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的德育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让德育简约,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德育的真谛。从下面的学校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痕的德育。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学经历,230多年的学校历史画卷般地展现在这条洁净古朴的小道上。不管是谁走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放慢脚步,驻足观赏。
  思考:灯箱,白天,是一道风景;夜晚,是一路明灯。用历史说话,用故事记录,用照片对话,多么用心的细节!多么含蓄的德育!学生看在眼里的是历史,留在心里的却是激励。无痕的德育需要情境,需要氛围,需要熏陶。
  
  场景二:
  在飘扬的国旗下,一幅白底红字的大横幅高高地悬挂在操场正中,横幅上醒目地写着“文明礼仪伴我行千人签名仪式”几个大字,穿戴整齐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在庄严的队歌声中,他们认真地走到横幅前,在签名处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表情和动作是那样神圣和庄重,似乎等待了好久好久,又好像从这一刻起他们就可以飞翔。
  思考:仪式是德育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良好途径。在庄严隆重的仪式中,没有长篇教诲,没有训斥责怪,有的只是心灵的触动和感动。无痕的德育需要震撼,需要生动,需要荡涤。
  
  场景三:
  操场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种体育活动器材:篮球、轮胎、圆环、铁牛、排球、羽毛球、沙袋、乒乓球、山羊座、毽子、皮筋、跳绳……“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静寂的操场上立刻喧闹起来,孩子们拥入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投篮的、跳皮筋的、滚铁环的、滚轮胎的、踢毽子的……“叮铃铃……”上课预备铃响起,刚才在孩子们手上玩转的器具一眨眼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操场又恢复了平静,没有一只球在筐外,没有一样器材乱放,每筐3个篮球,每组5个轮胎…一切都是那么规范,这成为学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思考:学校操场全面开放,不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规定其活动内容,不需要教师组织和管理。学生在运动中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由组织,逐渐养成了互助合作、文明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学生偶尔会丢弃器材或损坏物品。慢慢地,这种偶尔的现象也不复存在。无痕的德育需要等待,需要宽容,需要过程。
  
  场景四:
  “文明小贴士设计大赛开始啦!”信息一公布,学生们便忙碌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寻找着身边不文明的踪迹,费尽心思设计着自己的作品。“脚步轻轻,不扰他人!”“微笑传递,真诚你我!”“弯弯腰,伸伸手,纸片不见了!”一幅幅优秀作品诞生了,一块块优秀作品展板前挤满了小脑袋。校园里的文明现象多起来了,一个个“学校文明小天使”也诞生了。
  思考:体验的前提是观察,体验的高层次是思考。当孩子们全身心思考设计“文明小贴士”的时候,不仅在手中,而且在心中珍藏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无痕的德育需要智慧,需要温馨,需要感悟。
  
  编辑:于学友
其他文献
丹尼尔·哥德康思德(Daniel E.Gutekanst)(著)  吕 霞(译)    美国国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CLB)法案要求所有学生在2014年英语和数学成绩达到相应的水平。另外,马萨诸塞州1993年通过的《州教育改革法》也要求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州高中综合评估考试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书。这些改革都要求我们在高中教育中有新的思维和举措。  我校是美国
人们都说现在的世界很浮躁,社会很浮躁,人心也很浮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长要克服浮躁心态,潜心做教育。  教育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学。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符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符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而且学校还要办出特色,当校长确实很不容易。开会、揽活、找钱……校长要办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我想,当前,校长最需要做的事,是静下心来读点儿书,研究点儿问题,明确一个坚定不移的思路,并将其贯串于我们教育教
新时代教师如何通过“链接”与“赋能”实现全专业发展?教师如何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1月26~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校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链接与赋能—新时代教师的全专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链接:激活教师全专业发展的内在动能 
[摘要]通过苏格拉底与失恋学生的对话说明:有意味地言说,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特征之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优秀教师,有意味地言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4-0043-02    一直以来,教育家们以“给教师的建议”的名义给教师提了太多的行为准则,但歧路亡羊,这样反而让教师无所适从。审视大师们的建议,我不禁沉思:优秀教师有没有更核心的特
摘要 教学作品记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教师个人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描述一位从教30年的优秀教师的五节课出发,分析隐含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教师能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建议教师追求专业认知的持续发展,塑造反思性实践者的形象,记录教学特色的形成过程。自觉创造教学作品。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作品;能量增长;文化形象;专业支援;反思性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在多年思考和研究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教育与管理的冲突问题值得关注,也就自然地将二者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生成了“教育性管理”或“管理的教育性”的命题。    一、管理和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我曾经在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一节古文课,由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执教。学生们将作业本摊在桌子上,逐字逐句地跟着老师翻译古文。师生的态度都非常严谨,听说这
历经20 多年,49 道“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还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仍然在不断呼吁,可是,减负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视点:25 年不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没有家庭作业,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梦想。连续25 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布置数学家庭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教育伴随改革开放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回顾30年走过的道路,总结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正视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是创造我国教育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对“两个基本估计”的否定,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解放。“三个面向”的提出,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秩序恢复时期(1978-1984)、试点改革时期(1985-1992)、全面改革时期(1993-1999)、深化改革时期(2000-2008)。这是一个由外围到核心、由边缘到中心、由粗放到精耕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学校管理;述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8)11-0
摘要基于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核心要素和配套措施的总体分析,提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舆情风险以及对民办中小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公民同招”政策推进的若干建议,包括切实推进政策落实落细、稳妥推动民办学校转型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内校际办学差距等。  关键词 公民同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