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过生日的轶闻趣事(二)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十岁生日:在京刚过完,江青又安排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花甲”大寿。党中央收到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发来的贺电、贺信,热情祝贺毛泽东六十大寿。毛泽东决定,对于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
  可是,警卫人员们抑制不住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想给他祝寿。这天,中央办公厅警卫科长申虎成很早就来到值班室,走到毛泽东床前,把大家的心意报告给他,并祝他健康长寿。
  毛泽东听后微笑着点点头,说:“谢谢同志们!”稍停,又对申虎成说,“你去备点酒,让老廖师傅做四个菜,一个汤,请大家一起吃顿饭。”毛泽东还特别叮嘱说,别忘了告诉烧锅炉的工人和秘书同志们,请他们一起来。
  这次简朴的“寿宴”只有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参加,没有他的亲属。当天毛泽东就启程赴杭州,晚上到达,住在西湖边上的刘庄。
  这是毛泽东建国后首次来杭州,他一生共来过40次。除北京外,杭州是毛泽东住得时间最长的城市,他把杭州视作第二故乡。
  毛泽东这次来杭州,一住就是两个半月,第二年3月14日才回北京。主要工作是亲自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行人员有中办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以及叶子龙、江青。
  毛泽东住下后,江青找到负责接待的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王芳说:主席不愿意人家向他祝寿,但我们得有个表示。1954年元旦快到了,是否请浙江省委以庆祝元旦的名义,请主席吃饭,并以此向主席表示祝寿。但不要说“祝寿”、“长寿”什么的,意到话不到,免得主席不高兴。
  浙江省委完全同意这个方案。12月30日晚,毛泽东高兴地赴宴。餐桌上除了酒菜外,还摆放了花生、红枣和面条,意为庆祝华诞、祝愿长寿。席间气氛热烈愉快,大家轮流向毛泽东祝酒,他高兴地一一作答。他平时很少喝酒,但那晚却喝了不少,对杭州菜也很喜欢。末了,毛泽东面前还有四杯茅台酒,他冲王芳说:你喝了吧,别浪费。王芳遵命,一扫而光。几年后,毛泽东还传话给王芳,要他少喝点酒。
  这年毛泽东60周岁,两鬓已有一些白发。吃完饭后,他的兴致依然很高,没有离席之意。大家高兴地围着他说话。罗瑞卿开玩笑说:“王芳厅长,你一个山东大汉,怎么起了个女人名字,应该改一下,去掉‘芳’字的草字头。”王芳表示同意改,并当场请主席批准。毛泽东红光满面,谈笑风生,笑着说:“我可不同意,你们山东绿化搞得不好,到处都是荒山秃岭,连草都不长。你王芳头上刚长了一棵草,就要除掉它,我不同意。什么时候山东绿化搞好了,你再改名字。”这番话,引起大家一阵笑声。
  事后,王芳问江青:主席领会我们设宴的用意吗?江青笑而不答。稍停又说:这不重要,反正我们的心意到了。似乎对于她自己的这次巧妙设计很得意。
  六十六岁生日:人在杭州读书忙
  195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6岁生辰,他在杭州读书中度过了这一天。
  1958年,“大跃进”中发生了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问题,干部中由于缺乏经济学知识出现一些混乱思想。毛泽东自己也深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以便指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于是,他点名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这几位秘书和党内理论家,与他一起去杭州,从1959年12月10日起,历时25天,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
  这次读书活动,是毛泽东亲自安排的,一般是每天下午4时至9时左右,大家到丁家山一所平房一起读书,风雨无阻。下雨时,毛泽东扶杖上山。每人一本书,毛泽东让胡绳、田家英和邓力群轮流诵念,大家边读边议,主要听毛泽东谈话。后来,他们三人自作主张作了分工:邓作记录,胡、田轮流诵读。毛泽东发现后悄声问邓为什么不读?邓回答说自己口音不标准。毛泽东看他作记录,也就不说什么了。遇星期日和元旦放假休息,人们可以爬山赏景,也可以办理私事,气氛轻松愉快。杭州是毛泽东很喜欢的地方,从1953年冬首次来杭,几乎每次南下都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他曾说过:“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最喜欢的地方做最喜欢的事(读书),毛泽东的心绪极佳。
  12月26日是星期六,他们下午照常读书。但毛泽东因为这些日子读书有得,或偶尔爬山赏景,心情非常好,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生日。下午读书结束后,他从椅子上缓缓站起来,高兴地说:“大家留下来,在这里吃饭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另外,他还邀请了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及其夫人吴仲廉作陪。江华井冈山时期就和毛泽东在一起,是老朋友。人在生日这一天,很容易想到过去,想到朋友。饭菜并不复杂,只是多了一碗面条,几盘小菜里多放了一点油和一些盐,一盘干炒辣椒、一盘豆丝、一盘盐水萝卜皮和一盘干竹笋片。毛泽东打趣说:“各位都是大才,今日这顿饭菜实在是不成敬意,还望各位海涵!”
  饭后,毛泽东乘兴赠给每人一册文物出版社刚出版的线装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和他当时写的两首诗作为纪念。这两首诗是《七律·读报》和《七律·读报有感》,内容都是“反修”的。
  六十七岁生日:大讲调查研究
  1960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7岁生辰。他不主张做寿,但每逢这天,身边工作人员总是要提醒他一下,擀碗长寿面条。有时,毛泽东还把他身边工作同志请来,一起相聚,吃顿便饭,和大家拉拉家常。
  这一天,毛泽东原打算在晚饭时同大家聚一聚。可是,他一早上床,直到下午怎么也不能入睡。他让李银桥告诉机要秘书高智:决定和大家一起坐坐,吃了饭再休息。于是,叶子龙、汪东兴、王敬先、林克、李银桥、封耀松和高智七人,便到毛泽东办公室那个只能摆一张圆桌的过道里,同他一起吃饭。平时,毛泽东吃饭就很简单,这顿生日便饭,因在国家困难时期,所以更简单。没有肉,没有酒,只有几个素菜,一盘辣子,一个汤,主食是米饭,李师傅特地又擀了一点面条。
  毛泽东在饭桌上与大家亲切交谈。他语气沉重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67岁了。今天请你们来,你们都是我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吃顿饭。可是现在老百姓遭了灾,衣食无着,受冻挨饿,我心里难受啊!……”他还谈到早年革命斗争的一些事,要求他们认真读马列著作。接着,毛泽东话题陡转,说:“不能老浮在上面,老浮在上面就会空虚。”又说,“现在,咱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还缺少经验,要想法常下基层,多深入实际,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不然,老在屋里看文件是会死人的。”忽然,毛泽东睁大眼睛,把大伙儿一扫,提高声音说,“你们谁愿意下去?”高智紧坐在毛泽东的右边,抢先说:“我愿意下去。”“好!”毛泽东伸出大姆指,接着又问,“你们谁还愿意下去?”大家争着一个接一个地报了名。
  这时,毛泽东精神大振,高兴地说:“好!你们明天就下去!”高智说:“主席,明天就下去不行,还得学习学习,准备一下才行。”“那好,你们去北京参加两个星期的训练班,准备一下再下去。”又说,“以后要轮流下去,其他同志,等你们回来再下去。”
  第二天清早7时许,毛泽东按电铃把高智叫去拿夜里批阅过的文件等,同时交给他用铅笔写的一封信,指示他去交给汪东兴办。信是连夜给准备下去的几个人写的:
  林克、高智、子龙、李银桥、王敬先、小封、汪东兴七同志认真一阅。
  除汪东兴外,你们六人都下去,不去山东,改去信阳(河南省)专区,那里开始好转,又有救济粮吃,对你们身体会要好些。我给你们每人备一份药包,让我的护士长给你们讲一次如何用药法。淮河流域气候暖些,比山东好。一月二日去北京训练班上课两星期,使你们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请汪东兴同志作准备。你们如果很饥饿,我给你们送牛羊肉去。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六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有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信阳报告一件,认真一阅。
  1961年1月15日晚上,毛泽东在颐年堂又接见他们。经过两周准备的他们都穿着下乡的衣服,毛泽东“检阅”后很满意,并同大家一起合了影。下乡的同志,除原定的6人,机要室和警卫局又抽出局、处级干部4人,共10人。
  接见时,毛泽东又谈到下乡的意义。他说:“现在,老百姓遭了灾,人民生活很困难,我很不放心。你们下去搞些调查研究,看看那里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什么问题?集体吃食堂到底行不行?群众有什么意见,如实反映上来。不要隐瞒,一定要讲真话。”还说,“你们下去以后,既要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也要向群众学习一些生产知识。”
  他们按毛泽东的指示,去河南、江西搞调查研究,实行“三同”一年,带回许多真实情况,向毛泽东如实作了汇报。毛泽东表扬了他们。此间,周恩来也仿照毛泽东的办法,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下基层搞调查研究。这些做法,对于制定和调整党的政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黑龙江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委托市公交管理处出资300万元,为哈市70周岁及以上老人投保公交车厢意外伤害险。  据平安产险黑龙江分公司车险意健险理赔部经理马巍介绍,公交车厢意外伤害险启动半年来,目前该公司已经受理相关案件40起,共涉及44名老人。其中,已有13名老人获得理赔款,其余案件也均进入理赔程序。马巍说:“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便可获得理赔款。”  
期刊
在家乡美国田纳西州,理查德·希尔斯(Richard Sears)是个完完全全的小人物。离婚、失业、独居,甚至过去的一个月里,因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  可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这位头发花白的美国老人,突然成为被网友们讨论的热门人物。他所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站,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  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如何演变——
期刊
今年64岁的何志章老人曾经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讲台上默默度过了38个年头,放下教鞭后,他谢绝了私立学校的高薪聘请,面对儿女的不解和反对,毅然拿起扫帚做了一名普通的清洁工。  曾经当了38年数学老师  网友朱继信在华商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致敬!保洁工——城市美容师=塑造灵魂工程师》的帖子,文中说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有一名保洁工刘师傅,曾经做过数十年的中学数学老师,并对其大加赞赏:“曾经的刘老师
期刊
资兴市何家山乡百嘉村村民刘才通老人被评为“郴州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年事已高的他没能来到现场领奖,第二天,我们随同乡镇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探访,并将奖杯送到了他手上。  金黄的谷子,老人的宝贝  车子开到百嘉村村口就无法再前行,我们一行扛着采访器材,在混合了梨花、桃花和油菜花香味的乡村公路上步行三公里后,来到了刘才通老人的家。  我们的突然到访引来一些村民的围观,但他们并没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和好
期刊
这个世界需要会唱歌的牙刷或绷着网线的板球拍吗?“装配实验室”里的业余发明家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利用实验室里的先进设备,亲手将自己的创意制作成成品,一品发明的快乐。  装配实验室全球连锁,拥有几乎可以制造所有产品的工具,供每一个有好点子的人免费使用,前提是创意共享。它们是业余发明家的“梦工厂”,让人们相信,发明不只属于科学狂人,也属于普通百姓。  梦想成真  马特·金看上去不太像一个发明家。他身材
期刊
在修文县城,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会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这位老人叫刘钦向,现已79岁,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清匪反霸斗争,解放后担任过修文县工商局局长等职。1985年离休后,“闲不住”的他经常投身于修桥、补路、捡垃圾、种花草树木等公益事业。有人问他图什么,老人说:“我啥也不图,离休后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比起在炮火中牺牲的战友们,我这点奉献算什么。”  20年,守望一
期刊
2012年川渝老年大学协作会暨川东北片区老年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绵阳市召开。会议强调,四川、重庆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传达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精神,通报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6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  会议认为
期刊
10月23日,重阳节,安义县新民乡凌家村70岁老太太贺梅秀忙得不亦乐乎。她自己开着私家车,载着舞伴们,到乡敬老院、珠珞村等地四处义务巡演。七旬老太开车去乡下跳舞,爱玩时尚的贺梅秀所到之处,常引得乡亲们看新鲜。65岁学会开车,70岁学会跳舞,“老来俏”贺梅秀不仅成为安义学车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成为十里八村乡亲们聚焦的“乡村明星”。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特别是乡下老太太,人到古稀之年,一般都爱在家里晒
期刊
在车站的月台上,一对夫妻正在互相埋怨。丈夫望着已经开出的车对妻子说:“都怪你!要不是你一个劲地磨蹭,我们满可以坐上这趟火车。”  “都怪你!”妻子回敬道,“要不是你一个劲地催命,我们满可以不用花好多时间等下趟火车。”
期刊
15年前,儿子出生时,岳母大人曾来我家呆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老人才60多岁,耳聪目明,动作麻利,把我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妻子和儿子也都养得白白胖胖。只可惜,两个月后,岳母放心不下体弱的岳父和小孙子,执意要回农村老家,我和妻子只能顺从。  不过,这十来年里,妻子心里一直有这么个愿望:让乡下的老母亲在城里过几天好日子——毕竟,我们家的房子越住越大,而岳母的背却越来越驼。今年暮春,卧病在床的老岳父去世了
期刊