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障碍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部委微博开放日”活动中也提到,根据《留学中国计划》,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随着近几年教育国际化的全位覆盖,留学生数量和质量逐步成为高校国际竞争的敲门砖,然而现留学生规模逐渐进入发展的平静期,毕业率也悬在60%出头。如何吸引留学、消除留学障碍以及提高留学生毕业率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之需和突破口。
  江苏大学所在地镇江,国际政策受留学生青睐,来华人数只增不减,为更好服务于江苏大学的国际化进程,障碍研究是必然,目前留学生数量已达1500余人,规模虽大,教学成果却处在上升的瓶颈段,为弥补不足和优化留学质量,本项目以江苏大学留学生为主体,采用文献、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展开研究,从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心理障碍三重视角加以分析,力图探寻优化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研究,语言障碍是留学生交际障碍的集中体现,文化障碍和心理障碍随后,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留学生普遍把无法交涉的原因归结为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则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心理障碍反映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程度。
  一、语言障碍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语言不能统一时,交流障碍就凸显了,据调查,语言障碍不仅体现在中国学生的外语交流上(听,说两方面),还表现在外国留学生的英语口音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的英语口音往往带有家乡特色,使得表达语义不明,中国口音虽也构成影响,但只是少部分,最大的障碍是母语环境影响下体现的思维模式(表现为语法结构),使这些语法结构带有中国味道,在母语非英语的学生面前更显生涩。
  二、文化障碍
  文化差异是社交差异的根源,文化背景左右着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达,根据调查,紧接语言障碍其后的是文化障碍,思想观念和社交生活是文化差异的两个具体体现。
  (一)思想观念
  个人的思想观念体现整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中国人腼腆,表现为传统;西方人开放,折射出自由,不同的思想文化无可厚非,但他们在不同民族扎根发展,致使交互时思想碰撞。
  (二)社交生活
  社交生活的差异表现主要表现在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和不同思想观念带动的行为差异。文化习惯上,比如中国人使用筷子,这对于从小使用刀叉的留学生来说显得费力,思想观念上,中国人传统腼腆,西方人主张个性自由,热情开放,所以中国学生即便在路上,都能收到素不相识的留学生的主动问候,这是不同的国家环境折射的不同的思想文化氛围。
  三、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主因
  首先是文化定势,亓华、李美阳在探究俄罗斯人在华留学经历中的跨文化障碍时,指出,对中国文化的错误认识是他们无法较快适应的重要原因。在未接触他国交流前,人们往往存在一种对他国以及他国人民封闭的,无弹性的刻板印象,这就是文化定势(stereotyping),文化定势先入为主,若未进行实际的交流突破,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根深蒂固,使得留学生在交流前过滤一下交流对象的直接印象,这些过滤成了留学生决定是否继续交流的决定力(表现为阻力或推力)。其次是民族中心主义,不同民族的人种总是认同自身文化,与外国文化相比,他们心理更适应自己成长的文化氛围,这就形成了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引发的结果是,中国人对与留学生交流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心理障碍的表现:焦虑、敏感、脆弱
  奥贝格提出的“文化冲击”概念是对文化情境变化中人们心理状态的经典描述,即对对方社会符号不熟悉时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也就是说异国人在进行跨文化转变时首先表现出负面的心理状态,接着会随着时间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文化适应转变过程中首先经历的就是焦虑,留学生一时间转到陌生的环境,对周围的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对自己的适应性感到担忧,在适应初期,也会因为各种差异表现不满、不认可,这样的状态酝酿了焦虑的心理。而当他们试图融入学校圈子(生活或学习)无果后,往往有孤立无援之感,难免情绪低落,以后的待人处事相比国内也收敛很多,以此形成敏感脆弱的心理。这些负面的心理会在他们再次社交时发生作用,让他们对社交产生厌倦、烦躁的心态。
  四、管理改进研究
  作为努力建设国际声誉的发展高校之一,江苏大学广纳学子,经统计,百分之二十的留学生汉语水平处于皮毛阶段,大部分吸纳进来的学生也广泛分布于“日常交流困难期”,优化学生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而许多努力建设国际化教学环境的高校也正面临学生质量问题,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受因此到干扰,管理建设迫在眉睫。
  (一)建立并优化志愿者中介队伍
  江苏大学2013年成立了汉语志愿者协会,以中文辅助为主。经交流,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是因为留学生普遍的问题反馈,汉语国际部感到了这一反应的严重性,而面向本校学生招收志愿者。志愿者的筛选没有门槛,自愿为主。采访中,大半的志愿者都目标明确,表示旨在锻炼口语,他们跃跃欲试,苗头很旺,其中却不乏口语能力不足、经验缺失、缺课少课的烂摊,问题就滋生了,首先志愿者队伍的规模过小,面对不断吸纳留学生的趋势,江苏大学应建立一支流动的符合发展现状的队伍;再是筛选问题,志愿者队伍自身技能不足不仅挫伤自信心且效果不佳,应在广纳志愿者的同时建立门槛制度;最后是内部秩序问题,课时安排的随意性导致秩序松散和懈怠心理,应严格管理。
  (二)积极引导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
  问卷显示,大部分留学生把“少交流”归咎于中国学生的被动,69%的留学生把中英交流障碍归咎于中方学生的被动(非语言障碍因素),15%则认为中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不主动与留学生社交的学生中,63%的学生认为没有交互必要,28%的学生缺乏英语自信,在两方问卷的调查对比中,语言障碍并不是阻碍两方交互的主因,而“没有交互必要”成了切断两边交流的根源。要让留学生收获满意的社交,达到其心理诉求,就需搭建中外交涉的平台:
  1.鼓励中国学生参与留学生教学课堂
  目前,江苏大学已经存在让中国高年级学生充当汉语助教的做法,这一途径对留学生的交流管理虽有加强,但助教往往减轻讲师中文教学的压力,几乎仍是停留在老师—学生的层面,我认为可以适当引进部分英语—中文的转变教学助教,增进留学生的适应心理与接受心理。
  2.鼓励共建中外交流社团
  江苏大学关于英语学习的社团很多,与留学生接轨的只有国际部,而国际部的职能发挥往往不如期望,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国际部由中国学生创办承接,处理留学生活动的相关事宜,主体明显偏向中方,留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得整个社团“顶着交流的名,干着秘书的活儿”,我认为可以通过至少保留一位留学生部长以加强中外交流工作,促进两面组织的接洽融合,同时鼓励爱好中外交流人士广建类似社团,扩大影响。
  (三)缩小语言转变跨度
  许多汉语学习能力欠佳、中途入学的留学生往往面临汉语学习的崩溃,近年来汉语文学专业的留学生几乎不存在,非汉语专业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也大量存在起始水平不佳、学习不努力、跟不上进度的恶性循环,对此,应建立一支专门面向留学生团队的中文专业教学,可适当引进西方学校的面向留学生的策略——设置语言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在新生入学之前加强统一的文化知识教育,以便加强适应。
  综上所述,学术的融洽是进步的,留学生的交流数量也会不断上升,新生的问题也会不断变化,为缓解这一趋势下的内部腐化,与时俱进的调研需要不断提出与解决。本文着眼江苏大学现状,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的語言障碍、文化障碍和心理障碍入手对症下药,提出了适合江苏大学发展的优化措施,相信对于汉语推广、留学生适应有进步引导。
  【参考文献】
  [1]亓华,李美阳.在京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2):40-42.
  [2]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0.
其他文献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体育局重点项目项目,课题编号:2017005]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一系列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互联网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背景下,以郑州市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探讨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健身俱乐部闲健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健身
期刊
摘要:灾后临时建筑已不仅需要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其设计研究对于灾后人们生存和正常生活过渡、心理安抚、灾后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活动板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灾后临时装配式建筑的选材、模块化和防水保温设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的活动板房存在私密性空间缺少、地面的防潮性不足、尺度不合理、室内空间的色彩单一等缺陷。建议利用帷慢等营造私密性空间,進行标准化设计,统一配套设施尺寸并利用不同色彩的构件搭配,
期刊
摘要:版画的特性加之装置艺术的活跃性会让艺术家有新的思维方向,一种平面与立体的结合将会对视觉产生怎样的冲击?  关键词:丝网版画;装置艺术;转换思维;二维;三维  一、丝网版画的特征  (一)复数性  我所理解的复数性特质有两种层面:一种是可复制性(复制版画)比如,人民币的印刷。另外一种(创作版画)是重复的N种方式,比如,创作版画在印刷时会出现印痕,印痕有很多特性,比如不期而遇的偶然性、稍纵即逝的
期刊
摘要:中国风景园林是寻求解决人与建筑、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无论哪个时代,中国风景园林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烙印。同时,风景园林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时代的特征,体现出艺术审美的差异,科学技术的改变,人文思想的改变。本文就是着力于从“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到当下“城市双修”思想下的风景园林的特征,看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和改变。  关键词:古典园林;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风景园林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风景园
期刊
摘要: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并受文化、经济、社会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方面影响而产生变化,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本文以中国历代染织纹样的流变为例,来阐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设计审美有何不同以及造成这种审美趋势的历史、人文等原因。  关键词:设计审美;中国历代;染织纹样;演变  一、中国历代主要流行的染织纹样图案以及人们的审
期刊
白裤瑶靛染工艺是白裤瑶民间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贯穿于白裤瑶群众生活之中,即便是在机械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在古老的瑶寨占据着一席之地,如同春天瑶山上的野山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本文依托广西南丹白裤瑶靛染的艺术魅力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一、现代服饰设计对靛染工艺的借鉴  靛染工艺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染布技术,整个制作过程全手工操作,染布使用的材料都是纯自然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以“现代照明设计”中单个灯具设计在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为例,对作品与时代审美精神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时代审美;灯具设计;科技发展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白炽灯泡的特点是“可以把光直接指向任意的方向,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具”(中岛龙兴,《照明设计入门》,P20),人类的照明出现质的飞跃——“光的设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由此而引发的照明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
期刊
摘要: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在普通话语音教学过程中,由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文章主要从河南方言声调的特点,总结了普通话声调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中改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方言声调;问题;方法  声调是普通话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之间理解词义的障碍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声母和韵母的讲授和训练往往受到重视,却往往忽视了
期刊
摘要:在电影《神奇女侠》出现前,以漫威和DC为首的超级英雄电影清一色的都是以男性超级英雄为主角,女性超级英雄的出现只是为了陪衬主角或者是平衡电影中过于阳刚的男性气质。华纳和迪士尼高层普遍认为,女性超级英雄角色不能扛起一部电影的票房,同时他们认为民众们不喜欢看到女人拯救世界。然而,华纳还是先迪士尼一步做出了尝试。2017年,华纳制作的首部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神奇女侠》震撼上映。那么作為一部主打着“女权
期刊
摘要:上映于1994年的电影《大话西游》院线表现平庸,市场反应平平,连批评界都没有任何讨论,但在十年之后,搭乘着21世纪盛行的“后现代主义”春风,电影《大话西游》受到年轻一代人的热烈追捧,其中的对白被奉为经典,造就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另类的奇迹。本文从人生视角对电影《大话西游》进行解读,深挖影片深刻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电影《大话西游》;人生视角;解读  电影《大话西游》的故事近乎乱弹,虽然取材于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