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平面法的一类瑞利方程的研究

来源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相平面法研究了一类瑞利方程所描述的系统.首先应用李雅普诺夫间接法分析得出了瑞利方程的平衡点及其相迹所满足的方程.其次利用Mathematica软件分别绘制了当ε>0和ε0时系统趋于稳定,当ε0时不同ε值时系统的振动波形图,结果显示ε值越大,系统的振动波形失真越大.
其他文献
酱卤肉制品的加热卤制工艺是关键生产工艺.为了了解卤制工艺对卤猪耳品质的影响,以结缔组织较多的猪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蒸煮损失、剪切力、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研究不同卤制温度与卤制时间条件下,卤猪耳的品质变化规律:随着加热的进行,在60~120 min内卤猪耳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硬度与咀嚼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0~1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加快.卤猪耳的品质受加热温度和时间而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因此控制合适的卤制时间与卤煮温度对于调控产品的品质非常关键.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葡萄糖酸-δ-内酯(GDL)加工制得内酯豆腐,并研究了GDL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大豆与水比例对内酯豆腐的硬度、析水率、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大豆内酯豆腐的最佳工艺为GDL添加量0.20%,加热温度80℃,大豆与水之比1∶13,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豆腐析水率为0.60%,硬度适中,品质较好.
基于通过RHtest方法检验订正的浙江68个气象台站1951—2018年0 cm、20 cm月平均地温、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杭州、温州站百年气温资料,利用局部台站观测值全局修正(GAoSV)方法建立浙江1905—2018年年平均0 cm和20 cm地温序列,采用气候倾向率、低通滤波、小波分析、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浙江地区年平均地温百年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05—2018年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气候倾向率均为0.2℃·(10 a)-1(P<
使用陆气耦合强度来表征陆面状态对降水、气温或大气其他物理过程的影响程度,可以辨识陆气相互作用的热点地区,加深对陆气相互作用和气候系统的认识。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Kendall’s Tau相关系数及土壤湿度-潜热通量、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的陆气耦合指数对中国区域陆气耦合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增大导致潜热通量增加,为降水提供了所需的水汽条件;潜热通量增大导致感热通量减小,温度降低,对边界层的驱动减弱,不利于气团的抬升凝结,该区域是我国陆
2018年7月31日哈密市出现了一次极端大暴雨天气过程,持续强降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FY-2G红外云图TBB资料,对此次极端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极端大暴雨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南亚高压双体型建立,东部中心强且位置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北;高低空急流在暴雨区上空垂直方向形成耦合形势,加强了暴雨区上升运动的维持和水汽的垂直输送;850~200 hPa强盛的偏南暖湿气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
基于NOAA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5)模式历史试验输出结果,首先评估模式对控制台风强度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我国教育部大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支持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现状,设计出课前(重输入)+课中(重输出)+课后(重反思)的混合式听力学习模式,该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形成学习闭环,环环驱动,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利用2019年11月5日至12月13日厦门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的无线电探空仪数据和同期布设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的风速风向和通过梯度法反演的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1)风速和风向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1和0.98,一致性良好,450~1300 m高度范围内,对比效果最佳;(2)利用探空数据的温度廓线和测风激光雷达的雷达回波强度信号通过梯度法分别反演边界层高度,二者一致性很高,只是在边界层出现急流、云层和明显的污染等复杂情况时,探空数据反演的结果会明显大于测风激光雷
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公共体育服务对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体育服务对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特征、社会阶层和空间差异问题突出,低阶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极好,且明显拉近了群体间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由户籍导致的城乡差距被放大,东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明显高于中、西部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更能促进东部的老年人、中部的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西部居民则表现出年龄缩减效应,且自身的健康问题并不影响参加体育锻炼.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