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重建诚信体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石秀印:诚信教育在社会学上来讲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影响我们这个社会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怎么样把这个社会整合成一块儿,形成一个合力,减少交易成本、社会摩擦的成本,增加整体的合力。由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整合,不但是企业外部整合,还有我们的中央政府对社会的整合,那是中国经验最核心的一个东西。
  中国社会历来讲诚信,诚信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第一,习惯。第二,中国人强调价值、人生意义。第三,敬畏感。第四,宗教信仰。这四种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被削减,市场经济对诚信的破坏程度相当大。
  现在社会变化了,在这个环境下怎么重建我们的诚信?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探讨的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来重建的问题。第一,重建习惯。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本上在这个框架下重建习惯,有一套准则、尺度。教育绝对不是纯说教、纯灌输。实际上我认为他们是一套系统工程,有规定、有交易、有引导、有事件、有监督、有奖惩,形成一个习惯,还有一个具体的操作,做到零作弊、零欠费。
  第二,重建意义。要在市场下重建高尚、重建尊严,一种市场信念、市场信仰。中国现在一说市场好像就是赚钱,实际上在西方,市场是有一套崇高的信仰在支撑的。广西的经验也有这方面的做法,比如诚信考察。我认为诚信考察就是重建一种高尚,诚信的学生到一个考场,说明是对你的身份、对你诚信的承认,你在学校是一个高尚的人,要有一个价值支撑它,不能说就是孤立的,人要有精神的支撑,要有意义的支撑。
  第三,重建敬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让每一个市场活动者脑子里都有一个敬畏,想想我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什么风险。要有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实际上西方社会监控体系无孔不入,中国恰恰要建立这么一套系统。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成为话题。这就是被命名为“旭日阳刚”的农民工演唱组翻唱流行歌曲《春天里》的视频,这段视频被主流媒体关注,引起强烈轰动。  在这两位歌手身上,我们听到了一种无声的呐喊,这是一种对精神世界不屈不挠的追求,他们唤起了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怀。其实单是从打工者说,其生存状态并不是简单的“弱势”,只是身处边缘。因此,他们改变命运、融入现代生活的愿望格外强烈;虽然目前与现代生活仍有隔膜,
期刊
物价将经历一个慢涨的过程  随着消费的复苏,我国经济增长将会走出一个由低向高变化的轨迹,但目前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不会因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而再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则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目前潜在的产能仍很高。比较高的经济增速和比较低的价格将在未来保持较长时间,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高的背景下,物价将经历一个慢涨的过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物价上涨并不具备可
期刊
当CPI突破3%的通胀警戒线时,中产们也许感受不到这一数字带来的生活压力。  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咖啡馆提价了,可以在家里喝;房价涨了,可以先租房。这些不过是“中产阶级的幻觉”,以自身生活体验,认为通胀无所谓。而如今,房租在多年稳定后也开始蹿升,根据媒体报道,一些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了20%,北京在原有均价1万多的高价上,今年3月间,一路飙升至3万元左右,房价远远超过纽约的曼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奖金、第二职业、“重奖有功人员”等各种足以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开始导入社会。现在,上述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一些新的足以导致阶层收入差距的因素还在进一步进入社会生活。  第一,市场经济环境使竞争进一步刚性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那些与“朝阳产业”相联系的阶层,那些在能力上居于优越地位、且善于把握机会的社会成员,自然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报酬。  第二,市场机制不会缓解天然差别所带来的
期刊
评述由头  人民论坛杂志11月下期刊发《知名学者“微博”交锋县委书记之后》小型专题,包括《于建嵘回应:我的愤怒并不是针对个人的》、《微博时代:“新闻危机”搅动官场生态》两篇文章, 对个别官员缺乏执政为民理念进行了批判,重点探讨了微博时代各级官员如何应对网络、化解“新闻危机”这一重大课题,受到广泛关注。与部分官员“网络恐惧”、不善于利用新媒体相比,当前,不少官员主动利用网络,用微博引导舆论,形成了政
期刊
2010年11月13日,“诚信中国品行力量——2010诚信教育高层论坛(北京)”在京召开,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出席并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刘应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等10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主题演讲或发言,论坛由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主持,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期刊
中国是一个赞美诚信的国家,古人说“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人无信不立”,但同时中国人也在诚信问题上饱受批评。在国内农贸市场上有假鸡蛋,人才市场上有假文凭,各种欺诈、欠债不还、学术抄袭等事件屡见不鲜。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逃避债务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近两千亿元,诚信缺失使人们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而缺乏了信任的润滑,社会很难高效运转,人们也很难从容祥和地生活。  对于诚信建设,党中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明确提出
期刊
调查说明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然而物质的丰富并没能带来心灵的富足,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成为了“弱势群体”,比如公司白领、记者、大学教授等,甚至不少官员也称自己是弱势群体。  一些外表光鲜的群体缘何不少人都有着相同的“弱势”感受?社会快速转型条件下,到底多少人存在“弱势”感受?程度如何?原因何在?为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客观的认识,人民论坛杂志进
期刊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刘应杰:教育部张力主任很系统讲了近年来国家对学校诚信教育的一些要求。今天这个题目“诚信教育”的确是抓住我们现在社会问题的一个要害。  中国为什么出现造假泛滥、诚信危机这个现象?我认为是因为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奖优惩劣的淘汰机制,相反是逆淘汰机制,把诚信的人淘汰,造假坑蒙拐骗的人他们可以得利,而得不到惩罚,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东西鼓励、提倡更多的人往诚信方面走,所以就出现了
期刊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新世纪以来,中央文件有关诚信及其对教育的表述非常多,特别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2001年所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这个“纲要”当中我们看到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整个纲要的定位以至于延伸到后来的中央文件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  目前看到从部委层面贯彻实施的文件,最全的还是2003年《关于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