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通常不支持ATX电源,甚至SFX都不行;
它们都不支持塔式散热,对处理器发热量相当敏感;
它们的显卡支持能力都非常糟糕,甚至不支持独立显卡;
但种种限制并不能阻挡玩家对它们的追捧,它们——超mini机箱,已经成为后DIY时代,最受资深玩家欢迎的一类产品。
足够轻薄小巧是它们唯一的优势,却也是最大优势。拥有它们,你就能DIY一台堪比苹果mini的袖珍PC,甚至能将其直接挂在显示器背后冒充一体机。这种难以遏制的魅力让超mini机电近年来快速发展,厂商、品牌、型号前所未有的丰富,其中有耕耘多载的老牌厂商,也不乏后起之秀,更有滥竽充数之徒。对此市场不甚熟悉的玩家又该做何选择?
内置电源重要性堪比外观
我们相信,打算购买超mini机箱的用户,多数是冲着漂亮的外观去的。比传统的ITX机箱还要小,很容易让这类产品具备一种精致的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没什么不妥。但问题是机箱还有个属性是PC配件,我们还得对性能有一定要求。尤其是这类超mini机箱,在设计之初为了控制体积,通常都放弃了对ATX、SFX等标准规格电源配件的支持,转而通过定制非标准电源来满足最大化利用空间的目的。这种捆绑的方式,意味着在你看上一款机箱的同时,还必须得接受与之匹配的电源。所以,在选购超mini机箱的时候,绝不能只看外观,还得关注标配的电源能否在品质和性能上满足你的攒机需求。毕竟这类非标准配件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并不好在市场中淘到适合的替换型号,品质可靠是基本要求。
性能方面,主要关注电源的输出功率就好。这类定制产品大多是通过AC转DC来实现的,这意味着这类产品的供电能力一般,最高也就在150W左右,低的甚至不足60W。尤其是一些品牌的同型号机箱会标配不同额定输出能力的电源。比如立人E-Mini系列就有同款机箱标配60W、90W和120W等多款电源的情况,套装价格跟电源供电能力成正比。用户不要因为看到机箱型号一样,就只选择报价便宜的商家。另外,在AC转DC电源产品中,也有安装方式和设计上的明显不同。有些机箱将AC模块放置在机箱外,使用时就像笔记本一样需要接驳一根线材到机箱,再通过DC-DC模块完成电力供应。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最大化箱内空间,同比扩展能力和散热性更好。同时,这样的方案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DC-DC转换模块的品质参差不齐,转换效率和供电品质难以保证。尤其是高额定输出参数的型号中,很多都存在发热量过高的问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佳。其次外部AC模块通常会成为超mini机箱使用中的一个拖累,影响收纳和美观。因此,除了对功耗要求非常低的平台,我们都更推荐整合了线缆的AC-DC方案。例如ATOM整合平台下载机等,使用DC-DC模块的产品通常问题也不大。但打算使用酷睿系列处理器产品的平台,尤其是还打算使用独立显卡的用户,推荐选择额定功率超过120W的AC-DC供电方案,其中又以通过780PLUS认证的最佳。
散热高度值得关注
和选择苹果mini PC的用户不同,选择这类超mini机箱DIY的用户都希望获得足够的个性化,尤其是机器的最终性能、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不同规格档次的芯片、不同规格的硬盘等来定制,这种灵活性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关键。但是千万要注意,通常芯片性能越高对散热性能的需求也越高。这不比的苹果mini设计之初就确定好了TDP值,已经有针对性的设计好了散热系统。玩家DIY时,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散热设备。通常越高端的散热器需要越大的空间来部署更多的热管、更多的散热鳍片以及性能更出色的风扇。这些都会导致散热器体积的增加,宽度通常还好,不会引发太大兼容问题。但受制于体积,超mini机箱的高度空间都非常有限,在平时看来已经极致轻薄的60mm高度散热器都有可能遇到安装兼容性问题。所以,玩家在选购时除了关注标配电源的功率外,还要关注散热高度。供电能力足够你安装酷睿i7,也还需要能安装得下足够压制i7散热水平的散热器。在我们看来散热TDP值在100W左右的散热器的支持能力是必备的,这类产品通常搭配了至少4跟热管和足够多的鳍片,即使采用超薄风扇,整体高度也不会低于50mm。如Jonsbo HP-400,散热TDP 110W,高度51mm。所以,侧板凸出设计在超mini机箱上将显得更加实用,是否能借此多出8~10mm的散热安装空间,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安装高性能处理器。
背挂,线控应是标配!
线控配件并不是所有产商都会设计,即使有也多半不是标配件,而是供玩家付费选择,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将超mini PC挂在显示器背后的玩家。将主机挂在显示器后方,就像自己DIY了一个一体机一样,能充分节省桌面空间,这也是最能凸显超mini机箱优势的地方。对于有此打算的玩家,我们极力推荐选择线控,否则使用的便利性绝对会受到挑战,甚至闹心到你放弃背挂。想一想开个机还需要越过显示器,插拔个闪盘、移动硬盘还需要转动显示器什么的……确实相当不方便。
它们都不支持塔式散热,对处理器发热量相当敏感;
它们的显卡支持能力都非常糟糕,甚至不支持独立显卡;
但种种限制并不能阻挡玩家对它们的追捧,它们——超mini机箱,已经成为后DIY时代,最受资深玩家欢迎的一类产品。
足够轻薄小巧是它们唯一的优势,却也是最大优势。拥有它们,你就能DIY一台堪比苹果mini的袖珍PC,甚至能将其直接挂在显示器背后冒充一体机。这种难以遏制的魅力让超mini机电近年来快速发展,厂商、品牌、型号前所未有的丰富,其中有耕耘多载的老牌厂商,也不乏后起之秀,更有滥竽充数之徒。对此市场不甚熟悉的玩家又该做何选择?
内置电源重要性堪比外观
我们相信,打算购买超mini机箱的用户,多数是冲着漂亮的外观去的。比传统的ITX机箱还要小,很容易让这类产品具备一种精致的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没什么不妥。但问题是机箱还有个属性是PC配件,我们还得对性能有一定要求。尤其是这类超mini机箱,在设计之初为了控制体积,通常都放弃了对ATX、SFX等标准规格电源配件的支持,转而通过定制非标准电源来满足最大化利用空间的目的。这种捆绑的方式,意味着在你看上一款机箱的同时,还必须得接受与之匹配的电源。所以,在选购超mini机箱的时候,绝不能只看外观,还得关注标配的电源能否在品质和性能上满足你的攒机需求。毕竟这类非标准配件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并不好在市场中淘到适合的替换型号,品质可靠是基本要求。
性能方面,主要关注电源的输出功率就好。这类定制产品大多是通过AC转DC来实现的,这意味着这类产品的供电能力一般,最高也就在150W左右,低的甚至不足60W。尤其是一些品牌的同型号机箱会标配不同额定输出能力的电源。比如立人E-Mini系列就有同款机箱标配60W、90W和120W等多款电源的情况,套装价格跟电源供电能力成正比。用户不要因为看到机箱型号一样,就只选择报价便宜的商家。另外,在AC转DC电源产品中,也有安装方式和设计上的明显不同。有些机箱将AC模块放置在机箱外,使用时就像笔记本一样需要接驳一根线材到机箱,再通过DC-DC模块完成电力供应。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最大化箱内空间,同比扩展能力和散热性更好。同时,这样的方案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DC-DC转换模块的品质参差不齐,转换效率和供电品质难以保证。尤其是高额定输出参数的型号中,很多都存在发热量过高的问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佳。其次外部AC模块通常会成为超mini机箱使用中的一个拖累,影响收纳和美观。因此,除了对功耗要求非常低的平台,我们都更推荐整合了线缆的AC-DC方案。例如ATOM整合平台下载机等,使用DC-DC模块的产品通常问题也不大。但打算使用酷睿系列处理器产品的平台,尤其是还打算使用独立显卡的用户,推荐选择额定功率超过120W的AC-DC供电方案,其中又以通过780PLUS认证的最佳。
散热高度值得关注
和选择苹果mini PC的用户不同,选择这类超mini机箱DIY的用户都希望获得足够的个性化,尤其是机器的最终性能、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不同规格档次的芯片、不同规格的硬盘等来定制,这种灵活性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关键。但是千万要注意,通常芯片性能越高对散热性能的需求也越高。这不比的苹果mini设计之初就确定好了TDP值,已经有针对性的设计好了散热系统。玩家DIY时,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散热设备。通常越高端的散热器需要越大的空间来部署更多的热管、更多的散热鳍片以及性能更出色的风扇。这些都会导致散热器体积的增加,宽度通常还好,不会引发太大兼容问题。但受制于体积,超mini机箱的高度空间都非常有限,在平时看来已经极致轻薄的60mm高度散热器都有可能遇到安装兼容性问题。所以,玩家在选购时除了关注标配电源的功率外,还要关注散热高度。供电能力足够你安装酷睿i7,也还需要能安装得下足够压制i7散热水平的散热器。在我们看来散热TDP值在100W左右的散热器的支持能力是必备的,这类产品通常搭配了至少4跟热管和足够多的鳍片,即使采用超薄风扇,整体高度也不会低于50mm。如Jonsbo HP-400,散热TDP 110W,高度51mm。所以,侧板凸出设计在超mini机箱上将显得更加实用,是否能借此多出8~10mm的散热安装空间,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安装高性能处理器。
背挂,线控应是标配!
线控配件并不是所有产商都会设计,即使有也多半不是标配件,而是供玩家付费选择,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将超mini PC挂在显示器背后的玩家。将主机挂在显示器后方,就像自己DIY了一个一体机一样,能充分节省桌面空间,这也是最能凸显超mini机箱优势的地方。对于有此打算的玩家,我们极力推荐选择线控,否则使用的便利性绝对会受到挑战,甚至闹心到你放弃背挂。想一想开个机还需要越过显示器,插拔个闪盘、移动硬盘还需要转动显示器什么的……确实相当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