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与印度洋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全球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发现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与热带太平洋ENSO事件存在相互作用,但其相互作用关系在1961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跃变。通过CCM3(community climate model version3)模式,研究了不同年代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SST(seasur—face temperature)变化对其上空大气环流影响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年后,热带印度洋发生正偶极子事件时,两大洋的垂直环流异常的耦合很强,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对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响应,给
其他文献
乡下的亲戚到我家来,带给我她一大早从山上采来的一束野花。我来到花瓶面前,静静地凝视着那束野花,它是那样的宁静与安详,仿佛在对着我轻轻地唱:“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静静地
红红旭日照楼间,一抹霞光洒满园。泛绿老枝轻点翠,萌青短草淡施胭。东君晚到江南羡,衡雁先归塞北欢。非是多情惜万物,只因冷暖转人寰。
2002年8月13日于香港出版的<亚洲时报>刊登了C.K.享利&#183;刘题为<全球帝国的经济学>的文章,认为美国的经济运行类似罗马帝国,它通过美元霸权使源源不断的外国商品以掠夺性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55年初,由裴文中教授领导的野外考察队在广西大新、武鸣、柳州、崇左、扶绥等县进行古人类和第四纪哺乳动物洞穴调查时发现的。这批材料发现于大新县正隆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我国西北周边建立了多个监听站和测向站,不断利用间谍卫星和U2高空侦察机刺探我核试验情报。
2003年9月12日http://www.globalpolicy.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183;斯蒂格利茨题为<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发展政策>的文章.该文系统地批评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1902年,在乌克兰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出生了一个女孩,当时谁也没想到,40年后她却成为“苏联英雄”,她就是坦克手玛利亚。
利用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NOAA/NCDC站点资料,通过逐日气温的季节内方差,构造了冬季冷强度指数,并研究了近16 a来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低温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
四月春光,风惹桃魂,雨洗李神。见青藤几处,悄生嫩齿;蒿芽乍现,堆革忽新。雀鸟先飞,黄莺妙语,燕子房檐吻子唇。观晴日,赏亭台美景,醉了伊人。春来不减天真,到处那、芳华与日均。在此时忘
想起在我如烟似雾的童年,常听当过音乐老师的爸爸唱歌。那个时候,虽然生活困窘,可人的精、气、神一样不缺。听爸爸唱歌,就是经久难忘的幸福。爸爸会唱的歌可真多,他给我们唱悠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