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其门诊就诊卡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组应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使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Portmann评分)对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
【机 构】
:
江西省金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西抚州 3448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其门诊就诊卡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组应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使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Portmann评分)对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为(3.66±0.66) g/L,免疫球蛋白A(IgA)为(3.88±0.51)g/L,免疫球蛋白G(IgG)为(16.37±2.30) g/L,均高于观察组(2.63±0.72) g/L、(3.21±0.72) g/L、(11.45±2.41) 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对照组为(14.34±2.14)分,观察组为(17.29±2.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不仅疗效良好,还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其神经功能及面部肌肉的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加减生化汤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后出现寒凝血瘀症型产后腹痛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灸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100%,较对照组的82.93%明显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d后,试验组无痛率较对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州市第八医院门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祛痰及氧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伏九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
目的:观察新型针具提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提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9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3.51% (P
目的:观察采取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胃肠负压引流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外科及肿瘤科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胃肠负压引流治疗肠梗阻,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6.43%(27/28),高于对照组78.57 %(2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2,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8.85±3.9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