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让德育简约,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德育的真谛。从下面的学校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痕的德育。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学经历,230多年的学校历史画卷般地展现在这条洁净古朴的小道上。不管是谁走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放慢脚步,驻足观赏。
思考:灯箱,白天,是一道风景;夜晚,是一路明灯。用历史说话,用故事记录,用照片对话,多么用心的细节!多么含蓄的德育!学生看在眼里的是历史,留在心里的却是激励。无痕的德育需要情境,需要氛围,需要熏陶。
场景二:
在飘扬的国旗下,一幅白底红字的大横幅高高地悬挂在操场正中,横幅上醒目地写着“文明礼仪伴我行千人签名仪式”几个大字,穿戴整齐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在庄严的队歌声中,他们认真地走到横幅前,在签名处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表情和动作是那样神圣和庄重,似乎等待了好久好久,又好像从这一刻起他们就可以飞翔。
思考:仪式是德育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良好途径。在庄严隆重的仪式中,没有长篇教诲,没有训斥责怪,有的只是心灵的触动和感动。无痕的德育需要震撼,需要生动,需要荡涤。
场景三:
操场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种体育活动器材:篮球、轮胎、圆环、铁牛、排球、羽毛球、沙袋、乒乓球、山羊座、毽子、皮筋、跳绳……“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静寂的操场上立刻喧闹起来,孩子们拥入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投篮的、跳皮筋的、滚铁环的、滚轮胎的、踢毽子的……“叮铃铃……”上课预备铃响起,刚才在孩子们手上玩转的器具一眨眼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操场又恢复了平静,没有一只球在筐外,没有一样器材乱放,每筐3个篮球,每组5个轮胎…一切都是那么规范,这成为学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思考:学校操场全面开放,不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规定其活动内容,不需要教师组织和管理。学生在运动中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由组织,逐渐养成了互助合作、文明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学生偶尔会丢弃器材或损坏物品。慢慢地,这种偶尔的现象也不复存在。无痕的德育需要等待,需要宽容,需要过程。
场景四:
“文明小贴士设计大赛开始啦!”信息一公布,学生们便忙碌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寻找着身边不文明的踪迹,费尽心思设计着自己的作品。“脚步轻轻,不扰他人!”“微笑传递,真诚你我!”“弯弯腰,伸伸手,纸片不见了!”一幅幅优秀作品诞生了,一块块优秀作品展板前挤满了小脑袋。校园里的文明现象多起来了,一个个“学校文明小天使”也诞生了。
思考:体验的前提是观察,体验的高层次是思考。当孩子们全身心思考设计“文明小贴士”的时候,不仅在手中,而且在心中珍藏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无痕的德育需要智慧,需要温馨,需要感悟。
编辑:于学友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学经历,230多年的学校历史画卷般地展现在这条洁净古朴的小道上。不管是谁走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放慢脚步,驻足观赏。
思考:灯箱,白天,是一道风景;夜晚,是一路明灯。用历史说话,用故事记录,用照片对话,多么用心的细节!多么含蓄的德育!学生看在眼里的是历史,留在心里的却是激励。无痕的德育需要情境,需要氛围,需要熏陶。
场景二:
在飘扬的国旗下,一幅白底红字的大横幅高高地悬挂在操场正中,横幅上醒目地写着“文明礼仪伴我行千人签名仪式”几个大字,穿戴整齐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在庄严的队歌声中,他们认真地走到横幅前,在签名处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表情和动作是那样神圣和庄重,似乎等待了好久好久,又好像从这一刻起他们就可以飞翔。
思考:仪式是德育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良好途径。在庄严隆重的仪式中,没有长篇教诲,没有训斥责怪,有的只是心灵的触动和感动。无痕的德育需要震撼,需要生动,需要荡涤。
场景三:
操场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种体育活动器材:篮球、轮胎、圆环、铁牛、排球、羽毛球、沙袋、乒乓球、山羊座、毽子、皮筋、跳绳……“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静寂的操场上立刻喧闹起来,孩子们拥入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投篮的、跳皮筋的、滚铁环的、滚轮胎的、踢毽子的……“叮铃铃……”上课预备铃响起,刚才在孩子们手上玩转的器具一眨眼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操场又恢复了平静,没有一只球在筐外,没有一样器材乱放,每筐3个篮球,每组5个轮胎…一切都是那么规范,这成为学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思考:学校操场全面开放,不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规定其活动内容,不需要教师组织和管理。学生在运动中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由组织,逐渐养成了互助合作、文明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学生偶尔会丢弃器材或损坏物品。慢慢地,这种偶尔的现象也不复存在。无痕的德育需要等待,需要宽容,需要过程。
场景四:
“文明小贴士设计大赛开始啦!”信息一公布,学生们便忙碌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寻找着身边不文明的踪迹,费尽心思设计着自己的作品。“脚步轻轻,不扰他人!”“微笑传递,真诚你我!”“弯弯腰,伸伸手,纸片不见了!”一幅幅优秀作品诞生了,一块块优秀作品展板前挤满了小脑袋。校园里的文明现象多起来了,一个个“学校文明小天使”也诞生了。
思考:体验的前提是观察,体验的高层次是思考。当孩子们全身心思考设计“文明小贴士”的时候,不仅在手中,而且在心中珍藏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无痕的德育需要智慧,需要温馨,需要感悟。
编辑:于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