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Azithromycin治疗小儿R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2017.10我院儿科收治的129例RI患儿分析治疗效果,按盲法分为Azithromycin组、参照组,Azithromycin组67例,参照组62例;参照组RI患儿的治疗方法为平喘补液、止咳化痰、控制感染等基础疗法,Azithromycin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疗法及应用Azithromycin,治疗后比较两组RI患儿的疗效。结果 参照组有效率75.81%,Azithromycin组有效率91.04%,差异显著。结论 Azithromycin能改善小儿RI治疗效果,治疗RI患儿时应积极推广应用Azithromycin。
关键词:感染;呼吸道;小儿;阿奇霉素
呼吸道感染(RI)与病原体感染、营养紊乱、环境污染、滥用药物、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是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小儿的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全,体液与细胞免疫力低,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量少、功能差,呼吸道狭窄、长度短,气道黏膜黏液少、纤薄、柔软,防御能力较差,RI患病率明显高于成人,且RI发生后容易影响邻近器官,如咽喉、耳、口腔、气管、肺、眼等的功能,引起二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如换气障碍、肺不张、肺气肿、呼吸阻塞等[1]。本文观察了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治疗小儿RI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7.2-2017.10收治的129例RI患儿观察治疗效果。按盲法分为Azithromycin组、参照组,Azithromycin组67例,参照组62例。Azithromycin组男患儿39例,女患儿28例;年龄3岁~7岁,平均(4.5±0.8)岁;病毒感染24例,细菌20例,支原体11例,衣原体8例,其他4例;CPR>10mg/L 26例,WBC>109/L 31例;发病季节:冬季9例,秋季15例,夏季19例,春季24例。参照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27例;年龄2岁~7岁,平均(4.3±0.4)岁;病毒感染25例,细菌18例,支原体9例,衣原体6例,其他4例;CPR>10mg/L 23例,WBC>109/L 30例;发病季节:冬季7例,秋季13例,夏季17例,春季25例。参照组、Azithromycin组患儿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参照组RI患儿,包括给予止咳化痰、平喘补液、抗病毒、控制感染、退热治疗等,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注意保暖,保持通风、空气清新等。治疗Azithromycin组患儿时加用Azithromycin,缓慢静滴Azithromycin注射液,在3h~4h内静滴完毕,1次/d,剂量为10mg/(kg·d),治疗6d后停药4d。随后口服Azithromycin颗粒剂,1次/d,初始剂量10mg/(kg·d)~12mg/(kg·d);治疗2d后将剂量调整为5mg/(kg·d),1次/d,连续服用5d。必要时采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5mg Azithromycin后给予雾化吸入,15min/次~20min/次,3次/d。
1.3疗效判定
咽痛、流涕、呼吸增快、咳嗽、啰音等消失,痰液培养阴性,胸部X线、血常规、体温正常,体温不再回升,治愈。咽痛、流涕等明显减轻,体温正常或降低,感染得到控制,无肺部体征及并发症,好转。咽痛、咳嗽未减轻、加重,体温升高或不变,出现并发症,无效[2-3]。
1.4统计学
用SPSS22.0分析Azithromycin组、参照组RI患儿的有效率差异,α=0.05。
2.结果
Azithromycin组有效率91.04%,参照组75.81%,参照组低于Azithromycin组(P<0.05),见表1。
3.讨论
RI易感人群以小儿为主,与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气道结构发育不成熟有关;Azithromycin由红霉素经N-甲基化及Beckman还原、扩环、重排等反应形成,可结合50S核糖体亚单位,阻断核蛋白亚基链接,对病原体转肽过程产生干扰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合成蛋白质被膜,同时可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杀灭引起RI的病原体,有效促进RI病情好转[4]。另一方面,Azithromycin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杀灭衣原体、支原体、肠球菌、奈瑟菌、克次体、革兰氏菌、莫拉杆菌、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军团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对于多种RI感染类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Azithromycin分子结构稳定,不易出现内环化问题,药动力学特殊,具有较高的生物组织利用度,可广泛渗透肺脏、扁桃体、支气管等靶组织,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高50倍以上,半衰期为48h~72h,作用时间较长[5]。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的Azithromycin浓度较高,巨噬细胞移动到炎症部位之后,内部聚集的高浓度药物可快速释放,能显著增强药物作用,减少耐药性、不良反应与免疫抑制问题,有效减轻全身炎症与肺部炎症反应,治疗RI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房定珠,鲍一笑,美芬那敏铵糖浆注册研究协作组.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10-916.
[2]傅發展,吕笑俏,柳俊瑾,吴飞仙,方丽婉.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01-204.
[3]高文杰,李权恒,李金英,史玲艾,郝晓静,安淑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情况及与室外空气污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216-1218.
[4]孙惠泉,张新星,顾文婧,陈正荣,严永东,王宇清,朱灿红,董贺婷,张学兰,季伟.2006~2015年苏州地区440例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1):34-38.
[5]曾庆娣,林爱翠.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河北医学,2016,22(4):563-566.
关键词:感染;呼吸道;小儿;阿奇霉素
呼吸道感染(RI)与病原体感染、营养紊乱、环境污染、滥用药物、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是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小儿的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全,体液与细胞免疫力低,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量少、功能差,呼吸道狭窄、长度短,气道黏膜黏液少、纤薄、柔软,防御能力较差,RI患病率明显高于成人,且RI发生后容易影响邻近器官,如咽喉、耳、口腔、气管、肺、眼等的功能,引起二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如换气障碍、肺不张、肺气肿、呼吸阻塞等[1]。本文观察了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治疗小儿RI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7.2-2017.10收治的129例RI患儿观察治疗效果。按盲法分为Azithromycin组、参照组,Azithromycin组67例,参照组62例。Azithromycin组男患儿39例,女患儿28例;年龄3岁~7岁,平均(4.5±0.8)岁;病毒感染24例,细菌20例,支原体11例,衣原体8例,其他4例;CPR>10mg/L 26例,WBC>109/L 31例;发病季节:冬季9例,秋季15例,夏季19例,春季24例。参照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27例;年龄2岁~7岁,平均(4.3±0.4)岁;病毒感染25例,细菌18例,支原体9例,衣原体6例,其他4例;CPR>10mg/L 23例,WBC>109/L 30例;发病季节:冬季7例,秋季13例,夏季17例,春季25例。参照组、Azithromycin组患儿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参照组RI患儿,包括给予止咳化痰、平喘补液、抗病毒、控制感染、退热治疗等,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注意保暖,保持通风、空气清新等。治疗Azithromycin组患儿时加用Azithromycin,缓慢静滴Azithromycin注射液,在3h~4h内静滴完毕,1次/d,剂量为10mg/(kg·d),治疗6d后停药4d。随后口服Azithromycin颗粒剂,1次/d,初始剂量10mg/(kg·d)~12mg/(kg·d);治疗2d后将剂量调整为5mg/(kg·d),1次/d,连续服用5d。必要时采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5mg Azithromycin后给予雾化吸入,15min/次~20min/次,3次/d。
1.3疗效判定
咽痛、流涕、呼吸增快、咳嗽、啰音等消失,痰液培养阴性,胸部X线、血常规、体温正常,体温不再回升,治愈。咽痛、流涕等明显减轻,体温正常或降低,感染得到控制,无肺部体征及并发症,好转。咽痛、咳嗽未减轻、加重,体温升高或不变,出现并发症,无效[2-3]。
1.4统计学
用SPSS22.0分析Azithromycin组、参照组RI患儿的有效率差异,α=0.05。
2.结果
Azithromycin组有效率91.04%,参照组75.81%,参照组低于Azithromycin组(P<0.05),见表1。
3.讨论
RI易感人群以小儿为主,与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气道结构发育不成熟有关;Azithromycin由红霉素经N-甲基化及Beckman还原、扩环、重排等反应形成,可结合50S核糖体亚单位,阻断核蛋白亚基链接,对病原体转肽过程产生干扰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合成蛋白质被膜,同时可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杀灭引起RI的病原体,有效促进RI病情好转[4]。另一方面,Azithromycin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杀灭衣原体、支原体、肠球菌、奈瑟菌、克次体、革兰氏菌、莫拉杆菌、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军团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对于多种RI感染类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Azithromycin分子结构稳定,不易出现内环化问题,药动力学特殊,具有较高的生物组织利用度,可广泛渗透肺脏、扁桃体、支气管等靶组织,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高50倍以上,半衰期为48h~72h,作用时间较长[5]。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的Azithromycin浓度较高,巨噬细胞移动到炎症部位之后,内部聚集的高浓度药物可快速释放,能显著增强药物作用,减少耐药性、不良反应与免疫抑制问题,有效减轻全身炎症与肺部炎症反应,治疗RI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房定珠,鲍一笑,美芬那敏铵糖浆注册研究协作组.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10-916.
[2]傅發展,吕笑俏,柳俊瑾,吴飞仙,方丽婉.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01-204.
[3]高文杰,李权恒,李金英,史玲艾,郝晓静,安淑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情况及与室外空气污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216-1218.
[4]孙惠泉,张新星,顾文婧,陈正荣,严永东,王宇清,朱灿红,董贺婷,张学兰,季伟.2006~2015年苏州地区440例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1):34-38.
[5]曾庆娣,林爱翠.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河北医学,2016,22(4):56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