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的患者,按照颞浅筋膜瓣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浅筋膜瓣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浅筋膜瓣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浅筋膜瓣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

结论

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浅筋膜瓣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SOX化疗对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Ⅲ~Ⅳ期胃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4例。参照组采取SOX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益气活血方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血清糖蛋白抗原72-4(CA72-4)、CA19-9
目的分析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教学中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OPS)评估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8月在本院参加培训的68名泌尿外科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学习班学员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学员分别于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培训时间为1周)分别进行1次输尿管软镜碎石术DOPS评估,对照组学员仅于培训结束时进行1次DOPS评估。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学员在培训结束时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操作技能进行DOPS评估的
目的探讨组织修复重建手术中供瓣区的选择及其继发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收治瘢痕挛缩畸形患者62例、皮肤肿瘤患者15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20例、慢性创面患者25例,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3~89岁。根据创周条件或创面大小、形状合理设计皮瓣;瘢痕畸形的整复首选供瓣区的预扩张技术;供瓣区周边条件的充分利用;远位皮瓣修复,以次要部位替
2018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例67岁男性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入院后血管外科给予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右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支架取出术,同时积极抗感染。人工血管旁路术后7 d,患者人工血管表面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诊断为人工血管窦道愈合不良。笔者科室医师联合血管外科医师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窦道切开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对小鼠创缘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无特殊病原体(SPF)级野生型C57BL/6健康8~12周龄雄性小鼠28只、SPF级8~12周龄T淋巴细胞受体δ敲除(TCR δ-/-)雄性小鼠60只用于如下实验。(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8只野生型小鼠分离表皮细胞、原代培养DETC,并于培养即刻及培养15、30 d行DETC形态学观察和采用流
期刊
目的探讨供瓣区较佳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3~60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或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8.0 cm×3.5 cm~24.0 cm×18.0 cm。20例患者面颈部瘢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头皮瓣4例、锁骨上皮瓣8例、胸三角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4例。选择理想供瓣区皮瓣修复40例患者创面,其中采用腹股沟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则常导致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既往许多研究关注脓毒症状态下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等异常改变。近年来的资料提示,树突状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系统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脓毒症免疫紊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树突状细胞主要分类、免疫功能、监测方法、调控途径及其在脓毒症免疫障碍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