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教学”在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 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高中期间要进行声乐、钢琴、视唱 练耳三门专业课的学习。这三门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 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理想的, 它的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 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因材施教, 精雕细刻,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它的弊端是: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 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 展,普通高中报考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数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 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个别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出现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务。迫切需要 寻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 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的能力,创出 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路子,从根上建立一种新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为了传授音乐基本功、发展其特长,培养特长生的高考能力、培养特长生的各类竞赛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本人的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一套适合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培养一部分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运用研究成果训练学生达到音乐高考的专业水平,让学生正确掌握音乐专业各门课的操作规程和稳步提高专业水平的方法。通过组织实施“小团体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为教学系统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4人或5——6人一个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小组课、团体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一)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一般以3~4人为宜。
  (二)团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人数可以在10人左右。主要是加强乐理、声乐演唱等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是北屯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年纪音乐特长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种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采用调查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分组情况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4 人或 5——6 人一个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
  五、“小团体教学”的实效性
  “小团体教学”它作为“一对一” 教学模式的补充,在高一、高二阶段以 “小团体”教学模式为主,“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辅。到了高三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小团体”的教学模式为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尝试,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第一,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互技能。
  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第四,挖掘课堂教学的人力资源。
  第五,创设艺术实践机会。
  第六,阶段反馈,完善计划。
  第七,课题实施成果。
  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又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团体动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将个体放在团体中学习生活,有助于个体的成长。特别是团体驱动力是促进个体内在驱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团体的驱动目标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种适度的压力会促使个体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是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开展“小团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可以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三是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中通过“小团体”教学的模式,在课堂内外能 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为教学系统注入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 阔的背景之上, 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班级是一个文化单元,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人一个世界。怎样去建设好班级?怎样去培养共和国未来的公民?我认为智慧和艺术是不可少的。新时期的班主任一要新理念,二要执行力。  一、新理念的三方面创设  (一)班主任应有教育科研的意识  每接受一个新班,我们总会遇到所谓的“问题学生”。首先我就把这几个学生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接下来一个星期连续跟踪谈心,让他们马上得到尊重、信任,并在班级事务中让他们有表现
期刊
一、背景简介(问题的提出)  庙城学校是由原庙城中学和原庙城镇中心小学于2006年8月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学校现由中心校、两所分校组成,共有教职工226人,教学班54个,学生1553人,其中小学生1191人,中学生362人。  农林科技教育是我校享誉市区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的生成得益于我校建于1996年的10亩科技园。在市区科协以及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我校科技园由小到大,
期刊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工作是管理人的一项工作,而人千差万别,这就更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如果能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便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从而使管理工作效能达到最优。本文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调动师生积极性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还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包括着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生活资源、自然资源等。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于实验资源,更是应该合理开发,恰当使用,以增进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
期刊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独断
期刊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之所为;而习惯是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他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
期刊
篮球中的个人防守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的取得是经过较系统的、科学的、有目的的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篮球中的个人防守的培养与训练一直是篮球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篮球比赛攻防对抗日趋激烈,防守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篮球防守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方向的研究,揭示了当代篮球运动防守中运用技术的重要性。  篮球比赛运用的技术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部分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很多家庭的孩子不得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孩子很少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接触,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没见过父母的面,只在电话里交流。由于这样,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存在许多困惑与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格孤僻,逆反心理严重。大多数学生都是隔代抚养,代沟影响较大。他们追求潮流的心理与祖辈的
期刊
2012年11月15日,我听了一节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授课老师一反常规授课模式,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设立“历史法庭”,虚拟一个人物为原告——代表秦统一后的全国平民百姓,被告是秦始皇,而陪审团和律师均由全班学生扮演的形式统领课堂,为学生神入历史、感悟历史创设了一个展示才能、彰显活力的开放式课堂。  本文试着以“课程内容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为观察点,就本课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
期刊
古诗词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一种精神陶冶。新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有个误区,重翻译分析、轻赏析审美,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殆尽,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