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植的炎黄观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范畴”乃哲学思想的逻辑表达形式.基于思想学术体系构成之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抽象和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范畴,是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真精神及其学术化的必要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法治事业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关理论与实践、政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权力与权利、法治与德治等辩证关系的创新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
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相争、西汉盛世的汉匈大决战,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古代历史转折的三大战役.长平之战是在秦汉大一统政治取代夏、商、周三代分封建藩列国并立的政治这一历史变局拐点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楚汉相争本质是改朝换代历史变局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汉匈大决战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文明冲突,即亚洲大陆板块南方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对决的大战役.文章探讨三大战役为何发生,司马迁怎样写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何现实意义.
基于1294位参与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估计法、中介效应分析法等计量方法,检验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基础结果表明: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组群差异分析发现:技能培训能够提升未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技能培训能够提升非农户及非农兼业户的收入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技能培训的顶层设计,加大技能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及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