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第23卷第7期 目录

来源 :光学精密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用严格的耦合波理论分析用于ICF系统的分频光栅, 得到一些初步的分析结果。
期刊
期刊
通常情况下,焦面在光学系统焦深范围内移动,空间相机像质变化较小,一旦移出焦深范围,像质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波前编码(WFC)成像技术具有很好的扩展焦深功能,能够使光学系统表现出离焦不敏感的特性。采用了扩展多项式在光瞳处引入三次相位分布,以光学传递函数作为系统像质衡量准则构建了自定义评价函数,进行了波前编码光学系统的设计,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复原后的波前编码图像不仅与原系统成像质量相当,并且在较大的焦深范围内保持一致,验证了波前编码技术提升空间相机稳定性的可行性。
用速率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双光子激光器和双光子激光放大器,得到了双光子激光器的基本方程,同时研究了稳态解的稳定性问题。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大范围偏离稳态值时的时间演化。双光子激光器必须有高于阈值的集居数反转和起动的触发脉冲。讨论了产生巨脉冲的方法。根据已知的数值指出建立双光子激光器的可能性,无多普勒加宽的双光子激光器要求低得多的阈值和苛刻得多的频率匹配,但可望在激光光谱学和基准测量中得到应用。双光子激光放大器对波形有严重的畸变,并对输入脉冲的强度存在着强烈的非线性依赖关系。
期刊
编码摄像通过对光照、光路、传感等进行调制获取编码耦合的场景信息,并利用解码计算与图像信号处理,实现高精度场景重建,从而突破传统光学成像模型和物理器件的局限,有效提升成像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随着光源、光学元件、传感器等成像要素的不断革新以及新型成像方法的出现,编码摄像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编码摄像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围绕光照编码、光路编码和传感编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期刊
期刊
随着MEMS惯性传感器件对微位移检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微位移检测技术已经成为MEMS惯性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亚波长光栅以其超高的位移检测灵敏度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平台。利用Rsoft软件模拟分析了双层亚波长光栅共面、离面相对运动时系统零级衍射光透射率与光栅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及系统关键结构参数对位移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并对这两种亚波长光栅微位移传感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与性能仿真及对比, 理论验证了亚波长光栅位移检测的高灵敏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