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译介20年述评(1997-2016)

来源 :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品承载着生态思想和文化的精髓,人类共同体的命运诉求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使得中国生态文学走向世界的译介颇为重要。本研究拟从文学作品译介视角勾勒出近20年现当代生态文学译介概况,为解决生态文学翻译单行道的弊端提供参考,继而拓宽生态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建构的国际化视野。 China’s ecological literature carries the essence of ecological thought and culture. The fate of the human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strategy of “going out” made it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to the world.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outline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and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 the past 20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works of literary work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defects of ecological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one-way streets, and then wide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其他文献
翻阅隋唐长安城相关典籍,我们会发现“天街”这一名词经常出现在朱雀大街相关资料中。仔细查阅后不难发现“天街”与朱雀大街、承天门街、天门街以及槐街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唐诗》中的“天街”更是成为著名的长安城文学意向之一。  那么究竟“天街”指的是长安城内的哪一条道路,它与上文提及的朱雀大街等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本文试图通过考证,寻找隋唐长安城内的“天街”的确切位置,弄清其来龙去脉,并说明它为何
《在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一部力作,标志着夏衍创作风格向现实主义的转变。这部剧作弱化了戏剧冲突,超越了情节本位的戏剧结构理论,通过超情节的审美序化,赋予作品超情节的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本文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以青海藏族为例》(项目编号13JD710041)的研究成果之一;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海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4BKS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宗教信仰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经过漫长发展的精神文化现象。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宗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
目的:研究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水痘患者,按照其就诊时间,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
一个高黎贡山的自然保护工作者告诉我,汉族对待大地的态度犹如“树”与土地的关系,一旦在大地卜生根之后,就不再离开.“背井离乡”意味着命运的悲惨.而傈僳族对待大地的态度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