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爆发,贵州茅台站上新起点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贵州茅台股价一路上涨中,有不少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些投资者中不少是坚定的茅粉,高溪资产合伙人、执行董事陈继豪就是代表之一,他十几年来和贵州茅台一道穿越牛熊、不离不弃。在今天茅台“断供”、股价和产品价格双双创新高,以及贵州茅台强力推行限价令等因素影响下,陈继豪又是如何判断的呢。8月23日,《红周刊》就茅台的当下和未来专访了陈继豪。
  用贵州茅台试验 践行价值投资
  《红周刊》:说起来您算是资深“茅粉”了,在贵州茅台刚上市时就关注并买入了。发现这样优秀的股票,有怎样的机缘巧合呢?
  陈继豪:市场教育的结果。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后我就入市了,算是新中国第一代股民。最开始也是追涨杀跌,后来在买卖四川长虹中长了教训,开始尝试价值投资,才有了和贵州茅台的结缘,一路走下来就是16年。
  1996年2月长虹股价在7元(不复权,下同)时,我就发现其基本面非常好并多大手笔买进,股价翻倍时就抛出了。可长虹股价还是一路上涨,到1997年5月涨到66元附近。其间,我在30元附近重新入场赚了点差价。但回看自己的操盘并不满意,这么早发现了价值股却没能坚定持有。我就开始反思,要想超额获利还是要发现价值股。这就引出了茅台。那时全国人民都知道两个白酒品牌——茅台和五粮液,茅台当时卖100多元/瓶。我本人和身边所有喝过茅台的人都给出好的评价,我那时就想,茅台上市后一定会是龙头股,在这样的股票上不能再犯四川长虹操作时的错误。
  《红周刊》:所以从贵州茅台2001年上市后您就坚定持有并持续到现在?
  陈继豪:需要明确一下,茅台上市时价值投资不是主流。我投资茅台是想做个完整的试验,价值投资和投机哪个更有效。从基本面来说,茅台当时的业绩是几毛钱,茅台酒的稀缺性完全没有体现。当时也很纠结,可试验必须进行下去。
  2001年8月27日茅台上市的第一天是34.51元开盘,我就进去了,接着茅台股价就开始震荡下滑,到2003年一度跌到20元附近,我在20元附近时补了几次仓,茅台历史最低价是那时候创造的即19.98元。在2001年-2005年熊市过后,茅台迎来上涨行情,2007年大涨,2008年1月涨到230元附近。那时我卖了一次,然后在茅台跌回130元附近又收回来了,再之后就是持有了。
  《红周刊》:为什么会在2008年有这样的操作呢?
  陈继豪:因为当时茅台的PE达到了上百倍,偏离了正常值,股价透支了预期。但试验证明,价值投资比投机风险低得多、盈利好得多。而这么多年一路走下来,茅台确实是一家伟大的企业。
  《红周刊》:“伟大”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能放在哪个企业上的,什么原因让您有如此的感触?
  陈继豪:说茅台伟大,主要是基于茅台对投资者的回馈,上市16年来贵州茅台分红有数百亿规模。而且茅台集团作为控股大股东,多年一直坚定地保持着61.99%的控股比例,这能很好地稳定股价。当然,茅台公司还有进步空间。比如世界影响力,目前主要是国内及海外华人圈在消费茅台,公司未来的国际化任务还比较艰巨。
  《红周刊》:那么,白酒消费会是未来新生代的最爱吗?茅台以及其他白酒品牌会不会遭遇新危机?
  陈继豪:白酒被饮料等取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的酒文化传承了上千年,这是白酒存在的基础。可以说,只要有社交一定会有白酒。我国每年白酒消费量是2000多万吨,今年估计达到2500万吨以上,茅台的总销量只占今年消费量的0.2%左右。可茅台面对的市场是占城市人口30%以上的富裕人群,市场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只要我国经济保持当前的成长速度,茅台酒就不会缺少消费者,而且始终是供不应求。如果有危机的话,除非茅台所处的赤水河水干了,就算这个风险,也有专家调查过,茅台镇不处于地震带。
  茅台限价令无法根本解决“酒荒”
  涨价是根本
  《红周刊》:文化、历史,茅台之所以“伟大”的突然,還有其过硬的基本面可以让其穿越股市牛熊。即使是2012年被市场解读为“黑天鹅”的禁酒令,也是暂时的冲击。
  陈继豪:是的,当时市场过度解读禁酒令了,实际上,茅台公司在2012年后就朝着消费升级,面向民间消费需求转型。从市场的反映来说,茅台酒的政务消费需求早已让位于民间消费需求。通过茅台酒的消费,我们可以感受到中产阶层的崛起,比如一些私募朋友、新三板暴富人群等,他们的购买力非常惊人,有的人买别墅专门放茅台——这在从前是闻所未闻的。甚至有传闻说,茅台酒可以用来做银行抵押。还有茅台年份酒的收藏,茅台已经有了金融属性。
  《红周刊》:最近茅台的“断供”现象愈演愈烈,也是民间需求导致的吧?有人说市经销商囤货有一定关系,您怎么看?
  陈继豪:断货反映了茅台酒真实的市场需求。现在从茅台专卖店和茅台海外出口情况来看,都是供不应求。至于说经销商囤货,即使有也不是普遍现象。茅台对每瓶酒都可以追溯,如果一直留在经销商的仓库里,那么经销商可能就会被处罚。据我了解,北京一家很大的茅台经销商没有茅台酒(新酒)库存。
  就像上面所说,即使有囤积也是民间新富阶层无意中囤积了。这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茅台酒的商品属性被严重低估了。
  《红周刊》:今年初以来,茅台公司多次强调要限制茅台酒价格,要求茅台专卖店的市场零售价控制在1299元(53°飞天茅台)。茅台酒的价格实际早已冲破这个限价,部分零售价在1500元以上。如果按照您刚才的观点,茅台的控价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陈继豪:是的。回看2012年,年初时53°飞天茅台零售价最高2200元,年底贵州茅台也出过“限价令”,就是要求53°飞天茅台零售价不得低于1519元/瓶的价格,批发价不能低于1400元/瓶。然后不久就有区域市场跌破了这个价格,几个月后跌到了870元/瓶,一些经销商还因此受到处理。从结果来看,限价根本没有限住。   现在是市场转向了,价格进入上涨循环,茅台公司又推“限价令”。从今年以来市场的表现看,“限价令”没能限制住零售價格。这其实是市场一般规律,价格管控有点像和风车作战,不可能取胜。
  《红周刊》:和“限价令”一起,茅台公司还推出了“无限量”供应,目的是控价,这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陈继豪:是有杀伤力,但这是扬汤止沸。比如茅台商城以1299元/瓶“无限量”供应,就会导致一些在较高价位进货的经销商无法出手自己的货,被动“囤积”。而民间消费能囤积的会继续囤积,毫无影响,真正的市场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那么“无限量”是怎样的?其实是每天出库的约100吨酒中的30%拿到网上“无限量”供应,如果去除15%~20%系列酒、定制酒,剩下的53°普茅并不多。这就是之前茅台商城一直是秒杀的原因。即使茅台拿出全部的销量额度平抑价格——茅台公司一年的销量约为2.68万吨,能达到平抑目的吗?
  千万不要忘记2013年的限价教训,以免踏入同一条河流。只有提价,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茅台股价10年后3000元/股不算高
  《红周刊》:茅台股价突破500元/股,有投资者大呼看不懂、买不起。而您却提出,茅台的威力还没到爆发的时候。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陈继豪:从长远来看400元和500元没区别。茅台酒涨价有人抢,茅台股票涨价没人敢买,这是我不能理解的。酒不是稀缺的,可以持续生产;股票就这么多,价值还那么多,筹码始终有限。
  有价值投资者希望茅台股价缓慢上升。我觉得前十年等的时间太长了,这个缓慢不可以陡峭一点呢?茅台5年没提出厂价,工资涨了多少?茅台是抗通胀的品种,没体现出来。
  再说一组数据:茅台在2001年上市的时候市盈率是27倍,股价34元。今天茅台动态市盈率还是27倍,股价接近500元。简而言之,茅台的PE值并没有太大浮动,依然在价值投资的合理范围之内。支撑茅台股价上涨的,是茅台的业绩这16年增长了70倍。那么后10年呢?我坚信复利的威力该爆发了,茅台的业绩增长不输前16年。
  《红周刊》:2027年茅台股价3000元,市场不少人对此哗然?
  陈继豪:先说茅台的产量。今年茅台的产量比去年增长20%左右,但总产量只能满足市场的50%有效消费需求。明年茅台的产量比今年预增15%,预计满足市场的70%有效消费需求。这些数据本身存在一点问题,就是茅台在测算产量时的基础数据是2016年的。今年以来,茅台的市场需求是井喷式发展的,去年的数据指导今年和明年是失真的。按照茅台公司的产能规划,到2020年的产量仍不会有爆发性提高(比目前高约1.3万吨),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到数据表现来说,预计到2020年,茅台公司的收入将会达800亿元,考虑到净利润率超过50%,则净利润为400亿。如果考虑系列酒的增加,收入超过100亿元,尽管净利率水平远低于飞天茅台,但仍有望实现30亿左右的净利润,在股份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34元。按照25倍PE茅台股价将到855元,如果茅台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提价,出厂价预测到1150元计算,则到2020年每股收益可能在40~50元之间。按最保守的20倍PE计算股价将突破1000元,25倍PE计算股价就是1300~1400元。而2020年以后保持年均增长15%以上,而提价预期依然存在。复利的威力将在2020年以后加速体现,2027年茅台每股收益有望达到100元以上,每股净资产达到400元以上,股价达到3000元。
  我们始终是以20~30倍PE计算的,这是保守的,茅台10年后3000元不算高。
  《红周刊》:这个推算,您有没有考虑市场牛熊转换的问题,回看我国的股市历史,大约每5年有一次牛市。
  陈继豪:中国股市未来10年至少有两轮牛熊市,下一轮的牛市在2020年或2021年,指数预计会突破1万点。在这个过程中,茅台的股价会不会像2008年那样提前表现,也未可知。大牛市下,所有按正常PE估值的体系都将失效,变成争抢筹码的举动,茅台的估值也不会总在20倍到30倍,也可能到60倍。就是有一定的市场溢价甚至泡沫。
其他文献
近期中小板指与创业板指形成了相互呼应的走势,创业板指强,中小板指也强。反之亦然。比如说在近几个交易日,创业板指蓄势调整,中小板指也随之震荡。看来,中小板指并无特别突出的异类走势,在趋势以及发展方向上向创业板指靠拢。  不过,就产业热点来说,中小板指较创业板指略有些优势。比如说在新能源动力汽车产业领域,创业板主要集中在电机等核心部件领域,但是,中小板的新能源动力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比如拥有上游锂矿资
期刊
继习近平主席访美将网络安全推向高潮后,本周举办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再次景上添花。随着互联网各项应用的普及,信息安全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及个人关注焦点。在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案的制定下,以及“十三五”相关规划的陆续出台的大背景下,行业热度不断提升。  网络安全成最新热词  网络安全问题是近年世界各国长期关注的问题,我国也早在2012年就提出研究并制定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计划。有资料显示,目前
期刊
8月底日渐临近,2017年中报披露收官在即。A股“中考成绩”密集公布的同时,身为市场重要的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们的身影不断从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浮现,其投资思路得到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外来和尚”QFII“经”念得最好;“国家队”社保基金最长情;而随着养老金的入市,基本养老保险也首次在A股正式“亮相”。  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正式披露中报的A股公司已有1581家,占目前全部A股比重的4
期刊
宁波思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思进”)主要从事多工位高速冷镦成形装备和压铸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于今年7月份在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招股说明书,正式开始“思进”A股市场。然而《红周刊》记者在翻阅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时发现,该公司虽有“思进”之名,但“思进”之路却似乎迷雾重重。  增产不增收,募投项目必要性存疑  近年来,宁波思进常见于报端,似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据观察,该公司主要产品的
期刊
谋定后动  《红学堂》:指数回到3000点附近,很多机构大力看多,主张大力度买入,您如何看?  王先春:对于其他机构看多并鼓励大力做多的做法,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当然,我可以理解机构在目前只有做多的市场中只能如此去呼吁,但是不建议以此影响普通投资者。自8月9日全国巡讲以来,我反复强调有两次机会,其中一次已经把握住了,年底前还有一次机会。当时判断市场就是超跌反弹,也用5期《首席金股》表达了我的观点,而
期刊
稳健投资者持币过节  《红学堂》:本周仅3个交易日,接下来就是十一长假,市场波澜不惊,既没有大幅下跌,也没有大幅上涨,继续牛皮震荡。对于操作而言,当前讨论最多的还是老话题——持币还是持股过节?周川南,先谈谈你的看法。  周川南:我先代表我和老文祝《红周刊》的读者节日快乐。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有5个外盘交易日,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持币过节为上策。假期期间将公布国内官方PMI指数值、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等重要
期刊
隶属于黑龙江国资委的龙建股份(600853.SH),于9月12日发布了《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将以每股6.69元的价格定向发行18684.6万股股份募资12.5亿元,其中8.03亿元投入到“蒙古国阿尔泰至达尔维共计263公里道路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额将高达8.47亿元,其它用于偿还相应贷款。对于本次增发,笔者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募投项目盈利能力非常“鸡肋”,整体收益不如直接去购买银
期刊
电脑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无论工作学习还是游戏娱乐,都已经离不开它了。电源是电脑必不可少的动力之源,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脑的稳定和安全。电力输出稳定、寿命长且质量可靠,甚至还能在超过额定功率运行是一款优秀电源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如今,80PLUS认证电源牢牢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因此《电脑迷》评测室收集了国内市场上额定功率从270W至400W的9款主流80Plus电
期刊
随着股市在低位反复震荡,有的股票已经显现出投资价值,不少投资者乐观地认为可以进场抄底。尽管股指目前进入止跌阶段,但形成反弹还为时过早,从历史周期和技术指标来看,进入10月后股指才有可能探明真正的底部,完成关键的最后一跌。  历史上的10月,多为沪指重要的时间点,其中以底部居多,最显著的是2007年6124点下跌后,跌至2008年10月,见到1664点的近7年低点;2005年的10月,则成为了近4年
期刊
证金公司救市投入的巨资全面盈利了,就凭证金公司拥有的别人无法企及的巨大资源,这个结果其实是没有悬念的。但很多人对这个结果并不服气,因为证金公司是个特殊的巨无霸投资者,其市场操作是否光明磊落存疑,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长期驻扎市场不应再享有特权  救市之初,证金公司就多次突破5%的举牌红线,有一只股票甚至买入逾19%都没有公告。事后证金公司解释称,当时是应急买入,所以忽略了这个问题。当时应急买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