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可视化的应用与创意表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数据内容的表达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但未能考虑到伴随文本对数据内容的接收与理解存在某种限制。理想化的内容可视化并不依靠数据的发展而产生,而是需要把文本内容与制作方法、符号形态与意识形态和谐统一,同时还要与受众的交互目的相契合。
  【关键词】:可视化;内容;字;词语;句子
  内容可视化在话语表达和可视化呈现时带有内化的逻辑属性。诸如新闻内容的可视化,在大数据语境下的新闻呈现等,这些新型新闻报道模式都是基于内容本身的逻辑的可视化表达。它不仅能传达新闻报道所需的基本事实信息,其中也凝结着新闻生产过程中制作者们精心编码的过程。而内容的可视化其中也凝结着这样的编码过程,小到文字的运用及其含义,大到语句、段落、句群之间的关系衔接,再到修辞方法的运用、掌握,都能够从中凸显出这些深刻的逻辑原理来。内容可视化的创意表达依赖于视觉文本的良好运用,例如一个词“动物”的表达,一种方法是文字的表达形式,比如“动物”或“animal”,单纯的文字呈现。如果要用图片表达,受众客体可以从图片中得到“动物”的含义,颇有“一词多意”的性质。
  一、字信息转换为可视化信息
  文字对于内容可视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技术变迁,传统的社会文化样态、经济活动、媒介模式等被重新建构,现代文字信息的存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艺术”和“审美”的范畴。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视觉传达文化的工具,文字所富含的信息会越来越多,文字所表现出的速效性、可视性、可读性等优势一定会更加凸显。
  (一)文字的字形结构
  文字,具有自身的表意性存在。这种表意性生动的体现在对文字的可视化表达上,从文字的表意性联想开始到可视化过程中,文字的外在形态在起着巨大的作用,客观事物的外在轮廓是文字可视化的最原始形态,根据形态的形象化创造出可视化的外在图像。
  早期的象形文字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内容可视化表达,这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呈现非但没有削减其实用性,反而因其意义通俗易懂的可视化表达增强了文字本身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文字就是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对于文字、图形以原始象形字为基础进行重新拼合、减省或增加具有象征性符号演变而成。
  另外,内容可视化同样离不开文字字形的构造。文字的字形结构分别有以下四种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以及包围结构。在文字的可视化表达当中,文字的结构是可视化的基础所在。在创造文字的可视化的时候,多数情况之下是以客观存在的物体进行文字可视化创作。在对文字可视化的制作当中,离不开创作主体对文字可靠的拆分能力和聯想能力。再者,我们生活中的猜字谜的游戏往往也是一种文字可视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例如谜语“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就是一种单纯的文字表达,这个谜面的出现就是依靠对文字的拆分能力所做出的,将“碧”字拆分为三个部分,“王”、“白”、“石”,谜面中客观显现出所拆分的字,最终在受众客体中进行组合,于是就可以得出谜底。在文字可视化制作当中,离不开对文字的分析、拆分和表达,需做到合理分解,联想事物,形象生动,以达到可视化所要求的最终目的。
  (二)文字的属性
  文字多指现实生活中的字,字所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或是概念。字的产生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凝集着人类的精神与劳动。随着字的发展,其自身也是一种无法被替代的符号。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指引和记录着人类每一阶段的发展。在文字形成的初期,字本身有着其表意性地意义。因此,在早期,文字具有表达内容的特殊含义和巨大作用。
  文字的属性有以下三种:
  1、视觉属性
  文字是简单的视觉文本的再现与升华,同时也可以是口语化的声音。在呈现出视觉图案的时候,假如客体反复进行阅读、理解,便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获得突破,诠释出不同的意义或是方法。例如从字的大小、字体、字号、字的轮廓线等方面看,字的外在属性是截然不同的,以此为抓手,从视觉属性上定义字的含义,从而在释义上获得突破。
  2、约定属性
  字在出现使字具有了固定的内在释义,当人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人就会形成富有的思维,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含义上,这种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例如“禁”字出现,人的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不允许”的意思,这就属于人的固有思维,限定了人思维的开阔性。
  3、系统属性
  字的出现,也伴随着整套音符系统的出现,语素文字、音节文字、读音属性等等。系统所表现出的就是对字的完整释义,它也拥有着完整的系统与定律,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靠猜、靠想象来解释。
  二、词信息转换为可视化信息
  在词的日常运用当中,它呈现出了其自身丰富的表达性和概括性,具有言简意赅、活灵活现的作用。词的运用是在文本当中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任何一个话语的表达都离不开词语的建构与拼接。内容可视化的文本制作亦是如此,需要依靠词语的拼接与转换,以此来达到表达含义,呈现具象化的作用。
  词本身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发展为词能概括、词能达意、词能建构的深远意义。众所周知,词拥有多种词性,常常作为语言学术语或者是语言的分类而存在于语法的形态变化当中。从组合和聚合关系来说,在一个语言当中,众多拥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叫做词类。在现代汉语中,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实词中可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等。而虚词都可以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等。内容可视化可以是文字内容意义上的表达,也可以是视觉形象上的外在呈现。但是,内容可视化离不开修辞,离不开文字,也更离不开词性所包含的双重意义。
  (一)名词的可视化表达
  早在原始社会,文字的前身是以记事图画的形式呈现的,是原始人用象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物,是表现和记录某种事物、事实、实践或活动的图画或图画符号。[1]在记事图画所要表现的形象中,同事物的具体形象以及原始人头脑中的相应意象有着某种相似的关系,所要传达的信息效果也更为具象直观。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原始人画一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并以此来联想起整个事件。比如,欧洲原始人的洞穴当中,常常会看到一个单个象,或者是一头牛、一只鹿,这是记载他们的某一次狩猎活动或是祭祀活动。虽有省略,但是当事人可以凭借此画重现当时祭祀或者是狩猎的场景来。一个图像可以记载整串事物过程,但是,一个图像凸显的是词语在话语中的衔接作用。   仅仅从单一的语言文字学方面来讲,名词是可以表示人、事物、地点或者是具有抽象概念的名称,一个简单的词能够囊括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外在的形象。但是,就内容可视化的文本而言,词所呈现的是更为深层次的含义。当我们看到一个名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既有文字构成的形态部分,也有事物外在轮廓所呈现的具象化的形象存在,以及这种事物所独具一格的颜色形象的存在。以自然事物“人”的形象举例,可以将其表达为文字形态下的“人”,同样也可以表达为“man”或者是“human”等等,将其呈现出来。但是,人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优美对称的外在表现轮廓,这是由我们的原始基因所决定。在制作词的可视化表达中,我们可以利用词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将词所体现的简单事物进行轮廓描绘,在描绘轮廓中对内容可视化进行有效的加工。例如,在我们要表达“健身房”的时候,除了众所周知的文字表达外,还可以就人物在健身时的人体轮廓进行有效的分离、切割,将人体的轮廓与器械的轮廓相结合,便可以一目了然该图片所要表达的意义。
  (二)动词的可视化表达
  动词,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者是状态的词汇。在一个完整句子的基础之上,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动词,一般居于句子中间,在整个句子当中起着连接主语和宾语的作用,是一个完整句子必不可少的部分。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不断变化的词,能够带动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成份。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特征的动词往往也具有不同的功能。这就是动词表达的基本含义。
  动词的可视化表达需要遵循动词词性的本身含义,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在这里,动词可视化表达必须满足两个含义:一是动作本身的含义,二是动作所要呈现出来的影响。
  就动作的本身来讲,其自身更为倾向的是客体与主体的交互功能。
  动词是内容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动词可视化的制作当中,除了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沟通之外,其动作本身也可以成为可视化制作的重要手段。例如,我们日常用相机拍连拍的时候,当翻看连拍效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连拍效果就是特殊的动作可视化。
  就动作所呈现出来的影响来讲,图片自身也有固有的动作。
  在中文汉字的动词当中,动词所要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动词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内容可视化的多样性提供更好的借鉴。内容可视化文本制作富有多种的表现形式,离不开动词形式文本的制作。在语义表达的现实环境中,动词语义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动词语义往往也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内容可视化的语境中也可以多种文本表达,多种语义交错使用,发挥出内容可视化独特的作用来,呈现出内容可视化不同于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意义。
  (三)形容词的可视化表达
  形容词作为在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词,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者是代词,表示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还有不一样的属性。从形容词的性质上来看,形容词可视化的表达需要从形容词的性质来入手,对内容可视化进行必要的上层建构。形容词中包括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方向等语义特性来对内容可视化进行表达和揣摩。
  人对视觉对象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出于对色彩的感觉。“色彩不仅使万物生辉,而且还包含非常丰富的情态与象征内涵,成为人类日常交流和图像表达中重要的审美与表意语素。”[2]另一方面,形容词可视化的表达意义,也是视觉修辞上的表达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够忽略的是,我们对于表达情感型的形容词的理解。情感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精神纽带,是人类通往美好世界的桥梁。情感因为需要才被表达,如惊讶、发怒、无奈、激动等,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色彩在内容可视化的制作当中运用的是最多的,例如黑色表示着黑暗、蓝色代表着忧郁、红色代表着愤怒、激情等等。色彩词汇作为特殊的形容词往往在表层意义上发挥着作用。在形容词的可视化制作中,往往色彩是影响观者欣赏能力的第一要素。红色颜色本身也是内容可视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对“愤怒的”进行内容可视化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词性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在充分了解词性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运用技巧将其逐步实现出来。
  在表现这些情感的时候,形容词的可视化表达更加侧重的是动态图的应用。动态图中,文字与动作的相互作用,更好的表达主体所要呈现出的情感需求。按照表现内容来区分,可以将其表情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原形的表情符号为主,辅以文字,并且是静止状态;另一类则是多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表情符号,辅以文字表达,多为动态连贯动作呈现。
  三、句子转换为可视化信息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通过能够阐释传达者所想表述语义的一系列词、词语或者短语构成。它既是语言的最大单位,由比它更小的语言单位(词、词语)构成;也是话语的最小单位,不同形式的通过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句群、段落、篇章。.
  构成句子的词或词语由于包含了情感、态度等,在表意上也是千变万化。能够将句子内涵表达清楚,同时也是一个完整句子的充分条件包括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它需要将“谁”或“什么”与“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相组合才构成基本的完整意义上的句子。
  (一)句子中关键词的表达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信息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以各种方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成为了信息获取手段的目标追求。而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方式也逐渐向“读图”、“读关键信息”方向迈进。所谓“关键词”,按照文化学家威廉斯的论述,主要“有两种相关的意涵:一方面,在某些情境及诠释里,它们是重要且相关的词。另一方面,在某些思想领域,他们是意味深长且有指示性的词。”[3]
  内容可视化句子意义表达中,关键词的作用极为重要。句子成分中离不开词语与词组的构成,同样也离不开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在句子的表达中,内容可视化必须清晰的呈现出每个元素所要表达的意义。
  (二)句子中词的逻辑关系表达
  词语连接,并按照排列关系组成句子。句子中语义组合的基础是逻辑规律,成分之间在语义上违背了逻辑规律,那么句子就不能成为句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体现了一种语言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解释,汉语的认知视角决定了它的句子结构的规则和语义组合的方式。”[4]而内容可视化的应用同样是语义组合和逻辑规律的结果,尤其是可视化的表达之上,需要理性表达以及客观认知。
  在句子中,词的逻辑关系表达要更为的贴切、圆润。尤其是在词的关系连接上,我们应该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来表示连接的状态。例如句子“小狗跳到了墙上”,我们可以设想,在地面上有一个小狗的虚幻轮廓,而在墙头上则有一只真是存在的小狗,一个是实体的,而另外一个是非实体的。我们可以在实体与非实体之间用一条虚线进行连接,并赋予箭头来指示方向。此时的句子的可视化便完成了,逻辑承接关系也在虚线和箭头的配合之下得以实现,表现出小狗是由地面跳上墙头的,这样的过程是在可视化的制作中完成的,但是动作起始和完成则是在观者的脑海中得以实现的。
  句子中词的逻辑关系尤为难表达。尤其是在表达较长较为复杂的句子时,这样的特性表现的很明显,给句子的可视化表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注释:
  [1]葛鸿雁:《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10页。
  [2]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
  [3]雷蒙·威廉斯:《关键词》,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7页.
  [4]张景嵋:《汉语合法句子生成的结构原则、逻辑原则与认知原则》,《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2卷第1期。
  作者简介:郝晓蒙(1991— ),男,汉,河南平顶山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俄吾俄嘉”和“曲桑”是流行于迭部藏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两者不论是节日内容,还是展现形式两者之间有诸多共同之处,其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层次互动,达到了祭祀神灵和娱乐身心的双重目的。同时通过举办这类传统节日,加强了族内及族际间的文化交流,构筑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迭部藏族;俄吾俄嘉;曲桑;交融;功能  藏族的先民认为宇宙可分为三部分,即勒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都是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部分,当今英语学习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英语学习者,也是越来越重视语言学习中的知识输入部分,如:单词记忆,语法学习,大量阅读和记诵,也很重视语音输出的练习,如口语练习,写作与翻译的练习。但是最容易忽略也是最不应该忽略的部分,就是看上去较为简单,但是其实学习起来并不同意的英语语音部分。而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在纠正英语发音的过程
期刊
【摘要】:随着国情世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发展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并指导着社会全方面的进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践行需要凝聚民众力量,加强发展观教育,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文化强国战略”使中国文化从被动接受进口文化转变到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发展情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网络小说也趁此时机,借助现代化方式走出国门,将这一特别的文学体裁推送到海外读者面前。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元素,以其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便于携带、共享的载体模式,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受读者追捧。本文
期刊
【摘要】:高级时装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听到高级时装这一词,陌生是指虽然人们总是听到这一词,但是人们对于高级时装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本文我将以迪奥的高级时装为例阐述什么是高品质的设计。  【关键词】:高级时装;高品质设计  1.高级定制  “高级定制”这个名词最早是由法语音译过来的,在法国“高级定制”是受到法律的保护,高级时装定制品牌的申请标准在法国高级时装协会是
期刊
【摘要】:以春节为首的年俗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过节时,人们通过大扫除、吃团圆饭、贴春联、迎财神等形式寄托其对辞旧迎新、家人团聚、喜庆和谐的美好祝愿。自古以来,被人们不断传承、演变并给予发展。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反而越来越不重视过年,每次过年时网上总是一片“哀嚎”:现在越来越没年味啦,还是小时候过年好玩……仿佛突然之间传承了一辈辈的中国传统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民族学正式进入中国已经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而人类学的传入则早于民族学,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但不论当时或者现在 ,在学术界,这两者似乎都有扯不断的亲密关系。那么,此关系究竟为何关系,本文就将做以简单论述。  【关键词】:民族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作为民族学的相关学科在中国似乎也一直以老前辈的身份自居,在其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在研究民族学时,也情不自禁地将其
期刊
【摘要】:儒释道三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两汉时期佛学传入中国以后,自然而然与我国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与道家碰出火花。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此阶段儒释道三家的在相互斗争中冲突与融合的分析来把握三家的关系。  【关键词】:魏晋时期;三教;冲突;融合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期,但同时也是
期刊
【摘要】:满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民族性、艺术性、文学性等显著的文化特征。研究秦皇岛满族音乐,不仅对于了解秦皇岛满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民风民俗、審美情趣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秦皇岛旅游业发展,振兴秦皇岛、乃至河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  【关键词】:满族音乐;文化特征;秦皇岛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随着时间的积淀,各民
期刊
【Abstract】:Scholars stress different way to classify language strategies. In this passage, there are four language strategies. Each of the strategies has its own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