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鸡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宝鸡80.3%的国土和63.2%的人口在县域,而县域生产总值却不足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无论是县域的人口和地域规模,还是其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县域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同时因为在政治上,县级政权作为政权组织中职能完备的基层政府,拥有很大的经济发展决策指挥以及调控的权利,所以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关键环节。
  (二)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源于县域经济的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中的基础地位,县域经济的农村性又同农业相联系,因此县域涵盖“三农”, 县域经济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阵地。县域经济事实上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
  二、宝鸡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宝鸡县域经济出现了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县域经济总量达到309.34亿元,县均实现生产总值34.37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
  (二)经济结构明显升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008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比上年增长21.2%,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3395 元,比上年增长24.8%。
  (三)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招商引资出现新突破
  县域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引进了一批企业入区发展,工业园区已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基础投入增大,发展条件得到改善
  农村公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县城建设变化明显。全市98%的乡镇和93%的行政村通了柏油(水泥)路。
  三、宝鸡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宝鸡现有9个县域经济单位(不含市辖区),面积17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5.3%,人口2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2009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30.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2.8%;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 元,比上年增长19.6%。可以看出:宝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规模及陕西省平均规模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整体实力不强
  宝鸡县域生产总值不足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与发展较快的地市相比,差距很大程度上在县域这一块。与全国、全省相比,宝鸡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总量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实力偏弱,发展后劲不足。2009年宝鸡县域经济平均总量34.37亿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3%;县均财政收入 2.31亿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7.3%。
  (二)工业化水平不高,招商引资力度不大
  县域工业发展还不够快,农业占比较大,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虽然各县域都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但现有的工业经济关联度不够紧密,产业聚集能力不强,没有形成集中规模生产。
  (三)城镇建设投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影响到了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城镇聚集。
  (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有69户,大部分龙头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总产值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3户,其余大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值都在亿元以下。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缓慢。
  (五)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008年、2009年县域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国水平低。
  四、宝鸡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各县区工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二是推进产业聚集。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实现错位发展。三是支持全民创业。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对全民创业给予政策支持。从技能培训、贷款支持、就业援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营造发展环境。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真正体现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创造发展环境的主体、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找准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农业品牌。把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是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 “扶持、扶强、扶大”原则,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化。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有特色、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城镇化率低是宝鸡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要加强城镇规划建设。把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完善及依法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整合。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银行信贷规模,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发。三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道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市场、信息、购房创业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城镇延伸,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
  (余爱云,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商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电子商务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及物流管理)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初,这个冬天不太冷.rn宜宾县商州镇同罗村,宜宾日报社选派的第一书记刘路正在与贫困户刘太林聊家常.rn “这次鸡还争气哈,鸡蛋比上一次你来收的时候大些,价格一样,
期刊
编者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新要rn求,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10rn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
【摘要】建筑工程防水防渗为施工重要内容,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不断更新,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避免工程竣工后出现渗漏质量问题,需要确定常见渗漏部分,将其作为施工要点,结合实际建设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并采取措施对整个施工活动进行管理,提高各细节实施规范性,在根本上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
河南焦作市曾是地处太行山麓的百年煤城,也曾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但焦作市能大胆创新、准确定位,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实现了从“煤城”到“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转型。  一、旅游业在焦作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一)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686亿元,相当于GDP的4.2%。另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合理引导还能起到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注水工砌体结构设计的一些具体的法规.本文按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结构应遵守的共同准则,提出水工砌体结构设计方法和重点问题,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水工砌体结构设
夹关镇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夹关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除了旅游外,该镇是重要的茶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较大.具有较好的延性,但其整体侧向刚度较小,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
(以下简称)颁布后,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一把手”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吗?如何才能有效监督“一把手”?
【摘要】21世纪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开始出现。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筑基础用地向地下纵深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工程向地下纵深发展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于土层边坡的保护是当前建筑工层中的重点内容,其不仅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也对
【摘要】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施工中加固技术应用价值及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  0.引言  当前的建筑行业有了蓬勃发展,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也多样化,通过对结构加固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保障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稳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