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女人往事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高密,又称凤城,据当地人称曾有凤凰到此,这一说法无从考证。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中,莫言塑造了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从《红高粱》的奇女子戴凤莲,到《丰乳肥臀》的上官鲁氏,再到《檀香刑》中的孙眉,这些于苦难土地上开出的艳丽花朵,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
  11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平安庄家家户户的农房旁边堆满了一人多高的一筐筐玉米棒,门口晒着成片剥好的玉米粒。当一拨又一拨访客扛着摄像机、照相机和录音笔走进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时,平安庄那些戴着头巾的女人们坐在家门口一边就着箩筐掰玉米,一边笑着问来客:“是记者吧?来采访莫言吧?”
  坐在齐小腿高的板凳上或农房暖炕上,或站在莫言旧居门口,平安庄若干不同年岁的女人们缓缓讲述了各自过往的年月。在那些丢失了日期的回忆中,平安庄的女人或多或少再现了“高密东北乡”女人的风采。
  高粱地上的烈女子
  《红高粱家族》中,“公公丈夫”被杀后,“我奶奶”在曹县长面前的表演令人拍案叫绝。在解释自己的小说里为什么总有女性至上的感觉时,莫言解释说:“这可能来自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每当遇到重大问题,家庭生活里出现重大转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时,身为女性的母亲和奶奶,她们的表现,总比父亲和爷爷要坚强。”
  在平安庄,74岁的村民魏治兰还记得自己六七岁时,哥哥去当兵了,家里徒留五个女人。有一天,魏治兰一家还没来得及跑,便被几个带着刺刀的日本兵堵在家里。“他们非要拉我嫂嫂走,我妈妈挺勇敢的,就像《红灯记》里的李奶奶那样,挡在我嫂子面前,张开双手对着拿刺刀的人说‘你们先捅死我吧’。”日本兵终于被魏治兰母亲的气势所逼退。
  抗日战争时期,高密的女人们为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做出了诸多贡献。
  1940年初春,高密县第八区的前屯村(现属安丘市)牛玉华、刘新、牛玉丽、李自珍四位女青年秘密奔赴鲁东南根据地,成为高密首批向根据地输送的女性骨干。
  当时,从高密到沂蒙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可谓艰险重重,既要冲破重重封锁线,又要掩人耳目,还要克服和解决来自家庭的阻挠和羁绊。当时在乡村,对一个未婚的女性青年来说,不告而别离家出走意味着身败名裂,但这四位女青年为抗日毅然决然投奔解放区。后来牛玉华成为高密在沂蒙抗日根据地成长起来的第一个女记者、女作家。
  在高密,还有一位名为李提兰的女性,因为勇于冲破世俗观念,大胆追求婚姻自由,而广为人知。解放前夕,高密姜庄区李家长村人李提兰被家人包办婚姻,要被迫嫁给一高姓农民。当时李提兰只有18岁,而高已年近40岁,李提兰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拒绝与高成婚。但最后还是被家人强拉硬拖与高成婚。
  李提兰见反抗不成,就装痴卖傻,形同疯子。婆家见她成了疯子,就放她回家。她离开婆家后,逃往东北牡丹江,在东北和一个情投意合的青年结了婚。李提兰虽然反抗包办婚姻成功,但当时由于没有法律保护,整天提心吊胆。
  直到1950年新《婚姻法》颁布后,李提兰才挺直腰杆回老家省亲。高密县委曾将李提兰的遭遇编成活报剧、故事、快板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动了全县新《婚姻法》的贯彻落实。据统计,仅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县就有702对因父母包办或买卖婚姻而造成夫妇不和的夫妇离了婚,而另有1012对自由恋爱的青年登记结了婚。
  母亲的双重压力
  《丰乳肥臀》中有一个场景,上官鲁氏在生产队趁干部不注意时将粮食囫囵吞到胃里,躲过下工时的搜身检查。回家后,她跪在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盆前,用筷子探到自己喉咙里催吐,把胃里还没有消化的粮食吐出来,然后洗净、捣碎,喂养自己的婆婆和孩子,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跪在瓦盆前就想吐。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生育双胞胎时,她家的毛驴也在生骡子。驴和人都是难产,上官鲁氏的公公和婆婆为难产的母驴请来了兽医,但对难产的儿媳却不闻不问。
  这样的情节听起来离奇,却是莫言母亲和村里好几个女人的亲身经历。莫言的母亲曾经怀过一对双胞胎,那时候“肚子大得自己都望不到自己的脚”,但还是要顶着烈日下地干活。到生产那天,中午还在麦场打麦子,直到羊水浸湿了脚才被允许回家,下午生产,晚上赶上暴雨,又要挣扎着起来去麦场抢收麦子。双胞胎没活几天就死了,母亲也落下了一辈子的妇科疾病。
  在平安庄,74岁的村民魏治兰听母亲说过,旧社会时(解放前),女人的确不太被重视,男人吃细粮,女人吃粗粮。那时候,驴子就是全家的一笔大财产。有时一户人家买不起驴,只好两三户人家合买一头分时段用驴耕地。
  魏治兰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魏治兰的月子坐得并不安稳,饥饿是最大的问题。“吃饭时都要把碗添得干干净净,亮亮的,到后来,根本不是吃不饱,而是没得吃,铁耙子从一垄垄地里挖过去,挖不到一个地瓜。”由于吃不饱,奶水少,魏治兰只得把为数不多的地瓜捣烂,用手指抹一层地瓜泥,喂给哺乳期的孩子。“一塞嘴里,小孩就吐,吐了就再喂。”要是孩子拉肚子,魏治兰就再喂点药。
  甜菜丝、茅草根、野菜、水草,就连嫩头的棉花植株都被村民们啃没了,“村里都看不到绿色了”。村里的孩子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当野菜都没得挖时,村民们就开始爬到树上摘树叶,“把树叶用水透一透(煮煮)就吃,有点苦,但后来连树叶都抢光了,当时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东西,什么都吃,拉不出就用手指抠。”
  吃饭成了村庄的头等大事,魏治兰天天拎着篮子外出挖野菜。村外是一片辽阔的草甸子,地势低洼,水汪子很多,荒草没膝。春天时,魏治兰挖草根剜野菜;冬季,平安庄那些上过水的洼地面上有一层干结的青苔,“像揭饼样一张张揭下来,放到水里泡一泡,再放到锅里烘干”。待到吃光了青苔,便剥树皮。剥来树皮,刀砍斧剁,再放到石头上砸,然后放到缸里泡,泡烂了就用棍子搅,一直搅成糊状,捞出来,一勺一勺,摊在鏊子上,像摊煎饼一样。
  坐在暖炕上,62岁的村民王守义和老伴高仁坤回忆起在生产队干活的时期,笑着说,由于吃不饱,干活累,那一阵子两人没少吵架。直到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夫妻俩吵架的频率才不那么高。高仁坤怀了孩子后,条件比10年前魏治兰第一次坐月子时好一些,冬天她还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小米汤。怀孕后,高仁坤还常到生产队的地里偷偷地捡麦穗。“不怕掉孩子,怀孕也去干。”   据《高密县志》记载,乾隆时高密县寡妇傅单氏守节31年,“持家有方”,以致“家业五倍于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在高密平安庄,多数女人虽不曾成为女富豪,却以一双双巧手做饭、纺织、纳鞋底、忙农活,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女人们在娘家就得学一手好女红,纳鞋底、补褂子。
  在平安庄第二生产队,高仁坤白天割草喂牛,晚上洗好碗筷后,孩子们在一边玩,她开始纺线、纳鞋底、做鞋子。“生产队那时整天开会,还不能随便说不去,开会时不让人干活。”但一家人老老小小的鞋子都等着她做,无奈之下,高仁坤只好将没做完的鞋子藏在衣服里去开会。开会时,她偷偷找个角落,用针扯着麻线纳鞋底。有时来不及做,她还把布和线带到地里,趁着休息时忙活一阵。就在这种“游击队式”的忙碌中,高仁坤一年里能为老伴做成七八双鞋。
  今天,高密文化馆还陈列着“巧妇秀艺”等情景雕像:在一张炕上,四个身穿花布衣的农家姑娘围坐在一起,左手拿线,右手持剪,忙活女红……
  姑姑的故事
  莫言在小说《蛙》中讲述的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的生育史。该作品中“姑姑”的原型就是莫言的小姑管贻兰。管贻兰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退休前是大栏乡卫生院的副院长。因为医术精湛,她在村中比较有名。
  管贻兰1956年参加工作,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基层的妇科医生,从18岁开始一直干到70岁,周围村里的孩子也大都是她接生的,由她接下来的孩子差不多有1万个。
  平安庄村民王德才说,管贻兰是跟她父亲学的中医,“给女人和小孩看病挺厉害的”。平时,管贻兰也会背个小药箱,在村里走动。有村民干农活时用镰刀伤了手,也到管贻兰的诊所就诊,看不了的,再去当时的河崖公社医院。
  上世纪50年代,政府用物质奖励生育,每生一个孩子都给奖励油票、布票。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见了她都是笑脸相迎。“当时乡下很少有自行车,她骑着一辆德国产的自行车,一进村庄按铃声,所有孩子都跟着她跑。”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妇科大夫,管贻兰开始承担计划生育工作,当时许多村民对计划生育政策充满抵触情绪,这让管贻兰成为一个不受乡亲们欢迎的人。“走到哪里像瘟神一样谁见了都骂,夜里不敢一个人出门,走路有人从背后用砖头砸。”
  为了控制生育,平安庄基层工作人员采取了很多办法,违反生育政策的,除了要受到经济处罚,还会被取消劳动资格,导致没有粮食吃。
  这段时间,平安庄的妇女干部魏治兰也负责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一旦发现不合要求的怀孕情况,她就上门劝孕妇到医院流产。但魏治兰在村里的口碑并不糟糕,“她就是上门劝劝,劝不了的,她也不做过分的事。”
  在家门口剥玉米棒时,78岁的王瑞莲说:“在农村,生儿子就是那么一个希望吧!”当年,为了躲避计生工作人员的“围堵”,村中有孕妇躲在偷偷挖的地洞里,或者躲在冬天储存白菜、地瓜的地窖里。但至于莫言在小说里描写的,挖了条漫长地道通到河里去,“这样的事倒没有听说”。如今在平安庄,马路边的农房墙上还印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等诸多标语。魏治兰低低地说了一句:“现在做计划生育工作可比当年容易多了。”
  在《我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一文中,莫言曾说:“我在现实中并不了解女性,我描写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女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农村的现实生活中,像我小说里所描写的女性可能很少,‘我奶奶’也是个幻想中的人物。我小说中的女性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女性是有区别的,虽然她们吃苦耐劳的品格是一致的,但那种浪漫精神是独特的。”
  莫言得奖时,村庄的男人喝酒放鞭炮庆贺,女人们笑着感慨说:“莫言小时候就是很聪明的。”今天,平安庄那些上了岁数的女人都能清清楚楚地说出“诺贝尔奖”四个字,只是,转过身,她们戴上头巾,又开始迎风在平地上晒玉米,铺尼龙膜。诚然,在莫言虚构的“高密东北乡”之外的真实世界,平安庄的女人们一如既往地延续着自己的生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其他文献
在摄影记者与当地村民的眼里,楼下村是两座截然不同的村子。  一座端庄典雅,貌似隔绝了尘世的所有喧嚣。午后的阳光穿过成片的古建筑群,洋洋洒洒地照在拂山脚下的这个小村落,以及顺势蔓延开去的成片农田。泛着柔光的石阶,看似杂乱无章,却连接了整座村庄。这里的古宅恢宏肃穆,轮廓优美,黄土斑驳,木雕精致。从田里归来的老农就坐在门口的石板凳上,害羞得躲闪镜头。  另一座则纷繁凌乱,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推倒重来。老宅的
期刊
高密与高密,在地理位置上别无差别。  前一个高密即高密东北乡,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媒体热炒中,红得不能再红,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它走出了中国,急速奔向世界,甚至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地理的“首都”。后一个高密,莫言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结婚,然后离开这里,它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乡村,居住着一群中国普通的农民。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13时),瑞典文学院常务
期刊
背景: 2013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6日结束,共计40天。春运在1953年就出现了问题,到1957年则变成大问题,《人民日报》破天荒第一次为此发表社论,以《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为题,疏导群众情绪。那一年铁路运送,其实只有1500万人次左右,往返为3000万人次。时隔半个世纪后的2012年春运,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2112.2万人,而今年,有关部门预测,春运出行人数将大大超过往年。  编者:
期刊
雪乃冬天的使者,纯洁的象征,它以独有的身姿装点着大地。如玉一样白,如烟一样轻,如柳絮一样柔,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将秀丽的山川装点,“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新年悄悄临近,在寒风中我们感受冬日的苍凉,在枯木中我们体会冬日的冷酷,然而,正是这样的时节才能让我们看到宁静平和的美景。忙碌了一年,我们何不趁着假期去童話一样的雪村看看,拾取雪色中的浪漫?  吉林省·乌拉街镇·雾凇岛  松花江两岸树茂枝繁,冬
期刊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1.7%。另据调查,12月华北地区菜价上涨最多,平均涨幅达31.3%,个别省份接近40%,有的市县甚至接近70%。  近年来物价上扬,都是蔬菜、肉类、粮食等食品类价格充当急先锋。这与食品在消费物价指数中所占比重较大有关,同时也说明,稳定和增加农产品供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期刊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地震,一个月后龙海乡发生山体滑坡,油房村小学18名学生不幸遇难……灾区的情况牵动着全国同胞的心。  灾难发生的第二天,我的朋友、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杨宏镔找我商量,“是不是可以为灾区做点什么?”我一下想起来几个月前就酝酿的骑行计划,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骑车去灾区,把善款送到山区学校的现场,把看得见的行动展示给大家。  在我们的游说下,其他两名伙伴来自山西的郭
期刊
农民、俱乐部,看似不搭边的两个世界,却在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洋河南镇东甘庄村得以完美融合。到俱乐部看看书、上上网、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学习学习文化知识,高兴了吼两嗓子,乐呵了扭扭秧歌,已经成了东甘庄村村民的习惯。  东甘庄村的俱乐部其实正是农家书屋,俱乐部“经理”李美丽则是书屋管理员。在河北各地,农家书屋管理员已然是该工程的重要一员,除了李美丽,河北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管理员。  热心的“经理”  作
期刊
自2010年建成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田家庄乡王庄营村的农家书屋已有藏书6000余册,接待读者8000余人次,辐射王庄营周边十几个村庄。和全国其他农家书屋不同的是,王庄营农家书屋里有一份村民自办的小报——《新风》。拿起《新风》简单浏览,大至国家惠农政策,小至村里近期工作安排,还有顺应农时的农业技术,一应俱全,难得是,《新风》还登录了不少村民原创的文章。  书屋管理员陈妙昌今年78岁,作为王庄营
期刊
2012年,“美丽中国”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新词。美丽中国,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更不是万顷良田上冒着的工业黑烟,而是瓦蓝的天,清澈的水,茂盛的树,香甜的谷,欢腾的鱼,雀跃的鸟。我们生活在一个农业的国度里,广袤的乡村繁衍我们的根,美丽中国的起点就是美丽乡村。  2012年的乡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付诸具体的实施。浙江安吉县率先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期刊
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户籍制度改革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标志着1.59亿外出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已经提上了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起草一份有关农民工发展的文件,其核心内容即为农民工市民化。该文件几易其稿,目前已基本起草完毕,待国务院农民工联席会议讨论之后即可上报。  据称,为了起草这份文件,国务院从2011年春节后就安排进行了中国农民工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