方剂荆术散由荆芥穗、制苍术、赤芍、炒甘草组成,具有疏风顺气之效,可祛除外邪,调节气机,解除阳郁化热之势.临床运用过程中,可根据患儿风寒与风热的偏盛、咳嗽与咯痰症状情况、是否夹杂食滞与湿热、是否出疹等情况进行加减.荆术散用药药性温和,不伤正气,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不拘寒热,辨证加减运用,常收良效.
血与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生理上,津血同源同功;病理上,血与水作为病理产物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可致“血水同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血不利则为水”为“血水同治”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创立多首体现“血水同治”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代表性经方,如温经以利水的桂枝茯苓丸,活血以利水的归母苦参丸、当归散、当归芍药散等.岭南地区居民具有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的体质特征,其体质特征成为“血水同病”之基础;“血水同治”在岭南中医妇科病的治疗中具有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